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剃头地图 农村新报讯 文 林贺英
“星期一上午东环小区;星期二下午新华书店门口;星期三上午临江楼榕树下;星期四上午名府小区;星期五上午银河公园;星期六光明巷;星期天小桥菜市场”,七十岁的外公是个“走街串巷”的剃头匠,这是他的手绘路线图。 外公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读了几年书,为了生计,他去学理发。出师后,他另立门户开了一个小理发店,因为手艺好,人又厚道,生意一直很好。 外公的几个儿女都长大成人后,家里人不再让他开店,但很多老顾客还是找上门来请他理发。外公干脆就在自家门口摆起了小摊,一张椅子一个木箱,又是几年一晃而过。十年前,外公住的旧屋一带拆迁,一家人搬到了新小区,原先的老邻居们也都分散到了县城的各个角落。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邻居还是会来找外公理发,他们为了理个发,要走几站的路程,一见面,免不了诉说到了新环境后的各种不方便,特别是理发,随便修修剪剪也要花上十几二十块,外公听了总是要轻皱眉头。 一天,外公突然找出家里那辆多年不用的永久牌自行车,说是要上门去为昔日的老主顾们服务。刚开始,他只是为打来电话的老邻居们理发,后来,每到一个地方,找他理发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小孩,甚至一些年轻小伙子也喜欢上了他。外公又“突发其想”,决定每天都“出山”,只是每天工作的地点都不一样。怕别人忘记时间,外公就手绘了一张“地图”挂在自行车车头。 这一做就是十年,十年来,理一次头收五元的价一直没涨。家人劝他每天那么辛苦地奔波,至少也要收人家十元。外公说:“我一点都不辛苦,蹬蹬自行车,动动手,活动活动筋骨,好着呢。至于钱嘛,那都是身外物。” 是的,外公早已不用为生计发愁了,他只是不习惯坐享清福,更无法割舍工作的乐趣。有一个自闭症男孩,不爱理发,每到要理发时就把父母折腾地筋疲力尽,自从外公给他理过一次后,孩子居然念念不忘那个慈祥风趣的老爷爷。外公也很疼爱那个孩子,时常会绕道去看看他。 还有一个倔老头,中风后性格变得暴躁,理个发也爱挑三捡四,外公不理他,自己爱怎么理就怎么理,理完倔老头却总是嘻嘻地笑。外公给他的那些老伙计们理发,理一个头常常能花上几个小时,他们一起回忆过去,唠叨现在,一起“规划”随时可能来临的身后事。 外公理发生涯的故事数不胜数,他喜欢人家叫他剃头匠,他说他是个普普通通的手艺人。我也喜欢别人称外公为剃头匠,“匠”,是个有温度有情怀的好称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