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反担保 耕地能融资 农村新报讯 记者樊涛
编前话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驼铃声声,土地贫瘠……地处大西北的宁夏,在大多数湖北人心目中印象不外如是。事实上,得益于黄河母亲河的滋润,“塞上江南”早已是“西部粮仓”,中宁枸杞、盐池滩羊等特色农业叫响全国,金融扶贫、生态修复等工作同样为人称道。 8月22日至28日,以“特色产业新活力、塞上江南新生态”为主题的全国“三农”媒体宁夏行大型采访活动在宁夏进行,包括本报在内23家中央、省级“三农”媒体齐聚塞上,走村庄,到田头,进农企,入农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今起,本报开辟“塞上江南看三农”专栏,与您同享宁夏“三农”发展的新成果、新启示。
砖瓦房鳞次栉比,柏油路四通八达,白杨林带整齐挺拔,回族乡亲笑声朗朗……23日,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丁塘镇新华村,回乡新村的和谐画面让我们倍感亲切,丝毫看不出往日穷乡僻壤的样子。 村支书马占文介绍,新华村以前叫“老鼠沟”,早年曾传唱“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肚子吃不饱”的歌谣,这些年,“土地反担保贷款”让老鼠沟旧貌换新颜。 马占文所说的“反担保”贷款,是同心县农信社在全国首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贷款”。 同心县农信社副主任王学辉介绍,2006年,县农信社选择新华村等8个村作为“反担保”试点村,成立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作社。村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合作社入股,入股社员需要贷款时,选择3户已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作为贷款保证人,由合作社进行反担保取得贷款。如果不能按期还贷,土地将由合作社流转给代其偿还贷款的担保人,直到贷款农户重新赎回。 “最初,无论是我们还是乡亲们都有疑虑。”王学辉说,“反担保”贷款能否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民是否会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而失去土地?结果,当年首批试点750户农民的150万元“反担保”贷款全部还清。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绝不愿丧失土地经营权。”新华村村民杨占东告诉记者,如果自己抵押的土地流转给别人,对农民来说就等同于丢了饭碗,所以大家都会想尽办法及时还贷。 仅靠村民“自我约束”还不够。为此,同心县引入利益激励约束机制,实行贷款万元以下利率少上浮10%的优惠,将信用好、不欠旧贷的行政村推荐给政府给予贷款利息补贴,还对积极还贷的农户进行资金追加,这些措施都大大提高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如此一来,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大大降低。然而,农民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按规定,如果农户没有按时偿还贷款,土地就会流转给代偿农户。那么,会不会发生贷款农户丧失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情况? “从源头把关,确保贷款农户资格。”王学辉表示,首先,合作社就会对农户严格“筛一道”,有“黄赌毒”等不良行为、无生产经营能力、信用意识差、欠信用社旧贷者不能成为社员。同时,如果发生农户不能及时还款需要他人代偿,合作社、担保人和贷款户三方必须共签协议,从法律角度确保贷款农户能够及时赎回土地。 事实给出了答案。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同心农信社涉农贷款22.4亿元,较土地经营权反担保贷款推行前增加15.3亿元,贷款户数总量达到36915户,跃居宁夏金融机构第一。值得一提的是,账面没有形成一笔不良贷款,无一农户因贷款失去土地经营权! 同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学礼表示,实践证明,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贷款释放了沉睡多年的耕地融资功能,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化解,已成为当地农民高度认可、风险可控的贷款模式。 去年,同心县“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贷款产品”获得2015中国银行业协会“风险控制能力奖”。今年6月,又被授予 “全国服务三农五十佳金融产品”,成为宁夏惟一获此殊荣的农村金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