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技兴民富稻之“道”粮丰国强根基稳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6-27  互联网

  肖广江赵华左清清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岭南大地,稻耕文明的发源地。水稻产业发展史诉说着悠久的农业文明。数千年前,岭南人就开始世代以稻米为生,在漫长的岁月里,稻米滋养了这片热土,孕育了隽永的岭南文化。

  广东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曾引领了中国水稻产业的变革,开创了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育种、水稻矮化育种的先河,并率先开展了水稻优质化育种。“中国稻作学之父”——丁颖院士,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野生稻血缘的水稻新品种“中山1号”和千粒穗,对于发掘水稻高产潜力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时值水稻矮化育种成功60周年,水稻矮化育种60周年纪念暨水稻产业科技大会将于2019年6月28日-30日在广州隆重开启,以“矮化育种,传承发展,科创未来,粮安天下”为主题,设置论坛、交易、展览、推介、美食、文化、科普、定制、互动等诸多版块,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政府领导、大型跨国企业主体,以良地、良种、良法、良具、良品为核心,总结展示广东省水稻研、育、繁、推、工、商、贸经验,交易广东丝苗米品种、商品米及链条要素,汇聚粤港澳大湾区资源,打通种、产、销、加全链条,对接一带一路合作平台。

  粮丰农稳安天下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强盛的重大战略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产于中国的水稻,作为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养育着全球50%的人口,对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和解决人类贫困饥饿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广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也得益于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2018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9.73万亿元,同比增长6.8%;有效发明专利达24.9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技术自给率达73%,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国第一。广东,作为深化改革再出发的排头兵,要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基础和核心是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其中最关键的还是靠农业科技创“芯”。

  种质资源是农业“芯”!种质资源的选育、推广、更新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矮化育种,粮安天下,传承发展,科创未来”,即将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的水稻矮化育种60周年纪念暨广东水稻产业科技大会,将拉开科技创新与产业经济精准对接模式探索,围绕推进水稻产业科技创“芯”、优良品种繁育推一体化,建立农业全链条要素汇聚和交易平台,重点通过科技创新和促进转化,推动广东稻米产业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大国强国战略,广东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担当勇立新时代潮头,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种”筑基石产业旺

  种业是农业领域科技含量高的基础环节,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水稻作为我国主粮之一,种业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20世纪50年代以前,水稻高产是主要的追求目标,水稻品种改良一直局限于高秆品种。但华南稻区暴雨台风频发,高秆水稻不耐肥且易倒伏,是水稻增产的第一障碍。师从丁颖院士的黄耀祥院士,于1959年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中国第一个水稻矮秆品种——广场矮,比国际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第一个矮秆品种“IR8”早了7年,引领了世界农业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广场矮”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解决的水稻倒伏减产问题,而且在水稻育种史上,打破了自开展杂交育种以来,局限于改良高秆水稻品种性状之间相互弥补的老传统,开创了一条矮化育种的新途径。继广场矮之后,黄耀祥和他的同行们,开创高光效株型与高产效功能相结合的“丛化育种工程”,又相继育成了“珍珠矮”“广陆矮4号”“桂朝2号”和“特青2号”等一大批早、中、迟熟配套齐全的矮秆新品种,矮化育种得到迅猛发展,从1959年-1999年的40年间,累计种植面积达115亿亩以上,为社会增产2100亿公斤,增值2100亿元。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广东省基本实现了早稻品种矮秆化,大面积亩产由过去的25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公斤-400公斤,一举改变了广东省传统的“早四晚六”(指双季稻产量早稻占四成,晚稻占六成)的早稻低产面貌。

  与此同时,矮秆水稻迅速向中国南方各省扩展,至1965年全国矮秆品种植面积达到2400多万亩,每亩产量提高50公斤以上。上世纪70年代中期,矮秆品种在全国年种植面积最高达1.5亿亩,其中“广陆矮4号”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之大,利用时间之长,为矮秆品种之冠。“桂朝2号”在云南省宾川县作中稻种植时,最高亩产达1045.4公斤,创全国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到1981年-1986年,该品种在南方稻区累计推广1.4亿亩,增产稻谷50亿公斤以上。

  在此后数年,黄耀祥不断对矮化育种进行完善,先后开创了“矮化育种”“丛化育种”“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半矮秆早长超高产特优质育种”“半矮秆早长根深超级稻育种”等一套生态育种理论体系。“广陆矮4号”“珍珠矮”“桂朝2号”“胜优2号”“胜泰1号”等一大批高产优质良种的选育,为提高中国水稻产量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水稻的耐肥抗倒性大为增强,水稻产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每亩150公斤-250公斤接提高到每亩350公斤-450公斤,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矮化育种的成功不仅有效解决了水稻倒伏减产的问题,更是突破了以往杂交育种中高秆品种间互相弥补的杂交育种惯例,开创了矮化育种的新途径,提高了水稻的收获指数和产量。

