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牛山湖转移群众政府兜底安置

网友投稿  2016-07-16  互联网

图文:牛山湖转移群众政府兜底安置首批542户分洪移民9月搬新家    农村新报讯 图为:14日7时整,伴随着一声声的爆破轰鸣,梁子湖与牛山湖隔堤正式实施爆破作业。 (记者李溪 张朋 梅涛摄)
    图为:牛山湖破堤分洪后,14日傍晚,家距大堤最近、已整体转移的江夏区大徐湾部分村民,忍不住回到家附近,看看两湖相融。(记者梅涛 摄)
    图为:牛山湖渔场的居民迁离,卡车上装运的就是一个家。(记者王萍 乔奇摄)

    14日是牛山湖转移群众集中安置的第二天。下午,有的居民惦记家里的房子,偷偷跑回村湾附近张望。一些群众坐在安置点的阴凉处乘凉,向当地负责人打听未来的长远安置问题。
    惊魂未定地从大水危机中逃出,转移群众对安置工作十分配合。但是,一周、一个月乃至一年后,他们将去向何处?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又会不会因分洪而致贫?
    武汉市副市长龙正才表示,该市对移民点的规划、建设已经启动。
    破垸分洪后,牛山湖整体回归梁子湖,牛山湖渔场职工将不再返回,统一移居移民新村。14日,江夏区防汛指挥部称,移民新村已进入选址阶段。新村建设标准将高于一般城区的移民安置区,一定让移民满意入住。移居过渡期内,将按规定发放过渡安置费。
    有关部门还在紧急研究牛山湖渔场职工的就业安置方案,为上岸的职业渔民安排合适的工作。在正式上岗前,渔场职工仍按原标准领取工资,工资支出由江夏区财政兜底确保。
    14日中午,武汉东湖高新区规划局对外发布了数个永久安置点备选方案,以满足牛山湖破垸分洪后该区龙泉街、滨湖街1397名移民安置需求。
    位于中华大道西侧的龙泉还建社区,一期工程已完成,今年9月可安置此次分洪移民542户,二期工程预计2017年底交房。位于谭树岭区域的滨湖还建社区,一期预计2018年年底完工,可安置3000户居民。
    梁子湖的牛山湖实行破垸分洪后,东湖高新区还有意向建牛山湖跨湖大桥。原牛山湖大坝用于隔开牛山湖与梁子湖大湖,还是环湖通行道路。此次拆除大坝后,结合中华产业园总体规划,东湖高新区有意建设跨湖桥梁,贯通环湖路。
    据悉,该方案可实现牛山湖与梁子湖水上交通联系,发展大梁子湖旅游产业。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称,以前不少村民以水产养殖,务农为业,转产安置后,当地政府将对这些村民采取兜底安置的方式,确保他们生活无忧。分洪所在的中华科技园,正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未来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记者卢平川李墨李卫中)

    规划
    牛山湖上拟建跨湖大桥

    14日,记者获悉,在破垸分洪的牛山湖之上,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有意向建跨湖大桥,贯通环湖路。
    据了解,牛山湖大堤于1979年修建,隔开了牛山湖与梁子湖大湖,除了围垦养殖功能外,还具有环湖通行和水利调度功能。此次大堤拆除后,结合中华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东湖高新区有意向建设跨湖桥梁,贯通环湖路。
    中华科技产业园位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部,紧邻龙泉山风景区、梁子湖自然保护区,并与鄂州红莲湖居住新城相邻。产业园定位是 “创新创业之城、生态宜居之城、低碳高效之城”,将形成与市内重要交通枢纽和城市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
    据介绍,若牛山湖跨湖大桥建成,可实现牛山湖与梁子湖水上交通联系,为大梁子湖旅游产业助力。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表示,目前只是概念方案,后期还将结合规划、环保等要求确定具体方案,按程序报批。(记者陈凌墨庞正通讯员张珊妮)

