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短两缺”挡住农民增收路 农村新报讯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各地着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我们一线调研发现,农民增收存在“拦路虎”,主要体现在“三短两缺”。 大多数农民存在 “知识短板”,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态,导致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市场饱和的产品仍大量生产,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生产规模化存在“主体短板”,产品深加工匮乏,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农业经营分散,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存在“欠账短板”,导致绝大多数农村仍然基础设施薄弱,灌溉系统,防洪系统,水土防护系统薄弱等,严重制约农产品的收成与经济发展。 一些农村由于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存在“缺技术”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一些农村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存在“缺收入”现象,让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质量无法提升。 为此,特建议,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无公害瓜菜、冷水养殖、蔬菜种植、农家休闲一日游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拓宽农民增效、增收空间。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其次,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从机制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完善农村就学、医疗、养老、人畜安全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同时,要进一步鼓励企业和农村能人承包或租赁农户土地,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加快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进程,引导鼓励能人牵头,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此外,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以农民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为先导、社会各方面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支持农民发展“短、平、快”项目。另外,还要利用财政贴息政策、以奖代补政策和有偿扶持政策,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实施农产品优品牌战略的进程。 (老河口市政协委员 张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