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文化宝藏能“当饭吃”

网友投稿  2019-07-25  互联网

  河南省宝丰县52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比较大,“三农”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近两年,宝丰依托千年古县的深厚文化底蕴,以文旅结合为抓手,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发展文旅产业富民……干部尽责、农民满意,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搞得有声有色。

  

  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完美结合

  宝丰是观音祖庭所在地、汝瓷官窑遗址所在地、魔术之乡、曲艺之乡……这些当地独有的文化宝藏能“当饭吃”吗?宝丰人做到了。

  赵庄镇大黄村是个历史悠久的“魔术村”,也影响着临近乡镇。前些年,全国各地集市里表演魔术的团体,70%以上来自宝丰。大黄村村民李晓辉曾和村里许多人一样,带领十几个人的小魔术团,开着大篷车去全国各地乡村赶集市。这些大篷车最初以卖门票为主要收入,捎带着卖图书等小商品;后来不卖门票了,靠表演魔术吸引人流,卖小商品获得利润;再后来进货门路多了,索性回到村里搞批发。县里顺势而为,整合分散的资源,4年前在大黄村建起了以图书批发为主的规范化小商品批发市场,人气不断攀升。今天,这里已成为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李晓辉在市场里有10几间门市做图书批发,每年的销售额都能达到几千万元。

  大黄村的图书批发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去年创收15.6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6000余元增长到3万余元,还带动了13万人口就业。小小魔术竟然变出了这么个富民大产业。

  大黄村还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最美乡村”“文明村”“卫生村”“生态村”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县委评为“五星级”村党支部。

  汝瓷官窑遗址所在地清凉寺村,当地以汝瓷文化为依托,以“党建+旅游+汝瓷产业”为引领,念活了致富经。目前,全村发展汝瓷研发机构、公司、作坊达90多家,年产汝瓷20多万件,产值近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说起发展经验,村党支部书记王学锋说:“我们的体会是搞好支委、村委、监督委的基层组织建设,再加上党员队伍、村民代表队伍。这几支队伍搞好了,干什么什么成!”

  宝丰县委书记、县长许红兵说:“我们结合乡镇、村庄的文化特色和产业特征,因地制宜,推进‘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特色发展。”从这些村的巨变中,我们可以窥见宝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完美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乡村振兴实践。也同样可以感受到宝丰各级管理者引导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管理智慧。

  

  以榜样力量凝聚群众合力

  有人会说,有钱好办事。没钱也没资源咋办?其实,宝丰也不是遍地黄金,更多的村庄和全国大多数村庄一样,缺钱少资源。宝丰的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是极大的内生动能,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关键是怎么把它激活。

  王堂村从前是个脏、乱、差的典型。2016年开始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宝丰把第一块试验田选在了王堂村。先是带着村干部和党员一次次到先进村庄考察。“人家有钱,我们有啥?”这句话早在预料当中。“没让你和人家比富裕。富裕也是奋斗来的。你们就先看看这干净劲儿喜不喜欢?”“跟花园似的,当然好。”“干净卫生是不分贫富的。再穷的家收拾干净了,这日子就有奔头儿……”一次次的交流引导,先让党员干部们有了信心。

  正赶上年底,村党支部书记杨淑英带领党员干部先从清扫垃圾开始,需要花的小钱自己和村干部先垫上。可垃圾清理了不几天又堆满,再清理再堆满,老百姓多年的习惯一时很难改。“我们一边带头清理垃圾一边宣传,终于有老百姓加入进来了。我们成立了卫生志愿者服务队,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杨淑英说。县里来人检查,说这精神要鼓励、得支持!垃圾被统一拉走处理了,村路硬化了,下水道铺好了,村民们的热情更加旺盛了。按照县里“通、净、绿、亮、文”的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要求,腾地拆违建,收拾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栽种了绿植、小杂果;利用村内空闲宅基地打造荷塘月色主题广场,建起大戏台、凉亭、小游园等。记者看到,大戏台前的座位是用废旧电线杆做成的,花园里的小路是用老房子的旧砖铺成的……县里随即加大扶持力度,路灯亮了,“厕所革命”进村了,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超85%。同时,村里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全村的墙体进行了亮化,以乡愁记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墙体画遍布大街小巷。

  王堂村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平安建设先进村、市级“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助力脱贫攻坚”模范村、县级五星级党支部、县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村容变样了,村民们的整体面貌也变了。村里现在有许多人家都搞起了农家院和民宿,旅游成了村里的主业。村民王艳晓的3个孩子还小,没法出去打工。今年她在家开了个农家乐专门搞夜市烧烤。“我这店经常开到凌晨两点,县城里的人都专程赶来吃!”王艳晓说。

  杨老六家就在村中主街道旁,去年家里的厕所进行了改造,干净又宽敞。他家门前挂了个小牌牌:“咱家厕所,免费使用。”杨老六笑着说,村子变样了,节假日来玩的游客特多,公厕不够用……

  像王堂村这样的村庄,宝丰县还有许多。2018年,县财政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资金2000余万元,撬动企业、社会等投入1.86亿元。今年,县里继续加大力度,农民的积极性被进一步激活,示范村扩大到了200个。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农村垃圾物业化管理,“村村有保洁员,垃圾日产日清”。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参与保洁,实现了背街小巷、村口桥头等区域卫生保洁无死角。

  最关键的是宝丰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常态化的激励机制。宝丰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目标管理,对乡镇一季度一观摩一评比,现场点评,现场打分。实施“比拼四季,决胜全年”擂台赛,采取“电视直播、上台打擂”的方式,各乡镇向全县人民展示人居环境改善成效,重奖重罚。在此带动下,乡镇对村、村对组、组对户的评比也全面推开,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工作氛围。

  

  人民是驱动事业发展的主体

  宝丰县委书记、县长许红兵说:“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符合宝丰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奋力开辟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天地,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宝丰县各级管理者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引导者和助推者的角色,处处以人民为中心。他们认为,同在一架车上,百姓永远是前行的主体。当百姓需要指方向时积极引导,当他们遇到上不去的坡坎时努力助推。关键是激发百姓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智慧,激活并保护他们的内生动力。

  大黄村魔术大篷车也经历过到处被驱赶的窘境,图书和小商品批发初始时也是毫无秩序,假、乱、脏、差。但宝丰的管理者没有“一刀切”禁止,而是因势利导,以疏代堵,示范带动,规范市场……正是这种思维和举措,才有了今天宝丰农文旅结合系列富民产业的壮大与发展。

  不躁不冒、小步快跑、实事求是、百姓为先。这就是符合宝丰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就是宝丰管理者的大智慧。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7-25/20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