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麻姑稻”标准化栽培万亩示范基地,农民正在收割早稻。资料图
阅读提示
麻姑米,又名“银珠米”,产于江西省南城县,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就被列为皇家贡品,是名贵的地方品种。一直以来,因其产量稀少,寻常人家几乎无缘一尝。进入21世纪,由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主导的麻姑稻改良与绿色种植标准普及取得重大进展,传承千年的优质稻米开始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如今,麻姑米区域公用品牌已经成为南城的一张靓丽名片,麻姑米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当地万千农户脱贫致富。
民以食为天,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作为主要粮食产品的大米,不仅需要注重产量与品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也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一粒大米与千年文化结合起来,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是麻姑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著名的麻姑米便产于此地。1959年,麻姑米被选为世界农业博览会展品。2018年6月,麻姑米入选江西省稻米七大区域公用品牌。南城县县长汪华辉说:“近年来,南城县不断提高麻姑米种植水平,大力推动麻姑米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创建麻姑米区域公用品牌,使优质稻米与麻姑文化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更带动了南城县万千农户脱贫致富。”
合作社牵头,振兴麻姑稻种植 麻姑米已经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宋代便被列为皇家贡品,但其产量稀少,寻常人家几乎无缘一尝。据清同治五年所撰《麻姑志》记载:“麻姑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九月方收。宋时取以作贡,今山多系地种,麻姑米,亦鲜矣!”作为名贵的地方品种,麻姑米自古就有鲜香软糯的特质。
虽然种植历史悠久,稻米品质优良,但是长久以来麻姑米的种植效益却不高。进入21世纪,由政府和龙头企业主导的麻姑稻改良与绿色种植标准普及取得重大进展,传承千年的优质稻米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以前的农民都是单打独斗,稻米生产成本高,但产量却不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合作社后,麻姑米无论是产量还是价格都上去了,我们和农民可获得双赢!”在南城县的绿色“麻姑稻”标准化栽培万亩示范基地中,种植大户李兵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今夕变化。
进入绿色“麻姑稻”标准化栽培万亩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田中水稻长势喜人。据介绍,基地核心区占地6000亩,辐射区达1万亩,主要种植优质稻米“野香优2号”。在江西农业大学的技术指导下,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同时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适时收获,目前基地种植效益颇好。
李兵不仅是种植大户,也是南城县云众地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合作社成立后,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合作社有专业的植保技术人员,他们会在育秧期的关键点告诉农民该用多少肥,如何使用除草剂,用什么农药等,这些标准按我们的要求实施。基本可以根据禾苗长势,做到科学种植。”李兵告诉记者,有了科学的技术指导,稻米种植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为提高麻姑米的种植水平,南城县严把种植质量关和产品质量关,合作基地选择“外引7号”、“926”、“野香优2号”三个优质稻品种,作为麻姑米指定品种。示范基地选用的早稻都是得过金奖的水稻品种,中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的特点。晚稻更是以香米为主,种植户亩收益可以提高200元左右。
选用优质稻米,大幅提升了稻米口感。“我们选用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高,但口感软糯,人们试吃的时候都说很好吃。它的口味也得到了收购老板的认可,定价很适合普通居民消费。”李兵介绍,基地种出来的麻姑米主要销往广东、福建等地,口味获得一致好评。
政府指导,创立产业联合体 如果说合作社提高了麻姑米种植水平,那么政府的指导则是让麻姑米产业成为完整的体系,不仅带动当地众多农户脱贫致富,更是让麻姑米出现在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为推动麻姑米产业发展,扩大麻姑米影响力和销售业绩,南城县成立了抚州麻姑大米产业化联合体。目前联合体有77名成员,其中涉农企业11家、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3家、种粮大户50家、农技专家6人。“去年,联合体被评为抚州市级示范联合体,今年加盟组织的订单面积正在不断增长中。”南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兆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8年核心企业订单面积共计23.11万亩,比2017年新增订单面积5.61万亩。截至今年5月,订单面积增至28万余亩。麻姑米产业项目的实施,带动和辐射农户共计24823户,增加农民收入5472万元,户均增收2204元。
