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里,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是共和国版图上唯一被标出名字的行政村,肇始于这里的互助组开启了共和国农民合作的大幕。接过老劳模李顺达递交的接力棒,申纪兰蝉联了第一届到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成为中国农民70年参政议政的最大荣光。
70年来,西沟从一个穷山沟发展成遍山青翠、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的村庄,从劳动力的互助和生产资料的合作发展成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70年里,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村庄,大寨人民在发展粮食生产中缔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成为点燃全国人民奋斗激情的星火。
70年来,从“山高石头多,出门就上坡”“地无三亩平,旱涝灾情多”到既有“绿水青山”,又成“金山银山”,从老党员宋丽英办起第一个个体特产店,到农民争办农家乐,大寨村的主导产业华丽转身为生态旅游。
70年里,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全县人民无论眼里还是嘴里都是风沙。“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从第一任县委书记开始至今,一任接着一任,右玉人艰苦奋斗,植树一亿多棵,也为共和国生态文明播下了一颗颗绿色种子。
70年来,从“真苦真穷真荒凉”到“好山好林好风光”,从“绿起来”向“富起来”,浙江省安吉县、陕西省延安市、河北省塞罕坝林场、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市和山西省右玉县共同发出“右玉绿色宣言”,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右玉打造和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示范区和绿色发展先行区。
70年里,山西“三庄一寨一山一川”(壶关晋庄、闻喜东官庄、屯留王公庄、昔阳大寨、柳林董家山、陵川平川村)的旱作典型,写进了中国旱作农业的教科书。老劳模吴吉昌克服重重困难,闯关攻坚棉花脱蕾落桃的故事写进了中国语文教科书。
70年来,从新中国的“三农”创新特区,到新时代的特色农业优势区,山西“三农”倚“特”而立,成为共和国“三农”版图上的重要篇章。
共同富裕的西沟是不忘初心写就的 2014年,西沟四季飘香香菇大棚专业种植合作社成立。这对于当时已有近万家农村合作组织的山西省长治市来说,已不算什么新闻,但对于这个诞生过全国第一家农村合作社和全国首批农业合作社典范的地方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上世纪50年代,西沟村的互助组和合作社,引起毛泽东主席的关注,由此,农业合作化运动从西沟走向了全国。
也由此,年轻的申纪兰号召全村女性出院入地干活,和男人们争取同工同酬的故事,将申纪兰推到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走到了丹麦的世界妇女大会。
西沟四季飘香香菇大棚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发起者有22人,他们在筹集50万元股金的基础上,以每股100元的股金吸收了村里147户村民。同时,合作社优先安排贫困户参加生产。这样,不但确保了入股村民的收益,还使贫困户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作为第一批社员,今年36岁的张惠林从做菌棒到栽菌棒,从摘香菇到打桩架,生手练成了熟手,门外汉成了全把式,每年6个月的活儿,她可以拿到2万-3万元的收入。
在西沟,有一个新的致富项目落地,就有一个合作社诞生。短短几年,西沟村相继成立了14个合作社。围绕森林管护,西沟成立了众新源扶贫攻坚专业合作社;围绕党参深层开发,他们成立了纪兰潞秀潞党参植物纤维药衣公司。
如果说过去的合作社是生产资料的集合式,为了完成土地的耕作,为了打粮食“活下去”,那么今天的新型合作社就是全生产链条上的联合,是为了“富口袋”过好日子的高级化合作。
“当年,千万人逃荒都没人管,现在不仅西沟实现了共同富裕,近14亿人解决了温饱问题,是农业战线的光荣,更是共产党不忘初心的伟大。”申纪兰总结。
右玉精神体现的是牢记使命 2019年盛夏,右玉县祥和岭上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内,万亩燕麦草种植基地和万吨牧草加工基地保证了充足的饲草源,无论是羊散养期的自由觅食,还是非散养期饲喂,都从源头上保障了食品安全。
“祥和岭上”品牌创始人张宏祥介绍:“经过几年发展,‘祥和岭上’已流转土地1万余亩,形成了‘万只羊、万亩地’的规模,全产业链实现年收入600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庄1000多名农民脱贫致富。”
时间回转到1949年初夏,为“风沙不止、右玉难安”而犯愁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在调研的路上看到一片庄稼长势喜人,既惊喜又惊讶,便问地里劳作的老乡。老乡说:“大道理呀我不懂,我就知道种了树,才能挡住沙子,挡住沙子才能打下粮食!”
从此,这个由农民首创的智慧成为右玉县委的发展理念。70年植树一亿棵,右玉从“不毛之地”变“塞上绿洲”,林草绿化率从不足0.3%提升到54%。
也由此,右玉决战脱贫攻坚,特色种植业、生态畜牧业、文化旅游业和光伏、风电等绿色产业挑起了大梁。截至2017年底,右玉累计实现126个贫困村退出、15918名贫困人口减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6%,成为山西省首批退出的国定贫困县之一。
“右玉的新动能是变生态资本为经济资本,化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右玉县县长王志坚说。
后来,右玉的这一发展智慧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总结为右玉精神,并呈报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对右玉作出重要指示。2012年9月28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批示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旱作老区的时代新奋斗 在长子县石哲镇绿色蔬果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内,有绿野新能源、蕙泽现代农业公司、大地蔬菜公司3个经营主体,依托它们,周边农户将玉米秸秆运送到绿野公司,制成饲料用于肉牛、肉驴养殖,产生的粪便经沼气罐发酵产生沼气,沼气供村民炊事、取暖,沼渣、沼液以低价提供给蔬菜水果种植合作社,按农作物生产需求施肥,形成了绿色良性发展。
“其他地方的西红柿卖8毛到1块一斤时,我们基地出品的紫团西红柿地头价是1块5。”领头创建壶关县旱地西红柿封闭示范区的山西融科公司负责人申丽珍说。
2017年,长治市率先启动了有机旱作农业,经过两年的创建,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品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长治市回答了有机旱作农业“谁来做、为了谁、怎么做”3个问题,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径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是长治市给总书记呈交的一份答卷,也是山西答卷的重要篇章。”长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秦志云说。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期间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少雨缺水,要保护生态、节水发展,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新时代下,牢记总书记的嘱托,2018年,山西在长治市召开有机旱作农业现场会,掀开了山西现代农业奋斗新时代的新一页。
70年的巨变中,吴吉昌奋斗的粮棉并举基地蝶变为中国苹果园,果园里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把水果种得好,而且还能打开出口世界的大门,做到卖得好。
70年的巨变中,申纪兰奋斗过的西沟村所在的平顺县,平顺县所在的长治市,从“我为国家种粮食”蝶变为“上党中药材特优区”,打造出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中药材产业。
70年的巨变中,右玉所在的朔州市担当了全国唯一的粮改饲和粮经饲三元结构地级市试点,为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探索。
70年的巨变中,在太行山上、在吕梁山下,在雁门关外、在晋南平原,“三农”领域的干部群众谱写了一首又一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三农”发展奋斗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