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产品与产业并重 消费与市场多元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7-24  互联网

  

  

  

  

  观众在展台前驻足品尝乳企带来的产品。

  

  

  

  

  奶业展览会上,听了企业介绍,外国友人对中国奶企的产品竖起了大拇指。资料图

  7月12日~14日,第十届中国奶业大会暨奶业展览会在天津举行。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节点,此次大会被赋予了更多内涵,中国奶业也在勾勒着历史的轮廓,梳理发展的历程。

  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发布了《中国的奶业》白皮书,举办中国奶业70年专题展览、文艺汇演,并举办了16场主题明确的奶业全产业链高端论坛。在回溯历史,眺望未来的氛围中,中国奶业人开始了对产业链的反思,对消费形态的整体提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市场体系中去。

  

  奶业全产业链中的价值反思

  在此次奶业大会上,记者看到了不少企业除了产业层面的提升,也正在积极重构奶业的价值链。

  7月12日下午,会议主办方在大会正式开始前发布了《中国的奶业》白皮书。书中指出,2018年全国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9%;其中6个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排名前3位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9.8%;排名前2位的企业进入世界乳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强,分别在亚洲排名第一位、第二位。

  同时,在农业农村部推动下,我国奶业20强企业成立了D20企业联盟。目前,D20企业生鲜乳收购量占全国的57%,乳制品销售额占全国的55%。

  奶业涉及农业、畜牧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包括草原生态、饲料、畜牧、物流、加工包装、商品批发及零售、健康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知识传播等诸多环节。当前,无论是原料供应、生产加工,还是市场营销、消费、污染物处理等环节,大中型加工企业占产业链主导地位的格局已经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利益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出现。处于弱势的奶农和奶场效益始终不高,“奶贱伤农,奶俏不惠农”的情况时常出现。奶牛养殖企业仍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中小养殖户效益微薄,产业链利益分配失衡。

  2004年国家全面免除农业税,标志着从政策层面着力推动“工业反哺农业”,通过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全方位的提升、整合,促使产业链上的不同参与者都能受益;2018年12月,《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支持加工企业反哺奶农,指出要采取加工企业与奶农相互持股等形式,建立互利共赢的纽带,采取养殖圈舍和奶牛入股、补贴资金入股等方式,鼓励加工企业通过二次分红、溢价收购、利润保障等支持奶农,切实保障奶农合理收益,引导养殖向专精发展。

  目前,各大奶企在构建奶业“全产业链”已经成为共识的前提下,也正在积极构建价值链。蒙牛总裁卢敏放介绍,今年6月份,蒙牛发布了奶业振兴“136”工程,通过“爱养牛”集采平台、奶牛研究院和“数字奶源—智慧牧场”三大服务平台,实施包括推进“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科学计价、前置量价、人才培养、党建共建”共六项利益联结举措。卢敏放说,奶业振兴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彻底挖掘出来。

  “爱养牛”集采平台是借此次奶业大会的契机首次公开发布的全球首家奶业产业链B2B交易平台,致力于让生产加工厂家与牧场主垂直交易,让产业链更高效、更便捷,杜绝强买强卖,从根本上降低原料、金融、物流三大成本对牧场的压力。

  为了打破传统的价值分配体系,从技术上寻找突破口是必经之路。

  宁夏恒源林牧业牧场主王曦告诉记者,通过与伊利的合作,他的牧场正在从传统牧场,转变成运用数据实现精细化运营的现代化牧场:在安装了伊利“新牛人系统”后,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绝大部分牧场的经营管理工作。王曦可以通过手机上安装的该系统随时掌握饲料成本、繁育数据、奶厅数据等,用数据分析一个月来牛群养殖和管理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还欠火候。“新牛人系统就像是牧场管理‘特效药’,哪里有病治哪里,非常精准。”王曦说。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指出,面对未来奶制品消费需求的增加,必须要把小的家庭牧场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技术含量,将其改造为更加现代化的家庭农场,使牧场的规模化养殖成为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产业链中价值分配的问题。

  

