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柳条”编出“大财富”

零零社区网友  2016-04-09  互联网

“小柳条”编出“大财富”程河柳编漂洋过海赚外汇    农村新报讯 “柳编比赛现在开始!铛!”一记锣敲响,30余名参赛的农民立即忙活起来。别看都是一双双跟土地打交道的农家手,可编起柳编这细发活来,一点不比闺中巧手逊色。一根根白色柳条随手指舞动,很快就串编在一起。
    3月30日上午,在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镇标广场上格外热闹,来自该镇常庄、王营、谢营等村的30余名柳编编制高手齐聚一堂竞技表演。这里正在进行首届湖北(程河)柳编文化节预赛二赛区的比赛。

    程河柳编俏销国内外

    据悉,首届湖北(程河)柳编文化节以“传承文化技艺、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该镇200余名柳编手工艺人在创意柳编项目和规定柳编项目中同场竞技,展示襄阳柳编的传统技艺和创新工艺。
    “襄阳柳编产品在海外的市场很大,我们有90%的产品都出口国外。这一次大赛我们也是希望能够更进一步促进柳编工艺的传承和改进,推广和规范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柳编行业的发展。”襄阳云锡柳编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北省妇女手工制品联谊会会长李云锡如是说,“工匠精神”包含的是一种注重细节、讲究品质、力求极致的“做事文化”,这与一个襄阳柳编的价值追求是完全一致的。
    “藤编、柳编产品,因为防水,大多都是户外用品。藤编、柳编产品一直都是外销的。”常庄村的参赛者赵海平说道,“我们平时编的柳编产品都是出口到全世界30多个国家。因为我们这个是纯手工的,国外的客户特别喜欢。”
    “虽然我们是传统手工艺,但我们每天都在创新,从外观到实用性。创新是为了更好地顺应市场。”赵海平说,许多手工艺企业为了顺应国际市场需求,还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并且转型以设计、定制为特色。

    “独门绝技”传承300余年

    “不过,柳编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产业。”李云锡表示,虽然柳编的原辅料和后期加工能够通过机械完成,但编织过程仍需依靠纯手工,柳编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据介绍,现在程河镇的柳编产业采取“公司+商会+基地+农户”模式,柳编工依旧在自家进行生产,由公司进行原料供应、生产调度和销售。
    做柳编到底能赚多少钱?崔营村乔国清仅伸出一个指头来。熟练工每天收入约百元。作为副业的柳编,给编户家庭带来的收入已经超过总收入一半。在家里留守的柳编工年龄都较大。我们一般早晨7点多起来编一阵,下午太阳一落就不编了,一天能编七八个小筐,平均每小时能编一个筐。”
    2009年,“襄阳柳编工”被评为湖北十大劳务品牌之一。而襄阳柳编的产品品牌,则早已享誉国际。在柳编产业最为集中的程河镇,高峰期年产值近4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出口创汇。
    说起柳编的技术,李云锡充满自信。她说,现在大部分地区柳编都采用的是“平编”,只有襄阳柳编工会“竖编”。“去年,山东有个柳编厂老板宴请我几次,想让我传授竖编方法,这怎么能轻易外传呢?”据了解,目前仅程河镇就有近8000人在外闯荡,几乎覆盖全国各大城市。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当地柳编企业的技术骨干或技术顾问。在安徽、山东等地,请一位襄阳柳编工,日工资可达150元,远高于当地工人。而支撑这一身价的,是襄阳柳编工的品牌,还有300余年积淀的、外地人学不会的独“门绝技。”
    襄阳柳编工拥有“独门绝技”,其劳务品牌贵在不可复制。“就算和外地工人一起工作,这竖编技术也不是偷看几天就能掌握的。”李云锡说,很多企业做不了的活都只能找襄阳柳编工,而且外地工人做柳编需要模具,产品线一长,模具成本都不小,但襄阳柳编工从来不用模具,产品规格误差非常小。

    创新技术,重塑襄阳柳编辉煌

    此次参赛者之一,谢营村村民王道遂说,“这次比赛我编的风筝,其实是之前为客户定做的装饰品。他们画好图纸,然后我们用柳条按照图纸编出来。像这样的客户定制,也是我们目前主要的业务。”同是柳编快手的赵海平也不示弱。“我从网上找了个造型,我就把它编出来了,想啥有啥!”
    李云锡表示,襄阳柳编人从未放松过编织技术的创新。“上世纪80年代时,国内还做不出意大利篮,镇上组织多位柳编能手联手攻关,襄阳柳编正是凭借技术突破一举进军国际市场。这就是襄阳柳编工这一劳务品牌不可复制之处。”
    据悉,程河镇政府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框架协议,合作改良柳条品种和新品研发,提升程河柳编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让程河柳编由低端小件往高端大件领域发展;并且开办培训班,对种柳、编柳进行技术培训。该镇该镇计划用两年时间,培植10到14个柳编专业村,新增5至6家骨干企业,新增60-至0个花色品种,重塑襄阳柳编辉煌。
    如果把传统的手工艺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我们的编织队伍也会越来越大,这样对于我们的出口创汇和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地方财政方面的收入,都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该镇镇长张国强表示。
    (通讯员崔海晗赵香南)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4-09/19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