  矮化育种对于水稻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不仅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矮秆品种优越的生理生态基础而导致水稻育种与栽培研究相应变化,推动了水稻育种从原始材料收集、亲本选配、杂种后代培育到品种育成的整个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并推动了水稻育种理论研究的发展,如矮源的发掘、创造与利用以及理想株型的探索与塑造,同时也推动了水稻栽培研究并形成了矮秆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在中国矮化育种研究的启示下,国际水稻研究所利用我国的低脚乌尖等矮源进行矮秆育种,到1966年才育成被称之为奇迹稻的IR8,比广东整整晚了7年。

  水稻矮化育种成功,使水稻的耐肥抗倒性大为加强,产量潜力大幅提高,是水稻育种的一次重大突破,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

  “百年粤稻”非常道

  万年历史,千年文化,百年品牌,这是广东水稻的三大特征。

  近现代以来,水稻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就是从广东开始。“粤稻百年”发展历程,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水稻的发展历程。作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广东稻种资源十分丰富,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这片热土上,涌现了丁颖院士、黄耀祥院士、卢永根院士等推动行业变革的创新人物,“野生稻改良”“野栽杂交”“矮化育种”“优质稻育种“等引领着水稻育种方向。现在,广东现拥有一批国内外一流的水稻育种创新团队,继续引领着全国水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从传承到发展,随着矮化育种的成功,温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上得到了解决。人们开始追求好吃的优质大米。90年代以后,广东优质稻育种发展迅速,不仅育成“七山占”“粤香占”“华航31号”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稻品种,还选育出一批适合加工用的高档优质品种,如“小农占”“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等,打造出“马坝油占”“增城丝苗”“亚灿米”等知名品牌。其中,“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增科新选丝苗1号”在2018年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中荣获十大优质籼稻金奖品种。同时,广东省在超级稻育种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主持育成超级稻品种21个,占全国15%。

  近几十年来,广东先后出现了“马坝油占”“增城丝苗”“粤香占”“丰八占”“丰华占”“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泰丰优208”“黄华占”“粤晶丝苗2号”“广8优系列”“泰丰优系列”等等不胜枚举的优质稻米品种,均为小粒优质丝苗型大米,与短圆粒的东北五常大米、长大粒的泰国米及长江流域品种有明显的区别和特色,目前广东丝苗米的概念、优势和特点已经逐步开始被南方稻区种业、米业的专家和企业、消费者所接受并迅速传播扩散。

  重视稻米品牌培育,广东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广东共获区域公用品牌7个,筛选出适合高档优质米打造的核心品种,制定了广东丝苗米品种与产品标准,并评选出符合标准的丝苗米产品以及遴选重点丝苗米生产企业,推动了广东名优大米品牌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稻米加工规模小、竞争力弱、品牌意识淡薄;丝苗米生产基地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广东稻米产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高质量发展,打造“广东丝苗米”品牌,广东省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发展优质丝苗米产业,积极探索丝苗米产业创新驱动,推动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广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广东稻米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在全省范围创建了13个丝苗米产业园,2018年4月组建了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以联盟和产业园为抓手,制定丝苗米相关的标准与规程、认定广东丝苗米品种和产品、授信广东丝苗米品牌管理,打造响品牌,鼓励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丝苗米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广东省政府以产业协会、龙头企业为引领,产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从业农民为主体,为稻米产业巨龙,插上腾飞的翅膀。

  稻花飘香庆丰年

  今年正值水稻矮化育种成功60周年,为了总结水稻研、育、繁、推、工、商、贸经验,展示广东省水稻产业的历史文化、三产体系、链条要素,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装备信息、品牌塑造的成功案例,探索水稻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宣传广东丝苗米品牌,提升广东省稻米产业的地位与影响力,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农学部、华南农业大学、农民日报社等单位,由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办,于2019年6月28日-30日在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举办水稻矮化育种60周年纪念暨水稻产业科技大会。

  大会以良地、良种、良法、良具、良品为核心,跨界整合交易、金融、信息、物流、商流等多方面涉农要素,旨在通过专家论坛、良种良法良品展示、文化展览展示、产权交易、科普体验、市民互动等,全面展示广东水稻发展历史、产业科技、现代农机、稻耕文化、稻界名人、稻米品牌、新兴业态等发展历程和成就,打造广东水稻产业科技发展交流平台,全面推广广东丝苗米品牌,促进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创新发展。

  大会围绕“矮化育种传承发展科创未来粮安天下”的主题,围绕水稻全产业链整体布局分为七大板块,即国际学术研讨会、院士铜像落成、广东丝苗米良种良法良品展示、全省各地市稻米文化展示、产品展览展示、科技成果交易、科普体验。其中,国际学术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外水稻研究领域专家作专题报告,现场研讨交流。

