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为可持续农业插上腾飞之翼

网友投稿  2016-03-12  互联网

图文:为可持续农业插上腾飞之翼——“微生物产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剪影    农村新报讯 图为:“微生物产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图为:专家回答记者提问

    编前话: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正值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议题时,荆楚大地再次唱响“三农”发展好声音!
    3月11日,在武汉光谷生物城,湖北省首个农业微生物领域的院士工作站——武汉合缘绿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国内微生物学界的泰山北斗——曹文宣、陈文新、邓子新等三位中科院院士携手入驻院士工作站,吸引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等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当天在汉举办的“微生物产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全国微生物行业大家云集,论道江城,为中国农业微生物行业和产业鼓与呼。
    防控土传病害、推进化肥减量、修复退化耕地、助推生态养殖、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筑牢农业“压舱石”,微生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迫在眉睫,正当其时!请看:

    武汉合缘绿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院士专家及其科研团队简介

    曹文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鱼类生物学家。四川彭州人,1955年7月四川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鱼类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暨武汉市动物学会理事长。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事鱼类生物学研究50余年,对东亚地区淡水鱼类生物学特性形成了系统的学术思想,并将之应用于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有关研究中,开辟了我国鱼类资源小型化现象及其资源恢复对策研究的新领域。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9部,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陈文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    

    1926年生于湖南浏阳,土壤微生物学家,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学院土化系。1958年在前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参加并组织完成对全国32个省(市)700个县的豆科植物结瘤情况调查,采集根瘤标本7000多份;新发现可以结瘤的豆科植物300多种;分离并保藏根瘤500多株;在数量上和所属宿主各类上占重要地位。发现了一批耐酸、碱、盐、高温、低温性强的珍贵根瘤菌种质资源,并对近2000株具代表性的根菌进行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描述并发表瘤菌的2个新属、8个新种。已建成目前国际上菌株数量最大、性状信息最丰富的根瘤菌的根瘤菌数据库。
    完成了中国全国32个省(市)根瘤菌资源初步调查、保藏和分类研究,取得了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低投入,高产出”的评价,获得国家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邓子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      

    1957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武汉生物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育部微生物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2003兼美国康乃尔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科学通报》、《ProcessBiochemistry》等数个国内外刊物特邀编辑或编委会成员。2006年起任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组织专家委员会(GIM-IC)委员。
    主要从事放线菌遗传学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其研究领域涉及微生物农(医)药的高新技术研究,链霉菌质粒和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DNA复制调控、限制和修饰系统、微生物代谢途径、代谢工程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化学、非天然性抗生素药物创新的基因工程等。先后共主持30余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瑞典国王Baudiouin奖"等。上海市科技领军人物、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提升土壤有机质迫在眉睫

    人民网:传统的农家肥与现代生物有机肥有哪些差别?生物有机肥在当今持续农业中有哪些作用?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农家肥”通常是指未经加工处理的畜禽粪便以及秸秆堆沤的有机残体,虽然含有植物养分,但它们不是商品肥料,没有质量标准,效果无法保障。
    现代生物有机肥是运用现代生物工艺,添加专用微生物菌剂,将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废弃资源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含有规定养分、有机质和功能微生物的肥料。生物有机肥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例如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菌剂含量、含水量、无臭味、重金属以及其它有害物质的含量等都有规定的国家标准。
    有机肥在当今中国农业中有着特殊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人多地少,中国农业普遍采用集约化种植,土地被掠夺性使用,导致土壤迅速退化,有机质含量下降。最近50年的种植导致我国土壤pH值下降0.5个单位,土壤酸化趋势非常严峻,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粮食产量遭遇瓶颈,持续农业难以为继。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机肥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除了改善土壤结构、保水保肥外,更重要的功能是给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一个休养生息的微环境。
    我们说土壤是“活”的,就是指土壤中大量微生物在繁衍代谢,这样的土壤才是健康的土壤。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提供部分植物营养、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群体,是解决我国土壤退化的不二选择。

    中国“人多地少”,必须用有机肥

    农民日报:全国两会上,农业部长韩长赋提出了我国耕地有机质下降和土壤污染问题,土不净,民何安?请问湖北省农科院的熊桂云所长,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在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污染上有些什么作用?跟其他国家比较,我国是不是更需要有机肥?
    省农科院研究员熊桂云:生物有机肥可以为植物和土壤生物提供营养元素和能量,为酶促作用提供基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物理性能,增加土壤缓冲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可以减轻土壤污染,吸附有机污染物,减轻污染物对植物、食品的危害。生物有机肥的生产与应用还可以变废为保,美化环境,使农村的废弃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田间地头堆积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病源菌的滋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与其它国家比较,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导致耕地开发利用强度大,复种指数高,长期得不到休耕,超负荷经营,因此更应该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

