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了老年人安享晚年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6-20  互联网

  编者按:

  近年,农村赡养纠纷案件多发,而且在审判中日益凸显并呈现新特点。究其根源,这一类纠纷中,或者赡养人经济条件较差,或者因分家析产不均引发矛盾,或者因为多子女现象引发赡养纠纷,加之赡养人法律意识及道德观念较弱,一些地方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够健全等。面对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亟须加强法制宣教力度,提高群众赡养老人的法律意识;加大调解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此,今日本版聚焦这一热点议题,讲述各地多措并举化解农村老人赡养矛盾、确保老人安享晚年的司法为民故事。

  程遥

  5月28日,江苏省沭阳县沭城街道章庄村村民冯某明老人与子女的房屋拆迁面积纠纷,经过街道和村调委会多次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协议,老人四个儿子中的三个同意分别从安置面积中退出40平方米、20平方米、20平方米,合计80平方米的面积供老人在拆迁中拿房,房屋产权归老两口所有,二老去世后,该房产由四个儿子同时继承,二老的赡养由四个儿子共同承担。

  这是一起典型的因拆迁引起的赡养纠纷。老人共养育四个儿子,2015年底拆迁时,老人把自己的住房面积分给儿子们,夫妻俩随长子生活,相安无事。2018年,两位老人因家庭琐事想要回自己在拆迁中的面积,单独居住,父子五人由此产生矛盾。10月,老人在胸口挂着“还我主权”的牌子,腰间系着导尿袋,带着患病老伴来到街道上访,要求政府帮他们解决家庭内部安置房分配及赡养矛盾。街道和村调委会立即介入调解,他们仔细查阅当时的拆迁协议及拿房记录,并走访事情的知情者,在掌握老大、老二、老四占有老人房屋面积事实后,迅速把老人和四个儿子召集一块召开家庭会议进行调解。通过说理、讲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事实、摆道理,终于使老大、老二及老四承认在房产分配上多拿了父母的面积并同意退回,随之签订了赡养协议。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司法局切实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等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做好赡养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据有关部门统计,该市近三年来每年发生赡养类矛盾纠纷约在5000多件,其中通过乡镇、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化解的约占80%左右,诉前调解成功的约占16%左右,法院判决的约占4%左右。

  主动介入:及时化解农村老人赡养矛盾

  矛盾纠纷调解是基层司法行政重要工作之一。宿迁市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农村老年人赡养难、矛盾多的突出问题,通过走访排查、及时调处等举措,主动介入老人赡养矛盾纠纷调解,及时、有效地为老年人解除后顾之忧。据宿迁市司法局基层处统计,该市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赡养类矛盾纠纷在5100多件,占各类矛盾纠纷总数的39.2%左右,80%以上的赡养类矛盾纠纷通过调解得到妥善解决,仅今年1月至4月,全市就调解成功赡养类矛盾纠纷3142件。

  泗洪县临淮镇骈台村村民邓某,今年79岁,老伴去世一人居住,无劳动能力、无收入。老人膝下有五个子女,都居住在本村,由于邓某经常乱说子女的不是,导致母子之间存在矛盾,子女都不愿意尽赡养义务。

  近日,老人来到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要求帮其讨要赡养费,保证自己日常生活开支,并诉说子女拿走她的钱,且大儿子、二儿子还动手打了她。

  调解中心立即受理并介入调解。首先调解员找到邓某大儿子了解情况,大儿子承认母亲的社会养老金以及3700元在他手中,且其他子女手中也都有母亲的钱在保管,所有子女的初衷是怕母亲年纪太大糊涂了容易被骗,所以才分别把钱保管起来,以便以后母亲生病时所用。调解员向他说明母亲想把钱要回自己手中,并且每个子女每月给她100元作为赡养费时,董某甲表示不能理解,也不同意。调解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相关的法条规定给董某甲看,告诉他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为人子女的基本道德。大儿子没有明确表态,说要回去与弟弟妹妹商量一下,然后再回复。

  接着,调解员又分别与其他四个子女联系,约定到骈台村调解室进行再次调解。

  4月21日上午,邓某以及她的五个子女全部都到了骈台村委会,共同协商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但是当老人刚说起自己要把钱收回来并且子女每月支付自己赡养费的要求时,小儿子情绪激动,说母亲不需要花那么多钱,子女替他保管是为了她好。由于小儿子的态度不好,导致老人的情绪也失控,几个子女又开始吵作一团,场面一度失控。

  调解员让每个子女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也都与大儿子董某甲的看法一样,怕母亲年纪太大糊涂了,钱会被人骗走,保管在每个人手中的钱留着母亲生大病时候用,至于每个月的赡养费,大儿子坚决认为母亲花不了那么多钱,想从各自保管的钱里面扣除。骈台村的专职调解员和镇里的调解员开始分别与老人的儿子、女儿交谈,逐个击破。邓某两个女儿对母亲有看法,平时也经常买东西去看她,而母亲却在人前说她们的不是并去其家里闹,所以她们对母亲是又怜又气;儿子觉得母亲经常闹让他们在村里人面前丢尽脸,父亲在世时母亲没照顾好他,还经常打骂父亲,所以他们都很生气。

  调解员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老人年纪大了,容易糊涂,再说人老如顽童,做子女的要迁就,想想她对子女的辛苦养育,谁也都会有老的一天,“你们现在好好赡养老人,你们的子女也都看在眼里,会以你们为榜样,老了以后好好孝顺。”调解员接着算了一笔账,每人每月出100元,一个月500元,平均下来一天也就16元,根本不多。