南城县在积极创立麻姑米产业联合体的同时,还不忘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加强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南城县成立了麻姑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南城县“麻姑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施以来,有效提升了麻姑米的种植水平、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产品销量和价格也得到相应提升。
南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周国振向记者介绍:“以5千克、10千克装麻姑米为例,价格分别由每吨6000元、5400元,提升至每吨9200元、8200元,增幅分别为53.33%、51.85%。去年还新增了“麻姑献寿”等系列品种,2018年实现销售额10.85亿元。”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优质稻米的种植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南城县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麻姑米提供更好的种植平台。当前麻姑米种植被南城县纳入米、渔、药三大特色产业布局,是重点打造的三大功能区之一。其中,南城县有5700亩高标准农田用于麻姑米种植基地,主要用于种植绿色优质稻和优良品种繁育。
“做大产业规模必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南城县副县长卢碧兰表示,南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注重与麻姑米种植、中药材种植、稻渔共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有机结合,有意识扶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集中流转,形成集约效应。
南城县县长汪华辉表示,下一步南城县将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整乡、整村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在2017-2020年期间,全县共建设17.35万亩的高标准农田,从而更好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服务麻姑稻种植。
企业联动,助一方农户脱贫 在南城县的火车站、商业街,甚至南昌机场、高铁、地铁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麻姑米的宣传牌,可以说麻姑米已经成为南城的一张名片。这不只归功于麻姑米本身具有的品质和文化,更重要的是麻姑米也是当地有名的扶贫产业。南城县通过运用“公司+生产资料+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对全县604户贫困户中的272户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这粒小小的麻姑米,实实在在撑起了一整条扶贫链。
江西麻姑集团是抚州麻姑大米产业化联合体的核心企业之一,也是带动农户脱贫的龙头企业。“这一年来,我公司总计发展订单农业28.4万亩,实现产值11.88亿元,影响带动2.7万农户。”江西麻姑集团董事长熊炳生向记者介绍公司一年的业绩。
那么,江西麻姑集团具体是如何带农脱贫的呢?熊炳生介绍,首先由各乡镇组织吸纳本地贫困户成立12家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向银行贷款450万元,在南城县徐家镇流转1500亩耕地,土地流转金每亩600元,流转期限为5年。
接着,合作社与麻姑集团签订5年生产资料托管帮扶协议,把徐家镇1500亩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交给麻姑集团进行托管经营,麻姑集团则将之并入南城县徐家镇种植基地,发展规模化优质稻种植,收获稻谷并加工成麻姑米产品进行销售后,再将部分经营利润分红给合作社,这样可以确保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户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
“去年,麻姑米各类产品平均售价是每斤5.6元,徐家镇种植基地平均亩产优质稻谷1000斤左右,1500亩耕地生产的稻谷转化为大米产品总计75万斤,总价值达420万元。”熊炳生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除去种植成本、加工销售成本以及贷款利息等,生产资料托管分红有87万元,平均每户可以拿到3200元。
从账面收支看,麻姑集团略有赢余。熊炳生说:“随着偿付贷款利息的逐年减少,加上麻姑米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赢利会进一步增大。赢利增大后,我们要更多让利给合作社和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进一步提高收入。”
熊炳生还表示:“实践证明,企业自主经营、合作社深度融合、政府奖励扶持、贫困户稳定收益的产业扶贫模式是可持续的,贫困户和企业都能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我们很愿意把这种运作模式推广、扩大开来,在让更多贫困户持续受益的同时,把麻姑集团和麻姑米品牌做大做强。”
麻姑米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帮助核心企业宣传了品牌,开拓了市场,又通过企业将“红利”转到广大农民手中,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进一步带动了南城县粮食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