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土地流转 兴了产业富了农民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7-15  互联网

  

  

  

  

  黄埠镇向日葵的规模种植引来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黄埠镇小王营村食用菌基地内贫困户正在采摘香菇。

  盛夏时节,在河南省上蔡县齐海乡牛庄村的一块齐腰深的玉米地里,垄与垄之间套种的何首乌藤蔓铺满了地面,不远处,有几位农民在地里弯腰拔草的身影时不时显现。

  “自2017年以来,我们与牛庄村委合作,先后流转了2000亩土地,种植的有何首乌、防风、玄参、白芷等10余种中药材。”上蔡绿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武告诉记者,除此之外,齐海乡431户贫困户的1316亩土地,也由公司垫资并提供技术指导,全部种上了中药材。

  “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规模种植业,有效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齐海乡乡长张凯心中揣着一本明白账:“农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在基地干活的农民,每天能收入四五十元;贫困户自主种植药材每亩不仅能获得1000元的补助,而且公司还负责产品的回收,收益有保障,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以实施土地流转为抓手,齐海乡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脱贫攻坚,这对传统农业大县上蔡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构建平台促流转

  地处豫中南平原地带的上蔡县,全县有耕地面积165.6万亩、总人口160万人,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小,贫困人口基数大,上蔡如何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突破口,尽快让全县贫困群众的口袋鼓起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成为一道“难题”,摆在面前。

  面对现实的考问,上蔡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科学谋划,精心布局,稳步推进,采取激活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方法,来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促进全县农民增收。“培育一个龙头、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按照此思路,近年来,上蔡县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走进位于五龙镇境内的久久粮食产业联合体,一台台大型农业机械在院内“昂首挺胸”,展厅里以面粉为主的农产品琳琅满目。据介绍,该联合体是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久久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100多家种植、养殖、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协会、家庭农场,形成了紧密的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链,联合体在五龙乡连片流转土地1.56万亩,辐射带动杨屯、洙湖、齐海、邵店等周边乡镇,规模经营土地7.6万亩,年产优质粮食8万多吨。

  如今,久久粮食产业联合体已经成为上蔡县规模最大、辐射带动范围最广的粮食产业联合体。“依托联合体,我们有了优质的原粮,这才保证所生产的各种小麦面粉、小麦胚芽粉、杂粮面粉等产品的高品质,也让产品有了广阔的市场。”河南久久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国介绍。

  要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是先决条件。为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的有序进行,上蔡县从加强组织领导着手,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上蔡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具体工作的落实。在健全服务体系方面,县、乡、村分别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点),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推进。在此基础上,还积极培育专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流转方式,目前全县流转土地52.9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三成以上;涉及农户8.1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5.3%。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1.6万户,面积6.8万亩,实施结构调整8960户3.6万亩。”上蔡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晨钟经济联合体、亿民粮食产业联合体、状元红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一批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上蔡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为本土农业经济的标杆,引领上蔡现代农业不断迈上新高地。

  

  调优结构兴产业

  六月中旬,麦收后的一场及时雨,使重阳街道王营社区群众所种植的花生长势更加旺盛了。“过去,我们村一直是小麦收了种玉米,玉米收了还种小麦。现在县里提倡调整种植结构,加上玉米卖不上价,也就都开始在麦茬地里种花生了,有的还套种了红薯。”正在田间查看花生长势的一村民说。

  近年来,河南省作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四优四化”,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上蔡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遇,结合自身实际,以“四优四化”为突破口,在调优种植业结构上下功夫,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连片种植优质专用小麦10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亩财政补贴100元;连片新建日光温室5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菅主体,按日光温室建设面积每亩补助30000元……上蔡出台了相关的奖补政策进行扶持和奖励,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上蔡县财政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从项目支持、财政扶持、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用地保障等方面,引导、激励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积极参与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带贫。

  有效的政策杠杆激励,为上蔡县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数据显示,2018-2019年度,全县小麦种植总面积144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面积72万亩。今年以来,全县种植蔬菜10.98万亩、花生47.15万亩、特色林果3.1万亩。

  目前,上蔡县已形成以邵店、五龙、杨屯、无量寺等乡镇(街道)为主的马铃薯种植,以大路李、杨集等乡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以东洪、华陂、小岳寺等乡镇为主的芦笋种植,以齐海、朱里等乡镇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的特色产业格局。

  

  做强产业助脱贫

  时下,走进东洪镇翟庄村田间,环村种植的1米多高的芦笋秧格外引人注目。在上蔡,以东洪镇为核心种植区,全县共有9个乡镇种植了3000多亩芦笋,直接带动890户贫困户参与芦笋种植致富。而这一项目的推广者却是东洪镇一名23岁的青年王俊强。

  2017年之前,王俊强和他的父亲一起,在山西、北京等地从事建筑装修行业。当他得知家乡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视,并了解了种植芦笋的市场潜力后,2017年,他返乡创办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芦笋的种植与深加工。

  “芦笋是多年生蔬菜,营养丰富,而且产量高,管理方便,市场潜力大。”看到如此好的项目,小岳寺乡朱寨村残疾贫困户王宝宝不禁动了心。在王俊强的资金、技术帮扶下,王宝宝通过流转村里的土地,连片种植了140亩芦笋。“种芦笋,不仅能让俺拔掉穷根,还能帮俺实现当老板、发大财的梦想。以后,俺也要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奔富路。”性格坚强乐观的王宝宝说。

  “产业跟着市场走,富人跟着产业走,穷人跟着富人走。”上蔡县把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作为产业扶贫的基本途径之一,通过把发展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持续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

  据介绍,上蔡县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增收脱贫,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由县财政给予扶贫资金补贴。2018年以来,全县共计奖补实施结构调整的贫困户14264户,补贴种植面积42884.5亩,总补贴金额1476.18万元。同时,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全县共建成农业种植业扶贫基地250个,安置贫困户劳动力就业2563户,带动贫困人口3290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

  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贫作用,上蔡县还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扶贫,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龙头企业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主力军。“全县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县财政投入集体经济资金990万元,在状元红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高标准温棚33座,温棚固定资产归贫困村集体所有。温棚由示范园统一规划管理优先返租给贫困户,种植的蔬菜、瓜果由示范园统一对外联系销售,真正实现了示范园、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多方共赢。”上蔡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7-15/20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