  迎合消费升级 专注细分市场

  说起“消费场景”,乍一看像是个新生概念。但一说起“吃火锅就要喝凉茶,‘撸串’就要喝啤酒”,对不少消费者来说就不陌生了。奶制品的消费形态也正在和特定的生活场景和人群联系起来。

  在光明乳业的展台前,记者品尝了“赏味轻酪”酸奶,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款酸奶的定位是“零食酸奶”,在消费者需要放松、缓解工作压力的时候,或者无聊“想吃点什么”的时候,“赏味轻酪”所具备的类似于甜品的特质能很好满足酸奶零食化的需求,更容易被年轻白领群体接受。

  类似的产品还有味全旗下的“放肆点”和“满足点”等品牌,强调美味、享受、愉悦,专注于纵享型细分市场。

  蒙牛的慢燃纤维奶昔牛奶则定位体重管理。与此类似的还有卡士品牌的“tokeep”,其核心价值就是为塑造理想型体,目标人群为健身爱好者,主要的消费场景为运动前后,产品主要卖点为奶酪制作、纯天然、高蛋白、低脂/零脂以及低糖/无糖。

  代餐酸奶也正在成为一个产品门类,在“可吃可不吃、稍微有点饿”的情况下,消费场景被设定为两餐之间,采用“酸奶+谷物包”形式,复合谷物脆包括南瓜籽、澳洲燕麦、美国扁桃仁、蔓越莓等。

  在卫岗乳业的展台前,来自乌拉圭、瑞典等国友人驻足品尝其新品酸奶。作为中国的“百年乳企”,卫岗此番带来的一系列新产品,都有明显的深思“消费场景和消费人群”的痕迹。定位高端消费群体的以鲜活营养著称的低温巴氏奶“至淳”鲜牛奶;旨在用“好玩酸奶”理念叩开年轻市场的“整谷专家”谷物组合风味发酵乳等;为追求“小资”的消费人群所打造的法式浪漫的“塞纳河8号”慕斯风味酸奶。

  卫岗乳业总裁白云龙说:“2008年的奶业‘地震’很大程度上是过于重视市场而忽略了奶源建设。现阶段中国奶业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培育、产品创新放缓的问题,未能及时响应消费升级,导致国产奶制品消费市场低迷,造成奶源过剩,洋品牌大行其道。”

  总之,在先后经历了侧重市场和奶源的阶段后,中国奶业已经逐步走入到以细分消费场景、精准定位消费人群、分化消费价值、区分使用形式的新时代。

  

  国际化趋势日益深入

  此次前来参会的490家企业中,有一半国外企业,为此,今年的《中国的奶业》白皮书首次用中英文的形式介绍中国奶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如今,中国消费者可以接触到国外品牌乳制品,国外的牧场也迎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2010年起,中国企业在新西兰投资奶业成功后,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布局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厂。截至2018年底,共有17家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奶业。我国乳企多款产品在国际上获奖,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也登陆了国际市场,影响力逐步显现。

  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表示,我国奶业已高度开放。自中国加入WTO和建立双边自贸区后,乳品进口量快速增长。2018年,乳品、改良种用牛和牧草三大类商品进出口总额达110.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乳品、奶牛和牧草最大进口国和净进口国。其中,乳品进出口总额104.2亿美元,约占中国畜产品贸易总额的29.5%、农产品贸易总额的4.8%。2018年,中国乳品贸易额、进口额首次双双突破1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乳品市场。

  成本和价格是中外奶业竞争的关键。监测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生鲜乳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今年前5个月,每公斤牛奶生产成本约为3.29元。目前,欧盟每公斤牛奶生产成本为2.5元,新西兰为2.2~2.3元。可以看到,我国与奶业发达国家的成本差距较大,需要尽快把生产成本降下来。

  刘成果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奶业面临着更大挑战。奶业工作者既要脚踏实地,苦练内功,也要放眼全球,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专家建议,要引导乳品企业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统筹发展液态乳制品和干乳制品。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建设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支持家庭牧场升级改造,开展奶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逐步提高奶业的国际竞争力。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7-24/200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