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郑浩亮,从蜂农到“中国蜂王”

网友投稿  2016-05-21  互联网

图文:郑浩亮,从蜂农到“中国蜂王”    农村新报讯 图为:郑浩亮:当之无愧的“中国蜂王”

    郑浩亮,15岁开始养蜂,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办了恒亮品牌,走出国门,响彻世界,在自己家乡创建中国最大的蜂业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一代“中国蜂王”。

    15岁,当起了养蜂小工

    郑浩亮出生在素有“蜜蜂之乡”的江山县一家普普通通农民家庭,1976年,15岁的郑浩亮初中没读完,就开始跟着师傅天南地北开始了追花逐蜜的放蜂生活。
    外出放蜂,三五蜂农组成一个团队,先通过铁路把一箱箱蜜蜂从一个火车站运送到其它省市,再用汽车拉到事先寻找好的养蜂点。15岁的郑浩亮像大人一样搬蜂箱,运蜂箱。每当搬蜂场的那几天,郑浩亮晚上只能趴着睡觉,因为肩膀、背部都被压红、勒伤。
    一年春天,郑浩亮在河北沧州放蜂,一天,当地几位村民来到蜂场,让郑浩亮马上搬走,原因是村民认为蜜蜂采了村民枣树的花蜜,会影响今年枣子的产量。蜂农们再给村民们怎么解释,也解释不通,一言不合,有个村民直接朝郑浩亮打了过来……出门在外,蜂农难免经常遇到被偷、被抢、被欺负的事情。
    1983年,对于郑浩亮来说是黑色的一年,这一年的十个月之内其父母相继去世,郑浩亮深受打击,这对于才二十出头的郑浩亮是残酷的。在父母去世后郑浩亮没有继续养蜂,而是就职于江山一家国有蜂业公司做业务员,一做就是6年。

    创立公司 “危机”变“转机”

    7年的养蜂生涯加上6年的蜂产品业务采购,使郑浩亮成为了地道的蜂业行家。于是,1989年郑浩亮毅然决定下海,千方百计筹集8000元做蜂产品购销业务。多少次肩挑背扛,多少年城市与蜂场间的来回奔波,郑浩亮像一只勤劳地蜜蜂一样,从点点滴滴,从小做起。一做,又是8年。
    1997年6月,郑浩亮引进外资10万美元与韩商合资成立了“浙江江山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并在江山市经济开发区外资区投资创建了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的蜂产品综合加工厂,工厂于1998年8月投产,这对于郑浩亮而言,是人生的重大决策和转折,然而郑浩亮万万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晴天霹雳几乎断送了他的寻梦之旅。
    合资公司投产之初的第一笔订单,是为韩国客户加工蜂花粉,却在这个时候遭遇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韩币从700多韩元兑一美元,泛值到2100韩元兑换一美元,韩商无力执行合同,花粉的价格从23元一KG降到8元人民币都买不出去,加工好的450吨蜂花粉都积压在仓库里,公司面临重大危机,濒临破产。但郑浩亮由于少年时代受过很多苦难,心理抗压能力特别强,他没有怨天怨地而是迎着困难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找销售,最后把这批积压在手中的450吨花粉销售到欧、美国家去,虽然出现了严重亏损,但企业保住了。
    1997年,郑浩亮与韩商成立“浙江恒亮”合资公司,次年年产值3000万元的蜂产品综合加工厂也开始投产。
    当年的养蜂小工已经蜕变,甚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蜂行业人士。

    灵活布局,“盘活”中国蜂业

    对于中国蜂业来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2年的欧盟绿色壁垒真可谓是对企业残酷的洗礼,两次危机让许多企业都夭折于此。尤其对于出口量居多的恒亮来说,危机几度让企业陷入绝境,令人振奋的是在董事长郑浩亮多次另辟蹊径的市场布局下,恒亮不仅成功走出了危机的怪圈,同时作为中国蜂业的“另类”存在,它还带领许多企业也“走出去”了,成功盘活了大危机下的中国蜂业。
    2002年,郑浩亮遇到了他事业上最重大的一次危机。2月6日,恒亮出口欧盟的48000元美金的蜂皇浆冻干粉被法国福斯港口卫生部门查获并通知要烧毁,理由是产品抗生素含量超标。而且要支付港口管理费,滞纳费7000多欧元。最为重要的是,公司已经库存的价值千万蜂皇浆将无法再出口欧盟。这批蜂皇浆能否顺利销售决定着公司的生死存亡。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郑浩亮一方面积极开拓美国、新西兰市场,将大量屯货销售出去。另一方面,根据欧盟有机农业条例“蜂蜜、蜂皇浆中的氯毒素最大残留限量为百亿分之一”(比一滴水之于游泳池的比例还要小)的要求,恒亮在环境优越的千岛湖选择了7家蜂农,采用定点养蜂的方式,建立有机蜂场,蜂场内严禁使用非有机材料和违禁药物。另外,公司还建立了从欧洲学习来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可直接从成品追踪到成品的来源地、蜂农等信息,从而确保产品品质。
    8个月后,经过了3次严格的欧盟ECOCERT有机认证官员的飞行检查,恒亮通过了此权威机构的有机蜂皇浆认证。这是中国第一家,也是世界首家。通过认证后,恒亮的蜂皇浆一度占有欧洲80%的市场份额。
    2004年,为鼓励恒亮企业在危机中的表现,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来到恒亮考察指导时,对所属天然蜂场以及签约蜂农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其蜂产品生产在以质取胜的同时为全民健康做出贡献。随后,恒亮蜂产品技术创新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