  时值水稻矮化育种成功60周年,水稻矮化育种60周年纪念暨广东水稻产业科技大会将于2019年6月28日-30日在广州重磅开启,以“矮化育种传承发展科创未来粮安天下”为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板块:

  广东丝苗米良种良法良品展示

  1.水稻优良品种展示

  重点展示200多个水稻品种,主要设置展示矮化育种传承发展区、超级稻代表品种展示区、优质稻主导品种展示区、丝苗米品种示范区、企业品种示范区;通过“胶片”形式回顾展示矮化育种60年来各时期代表品种;同时展示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等综合种养绿色高效模式。

  2.水稻产业链科技成果展示

  现场围绕谁来种地、如何种稻、如何卖粮来展示装备与信息、良种与良法、流通与贸易等内容,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水稻产业链科技成果,共同打造一场水稻全产业链“科技资源要素”展示与匹配的盛宴。具体包括:

  (1)装备与信息化展览展示:谁来种地?通过展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设备和信息化产品、技术来回答这个问题。

  (2)良种与良法展览展示:如何种稻?——水稻一生、科技支撑。

  (3)流通与商贸展览展示:如何卖粮?通过展示分级、包装、品牌、创意、物流、商流,打通全产业链最后一个链条,指引种稻人卖好粮。

  广东各地稻米文化展示

  集中展示全省21个地级市与稻米有关的农耕生产、科技贡献、米食文化、文化延伸等农耕文明要素,形成广东丝苗米文化长廊。

  产品展览展示

  1.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发展成果展示

  展示由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认定的广东丝苗米产品,同时展示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单位相关成果,如航天育种成果等。

  2.广东丝苗米区域品牌展示

  展示增城、罗定、江门、韶关、惠州、梅州等地丝苗米品牌。

  (1)增城丝苗米“溯源”成果展示

  通过展位、展板、视频等方式展示增城丝苗文化和增城丝苗米品牌产品;增城丝苗5G精准种植试验田展示,6月29日大会开幕当天,由广东联通公司用5G实时同频展示230亩精准种植试验田里增城丝苗的生长情况。

  (2)罗定大米“创新”成果展示

  通过展位、展板、视频等方式展示罗定美丽田园、稻米文化等。

  (3)其他区域广东丝苗米“传承”相关成果展示

  3.广东丝苗米产业园品牌产品展示

  统一组织省政府公布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13个广东丝苗米产业园(梅州市丝苗米产业园、云浮罗定丝苗米产业园、华农大丝苗米产业园、汕头市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韶关市南雄市丝苗米产业园、惠州市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梅州市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惠州市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省供销社怀集丝苗米产业园、梅州市兴宁市丝苗米产业园、江门市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丝苗米产业园、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稻鱼茶产业园)进行展示。

  4.“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优质米展示

  组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主体展示优质米或加工米制品。

  5.农民专业合作社稻米相关产品展示

  组织全省有代表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展示大米产品及相关加工产品。

  科技成果交易

  1.广东水稻科技成果现场转让

  组织科研单位和企业对接,促成水稻新品种等科技成果的转让和签约。

  2.广东丝苗米产品交易活动

  组织广东丝苗米产业园、各大企业、超市、采购商参会,开展广东丝苗米产销对接活动,打造广东丝苗米品牌。

  科普体验

  1.水稻万年历史展示

  从6月初起,利用新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水稻从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至今丝苗米的发展历史。

  2.市民开放日

  发动市民及组织亲子游活动,参观水稻田间展示,观看广东丝苗米VR、新媒体传播,以及体验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等,了解水稻育种、栽培、收获、加工等内容。

  3.稻米美食文化节

  粤菜名扬中外,以大米为原材料做出的美食更是层出不穷。适合的稻米品种做出更加精致美味的美食,做到从种子到筷子的配套,重点发掘、发扬广东传统美食文化。邀请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粤菜师傅,现场制作、展示与稻米有关的美食。

  4.全球稻米品鉴

  活动现场开展全球稻米品鉴活动。全球范围内征集名米,邀请国际知名美食专家,与广东丝苗米十大品牌米进行PK品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水稻从匍匐生长的草,到慢慢“站”了起来,成为人类的主食之一。从自然进化到人工驯化,再到现代的育种技术,水稻发生了诸多的改变,这正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跃进的实践历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它一定会在未来的绿色农业中大放异彩。

  

  

  优质广适性超级稻“金农丝苗”

  

  

  黄耀祥院士(左二)考察水稻新品种示范。

  

  

  广东丝苗米认定产品金良稻丰496山水情

  

  

  广东丝苗米

  

  

  广东丝苗米认定产品亚灿米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6-27/19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