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分类指导科学抗旱减灾 ——专访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
□□本报记者江娜
当前,我国北方冬麦区旱情持续发展,据气象部门预测,后冬早春降水依然偏少,旱情可能持续。持续旱象将会给小麦生产带来什么影响?苗情错综复杂的麦田在抗旱中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1月24日,记者专访了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
记者:华北和黄淮地区已经连续干旱100多天,当前小麦长势如何?干旱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主要在什么时期,哪些方面?
郭天财:近日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对当前冬小麦苗情进行了会商,认为秋季降雨多、底墒充足;前期整地播种质量高,冬前以抗旱浇麦为中心的麦田管理抓得准、抓得早,目前底墒充足,旱情还未对小麦越冬造成严重影响,冬小麦主产区的总体苗情总体好于去年。
但是旱情威胁是直接的,春季是小麦第二个分蘖和次生根发生的高峰期,如果旱情持续发展,苗情逆转的可能性非常大,冬小麦生产面临严峻考验,抗旱促春管任务十分艰巨。
冬小麦生育期将近8个月时间,前4个月是为产量打基础的阶段,而后4个月才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麦起身期,是争穗数的关键时期;拔节期,是争穗大的关键时期。而春季随着温度回升,小麦生长快、变化大,任何一项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都将对最终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在这个时期,如果抗旱措施跟不上,将给小麦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记者:一提到抗旱,很多人往往就想到浇水。我们知道小麦生长有其规律性,要不要浇水、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与苗情、墒情、当时的气温条件等很多因素息息相关,不当浇水甚至会造成小麦冻害,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郭天财:我们现在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一发动抗旱,该浇的不该浇的全开始浇水。今年的小麦苗情类型极为复杂,在麦田管理上要特别强调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简单说来就是两类麦田应当早浇:一是凡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以下,且群体头数不足的麦田,尤其是抢墒播种又从未浇过水的麦田,或整地播种质量差、土壤悬松翘空、失墒严重的麦田,开春后都应及早浇水;二是对于因晚播苗小苗弱的麦田应尽可能早浇水。
一类麦田应适当晚浇:凡冬前已经浇过水,且开春后麦苗生长基本正常,亩群体头数在80万头左右及其以上麦田,可适当推迟浇水时间,待春季气温回升,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再进行浇水。
浇水的时间和方法也应该注意,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的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小水细浇,注意浇透,杜绝大水漫灌。浇水时如遇大幅降温,应立即停浇,待气温回升后再浇,以防冻害发生。浇水量以晚上降温前全部渗完、地面无积水为宜。浇过水的麦田最好在能及时进行划锄保墒,以免板结裂缝。
还有些丘陵旱地麦田没有水浇条件的,要采取中耕镇压的方法,先压后锄,以起到提墒保墒增温,促根壮蘖,促苗早发快长的效果。
记者:持续干旱还有可能给今年小麦生产造成哪些危害?还有哪些措施需要加强?
郭天财:春季麦田管理要达到“保穗数、争大穗”的预期目标,在做好抗旱浇麦的同时,还要看苗科学追肥。
有三类麦田应当早追肥:麦播时底肥施用不足,目前群体偏小、苗质较弱的麦田,可结合浇水早追施;冬前生长偏旺、群体偏大的麦田要在分蘖两极分化开始时及时追肥;前期发育快、春季拔节早的麦田,也应早追肥。
对于底肥施用充足,前期生长基本正常,春季大分蘖在60万以上/亩的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
对无水浇条件的麦田若需要追肥,春季可趁降雨雪时追施速效化肥。
另外,因为干旱,去冬蚜虫、麦蜘蛛发生重,且有大爆发流行的潜在危险,还有吸浆虫和后期的赤霉病、穗蚜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定要密切监测,及时防治。
还要做好防御“倒春寒”等极端不利天气的预案。如果旱情持续发展,干土层继续加厚,未浇水的麦田和前期生长偏旺的麦田要特别注意预防春季冻害和“倒春寒”。此外,南方稻茬麦田还要注意及时清沟理墒,以利遇旱浇水,遇涝排湿防渍,保苗稳健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