    诚信,成就蜂业巨头

    中国每年的毛胶的产量有600吨,提炼后的蜂胶有200吨皇但市场每年却销售上千吨的蜂胶软胶囊。郑浩亮深知这两组数据意味着什么。
    2010年,中央电视台曝光蜂胶行业丑闻,市场上多数蜂胶软胶囊内的成份不是蜂胶,而是树胶。在河南长葛,有的造假厂家甚至直接用酱油勾兑蜂胶软胶囊的内液。郑浩亮面对如此乌烟瘴气蜂胶市场,忧心忡忡,“因为蜂胶是很多消费者是用来去病健身的,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很有帮助,制造假蜂胶,就是在害人”。
    随着行业丑闻曝光,蜂胶原料价格上涨,面对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恒亮管理层多次商议是否降低恒亮蜂胶软胶囊38%的高蜂胶含量比例。郑浩亮坚决反对:“宁愿销售额下降,也不能降低我们产品的品质。不然,对不起消费者,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在郑恒亮的带领下,公司始终坚持天然原料生产并能够保证质量。
    为确保产品质量源头可追溯,恒亮在2002年开始按照欧盟2092/91有机农业生产条例的标准建立养蜂生产基地,并建立了产品质量源头可追溯体系,全国640个天然养蜂基地,近百个有机蜂场所生产的每批产品均可追溯到具体的蜂场编号、产地、花源及用药等信息,成为国内率先通过中国有机产品、欧盟ECOCERT有机产品双认证、中国接受欧盟政府FVO残留检查团考察团检查的养蜂基地以及国际生产有机蜂王浆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恒亮的蜂产品原料全部源自公司签约的1400名蜂农,这也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一家拥有上千名签约蜂农的蜂产品企业,另外其优质蜜源更是遍及千岛湖、全国各个名胜景区,无论是蜜汁的专业采集还是以签约形式确保蜂产品原料的优质性,其规模以及专业均在业内赢得了声誉。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硬件设施配套是否齐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程度,为了保证蜂产品的新鲜质量以及生产规模,恒亮投资近1.5亿建立了占地7万平方米的世界大规模蜂产品工厂,后续投资也在继续跟进。10万级的GMP洁净厂房,车间无菌化处理,4冷作业环环紧扣全程严格把关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此同时,恒亮也成为业内少有的多体系认证的蜂产品企业。
    如今,恒亮华丽蜕变成现今集蜂产品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的蜂产品生产企业。这其中的功臣郑浩亮被人誉为“中国蜂王”。
    产品远销欧盟、日本、美国、新西兰等五大洲38个国家和地区。

    布局休闲旅游谋未来

    甜蜜事业越做越大的郑浩亮也有忧虑: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再养蜂,中国养蜂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因为野外养蜂生活条件很差,很多养蜂场甚至都没有安电,更别提其它娱乐了。而且,一年下来,年景好能够收入七八万元,年景不好只能收入三四万元。
    郑浩亮经常忧虑,随着老一辈蜂农的逐渐老去,养蜂人越来越少,怎么办?
    为此,郑浩亮又出奇招,建立中国蜜蜂博物馆,培养人们对养蜂事业的兴趣。
    博物馆内各种蜜蜂标本、植物标本、古老的养蜂生产工具等,都让游客感到惊奇。
    “蜜蜂博物馆已经成为江山蜜蜂文化建设新亮点、江山旅游新景点。”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浩亮介绍,该博物馆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馆内设有蜜蜂科学、养蜂、蜜蜂文化世界等板块,旨在通过图片、视频、影像、文字、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蜜蜂的奇妙世界,让游客了解蜜蜂、学习蜜蜂的精神。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5-21/19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