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黄陂区种植业灾后恢复生产初见成效

零零社区网友  2016-07-23  互联网

抗洪救灾保家园 生产自救促民富黄陂区种植业灾后恢复生产初见成效    农村新报讯 记者胡胜芳 吴志刚

    6月底、7月初,湖北各地暴雨成灾。武汉市黄陂区受灾严重,全区种植农田过水受渍面积53.2万亩,其中严重受渍面积25.6万亩,绝收面积17.55万亩。钢架大棚受淹面积5200亩,毁坏260亩。种植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达3.57亿元,间接经济损失4.26亿元。
    灾情发生后,黄陂区农委迅速启动抗灾救灾预案,把灾后抢播抢种抢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目前,全区农业灾后抢播抢种抢管工作已全面铺开。

    火速出台救灾方案

    灾情发生后,黄陂区农委迅速成立了“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16个工作小组,区农委全体班子成员和直属单位技术骨干实行分片包干,分赴全区19个街乡指导农业抗灾救灾及恢复生产工作。
    他们组织专家编写并下发《关于暴雨洪涝灾害后农业抗灾生产的指导意见》,派出大宗作物、蔬菜、地力恢复、病虫害综合防治4个技术专班,深入一线,分类指导,积极落实“抢排、抢管、抢收、抢插、抢补、抢防”的“六抢”措施,加快恢复生产。
    同时,区政府、区财政下达专项救灾资金260万元,预购早中熟早稻种子近4万斤,预备各类蔬菜种子3000斤,组织各农资经销商预备化肥3000吨、农药500吨、农膜150吨、田间消毒和卫生防御药剂药具等农用救急物资。省农业厅也支持黄陂区1.5万斤早翻秋种子。
    对受灾农田抢排渍水,增施有机肥、种植肥田作物、机械翻耕……农委火速制定应急措施,目前已排渍水农田补施肥21万亩,中耕除草8万亩,早翻秋抢播3700亩,快生菜抢播430亩,辣椒等其他蔬菜育苗13万株。

    排涝抢收补种

    大潭办事处10个行政村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各村干部迅速组织群众疏通沟渠,突击抢排田间积水。目前,大潭办事处共补种水稻347亩,快生蔬菜570亩,其他作物460亩。
    横店街同合村村民谌卫国于2015年初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有中稻100亩、太空莲50亩、晚稻育秧150亩。淹水一周后,合作社种植的所有中稻严重受损,太空莲绝收,晚稻秧苗全部毁损。
    横店街农业中心获悉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帮助其抗灾,并及时上报区农业部门。区农委在种子,肥料以及技术上给与他大力帮扶,指导他退水后及时早翻秋。
    7月14日,谌卫国在区街农业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水稻直播100亩,秧盘基质育苗100亩,目前水稻种子发芽良好,区街二级农业技术人员正在跟踪指导服务中。

    推广“早翻秋”

    罗汉街在水退后及时调种调肥,推广“早翻秋”,并整理出“早翻秋”技术要点资料进行发放,在联合村和刘咀村举办了两个“早翻秋”示范片。并在大力推广“早翻秋”时,针对种植农户制定了种子补贴方案,每亩种子补贴40元。目前罗汉街的“早翻秋”面积已达2000亩。
    长岭街在张都桥村已绝收翻耕的中稻田抢播“早翻秋”60亩,在徐冲蔬菜基地抢播快生菜80亩。
    罗汉、长岭两街还抓住有利时机,在宣传病虫防治技术的同时,组织机防组织对水稻稻瘟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螟虫等病害进行防治。
    三里桥街童门口村余利华种植水稻130亩,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造成30亩绝收,需要补种,余利华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目前已补种完毕。沿堤村蔬菜种植大户卢启红家的100亩茄果蔬菜绝收,薯尖严重受灾300亩,经济损失巨大。卢启红组织工人200人次,积极抽排内渍,目前各项农业生产基本恢复。
    7月5日,黄陂区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工作人员赴姚集、蔡店,对在田的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做了受灾统计,对中稻洪涝灾后补救、灾后绝收田块补改种、水稻“早翻秋”栽培、蔬菜补救管理等技术进行了现场指导,并向姚集街道汉平农机合作社、石屋山种植大户、孟凡炎农机合作社、胡运家庭农场分发共2300斤晚稻种。
    目前,姚集已完成水稻“早翻秋”种植100亩,蔬菜抢播100亩,抢排渍水1.2万亩,扶棵追肥0.2万亩,病虫害防治0.8万亩。

    上下一心共度难关

    武湖农场农业办一班人在街党工委副书记的带领下,白天走村串户摸情况,晚上上堤防汛值守。一方面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救灾物资。黄陂区农委调配给武湖救灾种子1000余斤。武湖农场高车分场上畈队水稻种植户损失惨重,经进一步核实,确定对其中受灾特别严重(几乎绝收)的张昌清等18户受灾农户(受灾面积达81.3亩)进行种子补贴。目前1000余斤种子已全部下拨到位,受灾农户正在抓紧抢播中。
    据悉,黄陂区农委还将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农机等部门的技术人员按不同类别成立专业指导组和服务工作队,深入重灾区,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加强对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加强水毁农业设施的修复,继续发挥各类种养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经纪人的作用,及时组织、调运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所需物资。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7-23/196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