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邓秀新:此生只为柑橘狂 |
|
零零社区网友 2016-08-27 互联网 |
|
图文:邓秀新:此生只为柑橘狂 农村新报讯 邓秀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果树顾问专家组组长。长期致力于柑橘细胞工程与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芸香科植物基因组图谱——甜橙基因组图谱。从砂糖橘、秭归晚熟脐橙到夏橙、蜜橘,二十多年来,邓秀新带领团队,让国产鲜食柑橘全年不断档变为可能,使中国脐橙由进口变成出口、使我国柑橘事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挑战“不可能”,让柑橘产量世界第一
国产鲜食柑橘全年不断档,在进入新世纪之前,并无可能。然而,十几年来,邓秀新带领团队,正在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从实验室的品种培育到果园里的选种,到产后处理,再到市场营销,邓秀新团队的研究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条,支撑了整个柑橘产业体系。今天,柑橘年产量超过29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从20多年前的20余万吨到目前的约百万吨,赣南脐橙等国内名品远销国际市场。 他是怎么做到的? 1961年,邓秀新出生于湖南宜章。上世纪80年代初,邓秀新从湖南农学院本科毕业后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师从我国已故老一代柑橘专家章文才教授。 我国是柑橘类植物的原生地,在《山海经》、《尚书》等古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载。但种植技术却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邓秀新当时一个朴实的愿望就是:要使我国也能像美国一样,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柑橘。 为此,他瞄准果树生物工程技术这一高新课题,不断取得成果。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他攻克 “柑橘愈伤组织染色体变异研究”课题。攻读博士期间,他攻克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难关———柑橘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使我国继以色列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获得柑橘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国家。邓秀新还通过改进培养方式和栽培方法,使再生植株所需的时间比以色列缩短两个月,成活率大大提高。这项研究成果1989年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邓秀新被派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柑橘研究及教育中心进行合作研究。短短一年时间,成果令人瞩目:独立完成了“三倍体胚乳愈伤组织再生成植株并植入大田”等20余个柑橘属间和种间融合的研究,其中柑橘属与金柑属融合的体细胞杂种为世界首创。 回国10多年来,邓秀新把柑橘研究领域的前沿科技与我国柑橘生产实际相结合,采用细胞工程技术结合分子标记,在育种技术、材料创新、资源评价及品种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创造性的工作。 无核柚就是典型。他首创柑橘体细胞杂种直接应用于柚子无核 (瘪籽)果实生产技术,能使每果100多粒种子的柚子果实下降到10粒以下,提高了果实的商品价值。该技术200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目前已无偿转让给广西、湖南、浙江等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 1999年以来,他还牵头组织国家“948”重大项目,筛选出适合我国长江流域栽培的“红肉脐橙”、“船柚”以及“纽荷尔”脐橙等品种。在赣南、湘南等地大范围示范推广了预植大苗定植技术,使柑橘结果时间比传统裸根种植提早1年,亩增效益6000多元。据不完全统计,该项目3年内在湖北、湖南、江西等7个省市示范推广面积达100余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该成果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转战南北,成果写在大地上
邓秀新生长在农村,对农民有着血浓于水的朴素情感。同时他深深知道,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和价值。为此,每年他都要抽出20%的时间深入基层,中国所有种植柑橘的行政县,都留有他的足迹。 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瑞丽,他指导解决了柠檬幼果灰霉病导致商品率低以及开花不坐果的问题。 在福建龙岩,在他的调查和建议下,建立起我国柑橘早熟蜜柑基地,使我国柑橘从8月中下旬就开始大批上市。 在湖南宜章县,他帮助当地建立起3.4万亩柑橘生产基地,使过去的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 在江西寻乌县,他的配方解决了当地果园出现的流胶病,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在三峡库区,他组织同行绘制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发展的蓝图———以品种和技术的领先,保证产出的领先。为此,他将引进的新品种首先在库区试种。