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味贪多到追求环保高效——种田人用肥更讲科学了 农村新报讯 记者萧丝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以往,农民要想收成好,就给作物大量施肥,以丰产增效。然而,随着气候、土壤、环境的变化,农民已意识到:肥多,不一定增产增效。 如今农民用肥,有什么新的需求动向呢?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用肥不再一味贪多,转而追求环保高效,用肥更讲科学了。
科学平衡,“营养餐”当道
“碳铵?我们早不用了。”14日,监利县尺八镇朱王村王庭松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人都时兴配方施肥,地里缺什么,就补什么,营养平衡,稻子长得好。 王庭松种有30多亩水稻,现在全部吃的是“营养餐”。王庭松深切地感受到配方施肥的好处,以前,同一个品种用单质肥时,容易倒伏,现在用上配方施肥,有针对性补肥,就不容易倒伏了。 单一养分的肥料,市场已大大 “失宠”,如今,农民大多喜欢选购含多种养分的复合肥、复混肥、复掺肥。肥料专家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肥料营养成分多样,满足了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营养需求。 “平衡施肥,还是科学些!虽然配方肥价钱贵了一点,但效果蛮不错。”王庭松说,一季度平均每亩节约种田成本50元,每亩增收200元左右。 监利县新沟镇农资商陈世宇说,他的农资店,配方肥的销售量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00多吨。新沟镇42个村,已有近40%的村在接受他的配方肥了。
节肥降本,精准施肥成渴望
传统的撒施,不但浪费肥料,污染环境,而且劳动强度大。施肥技术的轻简化和精准化,是时下种植者的高端需求。于是,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代表的精准施肥技术,便颇得民心。 “把水溶性肥料放在水池中溶解,肥料就可随水灌溉到每一株脐橙的根部。这样,不但节肥,效果还好哩!”这两天,高强正通过微润灌溉设施给橘园浇水施肥,他对水肥一体化技术赞不绝口。 高强是秭归天翼合作社理事长,拥有130多亩的果园,种有4500多棵脐橙树,2012年对微润灌溉设施进行改造后,他的果园开始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4年多的实践,他发现,肥料利用率不但从30%提高到80%,而且,脐橙的品质更好了。 实现精准施肥,是许多农民的共同呼声。眼下,农村劳动力比较缺乏,他们渴望种地轻简化,同时又能获得较好的效益。但据了解,精准施肥技术目前还只是在一些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上使用,没有普及到大田作物。 “听说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只要一个人操作就行了,蛮中我的意,就是出点钱建设施,我也愿意。”种有40多亩菜地的江夏劳七村菜农李仁功说,一家6口人种菜还是蛮辛苦的,现在有50多个大棚,下半年要发展到80个大棚,他非常渴望能实施精准施肥技术,减轻自己的劳动强度。
环保驱动,“生物”“有机”大热
为解决目前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去年2月,农业部制定并印发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在全国开始实施“减肥”行动,以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 “减肥”行动,让有机肥、生物菌肥等环保肥料逐渐热火起来。 “土地太板结了,这两年种红花草改善了很多。”江夏区舒安街分水村熊上阿里湾农民熊本文告诉记者,去年冬天,他200多亩水田全部种植了红花草。 熊本文坦言,种红花草,主要是为了养地。他说,稻田用化肥,就像吸毒品,要想产量高,就要施用更多的化肥,这些年,稻田的化肥施用量是越来越大,田地却越来越板结,有些地块,镐头砸都砸不开。村里一些地块用化肥都用了30多年了,板结非常严重。熊本文欣喜地告诉记者,村里许多人都跟着他种起了红花草作绿肥,大大减少了化肥的用量。 利川种茶大户田云奇有400多亩茶园,现在全部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一个生长季施用600~800斤。“虽然成本要比施化肥高一倍,但茶叶品质好,卖价高,也不污染环境。” “一方面是追求农产品品质,二是环境的要求使然。”一资深肥料专家分析认为,生物有机肥会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和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