  经过调解员耐心劝导、反复调解,五个子女最后都表示愿意赡养母亲,并签订如下协议:一、将各自保管的钱全部存到一张银行卡上,卡设定限额,老人每次如果取钱,由家人陪同,这样可以防止老人的钱被骗走,也不会随意乱花;二、5个子女每人每月给老人100元作为生活费,关心母亲正常生活;三、调解员会与村干部一道做好邓某的工作,让她妥善保管自己的钱财,并与子女好好相处,不要再说子女的是非。

  真援实助:

  依法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4月23日,泗阳县三庄乡86岁的老大爷苏某拄着拐杖来到泗阳县法律援助中心,中心值班人员看到后连忙一边为他端来凉白开水,一边亲切询问老人有什么困难。原来,老人夫妻俩育有九个子女,六个女儿,三个儿子,女儿都能尽孝心照顾老人,但三个儿子忤逆不尽赡养义务,因年老多病和家庭经济困难,万般无耐才来到县法援中心求助。

  中心值班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当场就联系法律援助律师为老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细心为老人分析案情、答复其询问、并替老人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为老人办好法律援助手续,指派援助律师。目前案件还在办理中。

  该市法律援助工作中,针对老年人赡养类法律诉求逐渐增多、矛盾复杂、难度加大的实际情况,建立赡养类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简化程序同时,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并对年老体弱的援助对象实行上门服务,做到真援实助。据宿迁市法律援助中心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共办理赡养类法律援助案件89件,使130多名老人通过法律援助获得赡养权,老年生活有了保障。

  去年9月,沭阳县贤官镇八集村二组85岁许某、86岁徐某老夫妻俩,在女儿的搀扶下来到沭阳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要求帮助他们向三个儿子讨要生活费。

  经了解,老人共有四男四女,年老体弱多病,无任何经济收入,全靠几位女儿赡养,其中长子、三子、四子多年来对二位老人不闻不问,相互推诿。该中心当即受理此案,并指派沭阳县城南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廖化凡承办该案。

  廖化凡接受指派后,第一时间约见受援人,向二位老人了解子女的情况。老人虽然要求自己的长子、三子、四子履行赡养义务,可对长子、三子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都已经记不清楚了,就知道他们住在东海县安峰镇,与法院立案需要明确的被告、明确的送达地址的要求不符,无法立案。联系其他兄弟姐妹,也都不知道。

  为尽快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廖化凡按照老人提供的地址,首先来到贤官镇八集村二组其四儿子家了解情况,老四家庭条件一般,在廖化凡反复劝导下,他承认自己不赡养父母,是由于家庭矛盾造成的,并说出住在连云港的两个哥哥的姓名及家庭住址。

  廖化凡据此线索,来到沭阳县公安局依法调取他们的相关身份信息,可是其三子的身份信息显示查无此人。廖化凡又仔细询问二位老人,老人告知,他们之前和老人住一个乡镇,前几年户口迁到了东海县。

  廖化凡随后来到贤官镇八集村委会了解情况,村会计因为之前也出面调解过老人的赡养矛盾,对二位老人的家庭情况非常熟悉,他介绍老人说其三儿子的名字是曾经用过的小名,迁往东海县时,改用其他名字了,并提供了现用名字。

  在弄清楚老人所有子女身份信息,所有的证据准备充足后,廖化凡代老人向沭阳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了该案,并依据代理人收集的相关证据,判决几位子女每人每月支付老太太赡养费150元,并且每年的赡养费用于当年的12月30日之前付清。

  公证服务:老人安享晚年有了法律保障

  89岁的周元之在泗洪县曹庙乡朱家岗村独自居住,耕种1亩土地。老人育有一男三女,长子已经去世多年,儿媳改嫁后留有一个孙子现在在南京打工,三个女儿除一人嫁在本村外,其他都远嫁他乡。家中原本的二十几亩承包地,被儿媳转租给他人,每年土地租金被其孙子领走。自己年龄大了没有劳动能力,无其他收入来源,起居生活很是不便,无奈之下于2018年4月10日,到乡司法所寻求法律帮助。调解员袁妮娜、王士山第一时间介入调解,最终达成协议,周元之的大女儿周学侠离老人很近,负责照顾老人生活起居,二女儿、三女儿负责每月生活费用150元。为防止协议履行不到位,经周元之及其三个女儿同意,他们到公证处对协议进行依法公证。

  据了解,像周元之这样通过调解达成赡养协议,然后再到公证处进行公证的约占40%以上,相对于人民调解达成的协议,老人更加相信公证书对儿女的约束力。今年以来,该市公证机关已办理类似公证800多件。

  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人安享晚年,宿迁市两级公证管理部门和公证处,坚持做到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在涉及老人赡养类公证时,立即开通“公证绿色通道”,审查资料、询问笔录、代写协议、制证、出证等全部快速完成,使老人赡养有了法律保障,并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减免老人的办证费用。据宿迁市公证管理处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共办理老年人赡养类公证2600多件,共为2100多名老人减免有关公证费用,占总数的80.7%。

  宿豫区耄耋老人卜启瑞是一位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曾荣获独立自由勋章、和平勋章等荣誉的英雄老人,曾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接见。老人因在战场受过重伤,一生无儿无女,老伴去世十多年来,一直由侄儿扶养,对侄儿充满感情,他想把微薄的遗产留给亲子般的侄儿,也想为自己以后的赡养争取一个法律保障,老人到宿迁公证处咨询,希望通过公证实现自己的愿望。

  公证处接待人员详细倾听卜启瑞老人心愿以后,建议其办理遗赠抚养协议公证,并书写应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给老人。第二天,卜启瑞和其侄儿带上相关材料到公证处办证,公证处立即开通“公证绿色通道”,迅速帮其办理遗赠抚养协议公证,并且鉴于卜启瑞是国家英模,公证费用全免。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6-20/19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