如今,秭归县在甜橙品种的引种、栽培方面,在晚熟品种、脐橙留树保鲜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仅脐橙留树保鲜一项,就使农民在不增加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增收30%以上。 “过去,三峡库区的柑橘集中在10至12月采摘。用上了我们的留树保鲜技术,可以到次年的3月份采收。”邓秀新言语中颇为自豪。 在江西赣南,柑橘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在1999年,赣南柑橘曾面临是砍是留的问题:低产,低价,病虫害多。邓秀新带领科技人员三下赣南,取土,收集果实样品,带回实验室研究,摸清情况后,向当地领导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那时起,邓秀新每年三、五次赴赣南,帮助当地干部作规划,进橘园,手把手教农民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 如今,脐橙已成为赣州的第一大支柱性产业,达到年产50万吨,产值15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使我国脐橙由进口变成了出口。
◆马不停蹄,创新永远在路上
邓秀新走到哪儿,总是随身带着三件宝: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能够自动测量经纬度和海拔的GPS设备。果农从金黄的柑橘上看到的是收成,而邓秀新思索的是下一个需要攻关的课题。 邓秀新说,农业科研不是简单地去教农民种几棵树,而应该跳出纯技术指导的思维,站在世界柑橘产业的前沿,将技术作为产业的一个要素加以考虑,与观念、市场相结合,形成产业链,从而真正推动我国柑橘产业的良性发展。 为此,他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制定出我国柑橘区域发展规划、三峡库区柑橘发展产业规划。利用中国柑橘学会这个平台,每年精心组织国内外专家作报告,将大量的国内外技术、市场行情在会上交流,使柑橘界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一些共识,将柑橘产业由过去的盲目发展进入到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和市场调节的有序发展阶段。 他构建了一个与世界柑橘技术先进水平同步前行的果树学科体系和团队。这个队伍有18名在职人员,其中,10名教授,5名副教授,他们由品种、栽培、病虫害、无病毒、品质分析以及柑橘经济等方面人员构成。这支“能文能武”的队伍,不仅在各自的学科上独具建树,而且能到生产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该学科先后建立了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国家柑橘育种中心及国家柑橘一级采穗圃,湖北省柑橘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国家脐橙引智示范基地。构建了一个从柑橘品种、脱除病毒和病毒检测、提供无病毒良种的完整技术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保证了大量无病毒良种通过合法渠道从国外引进,每年将10个左右的品种进行病毒脱除。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自己选育与引进相结合,几年来,邓秀新带领课题组为柑橘主产区提供脐橙、柑橘、柚子等良种达60余种,无病毒种苗100余万株。 最新的故事是他的团队一项解密甜橙基因的成果。2012年11月26日,由邓秀新和国家“千人计划”学者阮一骏共同带领团队完成的甜橙基因组图谱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它如同打开了甜橙生命活动的“黑匣子”,破解了甜橙基因“密码”,得到了基因组合的排列顺序和相关特征。今后研究中,团队可以有意识地锁定甜橙成熟期、色泽、含糖量、产量、抗病性等农艺性状,该研究为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出更好、更健康的品种来。 甜橙基因图谱是中国自主完成的首个果树作物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世界上第一例芸香科植物基因组图谱。 据了解,国际柑橘基因组计划2003年启动以来,直到2011年1月,才释放了克里曼丁橘和甜橙的基因组草图,克里曼丁橘主要栽培在地中海地区,只占世界柑橘产量的不到10%。一直以来,各国科学家期望获得高质量的甜橙基因组图谱。2011年,邓秀新和阮一骏的团队开始绘制甜橙基因图谱。不到两年,即得到覆盖率近90%的高质量图谱。媒体评价说,甜橙基因测序代表了“中国速度”。该研究使得中国成为继以色列和日本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获得柑橘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国家。 近10年来,柑橘团队在国际上发表柑橘研究论文占中国科学家的四分之一。邓秀新的论文发表排名居首,多年来一直是国际柑橘科学研究最为活跃的成员。 2008年10月下旬,第11届国际柑橘学大会在武汉召开,邓秀新任大会主席。会上,邓秀新荣获“国际柑橘学会荣誉会员”奖。 2012年11月,在西班牙召开的国际柑橘学会第12届学术大会上,邓秀新被授予国际柑橘学会会士称号(ISCFellow),以表彰他在柑橘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对中国柑橘产业的发展以及为促进国际柑橘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柑橘学会会士,是国际柑橘界的最高学术荣誉。邓秀新是国际柑橘学会成立40余年来,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和唯一来自中国的科学家。 今年55岁的邓秀新,刚刚当选中国科协副主席,这位用心描绘精彩柑橘人生的科学家,脚步一直不曾停歇,他说,柑橘科研创新永远在路上。
|
|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8-27/1969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