    希望
    上岸,我们重新出发

    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洪水,牛山湖养殖场的54岁曾庆昌今天应该在结渔网。
    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洪水,王勤杏今天可以开始卖花鲢,投入第二批精养鱼苗。
    “我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不舍得离开。”在渔场工作了23年的王勤杏,靠水产养殖将子女养大成人。早起撒渔网,晚归鱼满仓,她曾无数次收获满载而归的喜悦,感激牛山湖的慷慨馈赠。
    “洪水到来,今年数万元甚至更多的投资瞬间化为乌有。除了舍不得,我们也明白另外一个道理,舍小家,顾大家。”王勤杏说,在五里界中学,安置在这里的许多受灾群众莫不如此认识。
    14日5时,破堤分洪之前,65岁的邱小金和几位乡亲一道,从五里界中学出发,重回牛山湖,想看看家最后的样子。在岸上遥望生活多年的故土,46岁的杨惠噙着泪说:“政府每天都在组织抢险,我们记在心上。将养殖基地的水面退回梁子湖,这是大自然的选择。还回去,也算是回归自然。”
    在安置点,60岁的张春香正和乡亲们一道,翻看手机上关于牛山大堤爆破的各类新闻。她说,“刚接到搬家通知时,心里发慌,怕吃住都成问题!”随着转运货车来到五里界中学后,张春香发现自己多虑了,歇息的学生宿舍,有新被褥、凉席、空调,还有医务人员,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
    “干部告诉我们,将尽快完成安置点的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启动转移群众的就业工作,今后的日子有奔头!”54岁的汪春爱给外地工作的儿子打去了报平安的电话,“搬家过程中,我和老伴没操太多心,全部是干部帮我们安排。生活上都能想得这么周到,往后的安置,我们也放心。”
    对于35岁的渔场职工杨杰而言,这场告别来得有些突然。他说,自己在渔场长大、工作,儿子也出生在渔场,这里承载着他的所有记忆。
    由于时间仓促,能带走的东西有限,但渔网是杨杰不忍遗弃的宝贝,“我天天和渔网打交道,有感情。留着它,有个念想。”
    14日,在安置点,杨杰四处打电话,托人在江夏区纸坊找一份空调安装的工作。曾经就读于江夏区职业中学的他,学了一手空调安装的手艺。杨杰说:“我不想给政府添麻烦,不想等,去找新工作。”自信荡漾在脸上。
    在五里界中学安顿好后,许多乡亲开始嘱托熟人帮忙牵线,筹划新工作。他们说:“大水没有冲垮心中的希望,我们要开始上岸后的新生活。”(记者胡蔓 崔逾瑜)

    小知识
    梁子湖湖区演变史

    1954年
    耙铺大堤分洪,保住武汉和黄石免遭洪水危害。同年,东沟闸建成,三山湖 (20.2平方公里)、保安湖(45.1平方公里)从梁子湖大水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湖泊。
    1965年
    南塘口闸建成,鸭儿湖与梁子湖分离,成为独立湖泊。
    1970年前后
    梁子湖区掀起围湖垦殖高潮,先后围垦涂镇湖、东井大围、牛山湖等。历经围湖垦殖后,当水位为19米时,湖面由1953年的406平方公里缩小到1980年的304平方公里 (相应湖容10.83亿立方米),湖面缩小25.1%。
    1979年
    磨刀矶节制闸建成。该闸与广家洲大堤形成一道完整的防洪屏障,控制了梁子湖汛期渍水不倒灌鸭儿湖、三山湖、保安湖等湖,湖区内继续围湖垦殖。
    1980年
    湖泊水面304.3平方公里,湖容10.83亿立方米。
    湖区以梁子山为界分东、西二湖,东梁子湖包括蔡家遚、涂家湖、前遚、后遚、东湖、西湖等子湖,属鄂州;西梁子湖包括牛山湖、宁港、前江大湖、张桥湖、仙人湖、山坡湖、土地堂湖等子湖,属武汉市,湖泊水面172平方公里。
    2012年
    湖北省进行 “一湖一勘”,梁子湖水面271平方公里。
    (据《湖北省湖泊志》)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7-16/196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