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北乐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十万元买断了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培育的桃新优品种“徽黄3号”种苗繁育和经营权,同时公司承诺种苗销售纯利润的25%归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据悉,这也是安徽省首例自主培育并转让知识产权的果树品种。
安徽省桃种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市场需求倒逼育种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近8年,安徽省桃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安徽省桃栽培面积已达112万亩,比8年前的37.2万亩增长了150%,已跃居全国桃产业第5位,成为安徽省第一大水果产业。
品种改良让桃树漫步江淮 本世纪初,安徽桃树种植面积不到40万亩,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北地区,同时限于品种与气候原因,在淮河以南区域种植的桃果成熟期容易发生裂果现象。当时,皖南、皖西等地老百姓在市场上吃到的优质桃果基本上是从北方调运而来。
近二十年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果树技术体系桃产业科研人员不断坚持桃新优品种的引进与选育、以及创新栽培新模式、新技术。培育了越来越多的优质品种,不仅让皖北的桃子长得更大更甜,还克服了裂果等缺点,让这些品种“跨过”淮河,适宜皖南、皖西、皖东地区栽种。如今,皖南人不再羡慕皖北盛产瓜果,因为在当地可以吃到田间地头采摘的优质鲜果。
随着地方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转型的引导,加上经济效益的驱动,果农更是自发种植桃树,安徽省桃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原来的37万亩增长至2018年的112万亩,跃居全国第五位,成为安徽省第一大水果。
桃树品种市场化迈进一大步 “桃品种权保护特别难,在桃树上摘下一个新枝(芽)就可以嫁接繁育,至于桃品种盗用和侵权现象较为普遍。与大宗粮食作物有所不同,桃果品种的知识产权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保护。2017年5月1日起施行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首次将桃列入了品种登记范围,标志着我国果树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对我们科研院所而言也是一个利好消息。”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张金云研究员告诉记者。
“徽黄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果树团队历经10年筛选培育出的优良桃新品种,经过区域栽培试验,其优异品质已经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果皮底色橙黄,果面着红晕,色泽亮丽;套袋后果面金黄,美观艳丽;二是果肉金黄、细嫩、不溶质、紧密,香味浓郁,品质上乘;三是与安徽省广泛栽培的黄桃品种相比,糖度高3度,成熟期早一个月,丰产性好。淮北乐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动向安徽省农科院提出了想买断品种种苗繁育和经营权的意向。经过双方协商,最终以10万元的转让费成交。“虽然转让费并不高,但也算是安徽桃产业历史上零的突破。我们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成果与市场对接。”张金云感叹道。
“优质就能优价。我们是看中了这个品种的优良性状,对这个品种的市场价值充满信心。”淮北乐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公园告诉记者。
果树品种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以前果树新品种选育出来后,科研人员在品种的区试阶段或推广初期,一些商家就偷梁换柱,以次品种充好品种或将优良品种改名换姓变成另一“新优品种”,多存在“一品多名”和“一名多品”的现象。与此同时,多数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优化品种特征特性,夸大其产品优良性能,隐瞒品种缺陷。市场缺乏品种真实性鉴定的相关信息和手段,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导致生产者盲目购种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执法部门查处时难度加大,致使生产者和产权单位或个人维权非常困难。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后,市场品种“多、乱、杂”现象会逐渐消失,避免出现盲目的引进、种植和销售。不仅有利于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商,为农民追偿损失,且能第一时间掌握种苗市场动态。
“对桃新品种‘徽黄3号’种苗繁育权及经营权进行转让,体现了市场对于果树新品种权的尊重,也是对完成育种的单位和团队多年工作的认可。希望品种权的转让,尽快为丰富桃品种类型、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做出贡献,让科学技术更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相关人士介绍,成果的转化首先是打开产学研推通道,并能大大激励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为后续配套技术的跟踪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各方发挥自己的优势,快速实现成果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有利于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手记: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效益的驱动,部分企业或农民自发种植桃树,安徽省桃栽培区域也不断向南移,原有栽培品种的抗性、耐裂果、耐贮运性、果实品质、栽培技术与现阶段规模化种植模式不配套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安徽省农科院专门设立“桃产业服务团队”进行连续项目资金支持;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领导也在原来的基础上专门成立核果类果树研究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该省乃至全国自育的早熟桃品种资源短缺且风味偏淡、易裂果等关键难点进行了攻关。但安徽省桃育种起步较晚,若按步就班从田间杂交做起很难追赶上其他省份。因此,农科院从优变筛选着手,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徽黄3号”。
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育种工作从一开始就制定了筛选标准:延长桃果实生产采收期,改善或弥补桃现有品种栽培性状的不足,特别是着力选育极早熟或晚熟、抗裂果、耐贮运、口感风味好、有香气、果肉脆爽及抗蚜虫和抗流胶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
2005年6月20日,项目团队分别在全省各桃的主产区发放《优良变异筛选实施方案》和《优良变异筛选报名表》10000余份。印刷发放20万份“致全省果农的一封信”,启动优良变异水果品种申报工作。为此,安徽园艺网设立专项宣传窗口。2008年起,安徽省农科院项目组成员到全省各地进一步宣传和落实桃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大力支持当地果农及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到优良变异筛选工作中来,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提升了广大果农在桃园中自觉观察芽变的意识,极大限度地挽救了自然变异的新的种质资源。
截至目前,经初步筛选并确认的桃优良变异(或有特色变异)新品系已达56个,其中“满园红”、“红雨”、“徽黄”、“徽黄1号”、“徽黄2号”、“徽黄4号”、“金蕾”、“金星”、“立夏红”9个新品种已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园艺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并在全省各地进行推广应用,不但提升了果农的种植效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优质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