    国家高度重视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科技日报: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中有着怎样的作用与地位?农业部有什么措施推动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研究员李俊:由于我国土壤有机质缺乏,导致土壤微生物群体数量和种类减少,与北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更需要补充微生物。微生物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起着“四两拨千斤”的独特作用。这种客观现实造成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相对发达。我国农业微生物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独树一旗,虽然许多微生物制剂的生产技术还不是很先进。由于市场需求的推动,假以时日,我国的农业微生物产业的技术水准会走在世界前列。
    国家十分重视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国务院、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出台许多旨在推动微生物肥料广泛应用的文件和税收优惠政策,每年拨出大量资金采购农业微生物产品。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农业微生物企业的发展壮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优秀人才进入农业微生物行业,保障我国土壤健康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生物有机肥每年增幅10%

    支点杂志: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情况如何?有何困难?
    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辛景树:我们一直致力于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在各地生物有机肥肥料和微生物菌剂生产公司的努力下,我国的生物有机肥近7-8年来发展迅速,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各地的经济作物上普遍施用生物有机肥,全国大约有1.5亿亩耕地上施用有机肥。很多地方设施蔬菜上每亩每茬施用1吨有机肥,改良了土壤结构,改善瓜果蔬菜的品质。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用户更习惯于施用干净的化学肥料,而生物有机肥的用量大、肥效持久但缓慢,缺乏必要的施用机械,施肥所用人力成本高,与化肥相比成本较高,这些因素导致有机肥难以迅速推广。
    可是,中国如果仍然依赖化肥,粮食安全将难以保障,我国必须大量施用有机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如今都推出了许多举措推动有机肥行业发展。

    有机肥使用占比已达7%

    垄上频道:大家逐渐认识到滥用化肥和农药的严重后果,目前我国使用化肥农药与生物有机肥的大概比例是怎样的?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我国恐怕是化肥农药滥用程度最严重的国家。1950年之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靠农家肥来种植作物。1960年代至本世纪初,化肥农药一路飙升,成为全世界用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到了2010年左右,有机肥的使用量有了明显增加,2015年有机肥使用量大约占整个肥料的7%左右,说明大家都认识到了滥用化肥的严重性,认识到了有机肥的用处,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湖北努力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湖北日报:湖北在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方面作了哪些努力?生物有机肥和农业微生物产品在湖北的应用与其他省相比有什么特色?省里有什么规划进一步增强我省在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省土肥站副站长黄和平:湖北在实现“化肥零增长”方面,一是积极宣传化肥零增长行动,为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谋;二是印发行动方案,明确全省从2015年至2019年,逐步将化肥年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亩均化肥用量控制在26公斤以内;三是在云梦、嘉鱼两个南菜北运基地县狠抓试点,针对蔬菜化肥施用过重、土壤酸化较重、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等突出问题着手解决。
    湖北的农业微生物产品有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等,主要应用在果树、蔬菜上,主要是利用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经微生物发酵制成,既解决了养殖场的排放污染问题,又变废为宝,提高了蔬菜瓜果的品质。
    下一步,湖北省拟将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作为替代部分化肥的一项化肥减量的重要措施,并组织专家对接主动为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企业搞好技术服务,推进这类企业的发展,并为农业生产推介优质的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产品。

    现代都市农业需要用好养殖废弃物

    湖北卫视:武汉提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绿色、有机、生态、环保成为武汉农业主基调,请问武汉市的养殖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率是多少?一般采用哪些技术来实现?在国内属于什么水平?武汉市如何支持这个行业做大做强?
    武汉市农委研究员王火明:武汉是个大都市,每年消费大量的肉蛋奶,生产这些高蛋白制品要产生大量的粪尿及屠宰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若得不到适当处理就是巨大的环境污染源。在政府的主导下和相关企业的努力下,武汉的养殖废弃物大多得到妥善处理,比如将它们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有提升的空间。
    我们通常是添加高效微生物菌剂的方式快速腐熟各种废弃物,对待屠宰废弃物一般采用生物或化学水解的方法,将它们转化为富含氨基酸的有机肥,相关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武汉市将投入更多资金来确保我市周边的养殖场环境治理,让武汉市民享有干净的环境。

    水产大省的“助推器”

    楚天都市报: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名,淡水养殖居全国第一,但现在面临着水体恶化,鱼病频发的问题,请问有机肥或微生物菌剂产品能否改善水质,防治鱼病,提高产量?实际应用效果如何?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张堂林:大家知道,合缘生物公司开发生产了不同类型的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剂产品。在生物肥料中,典型的有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由于这种肥料添加有益生菌,养份全面,使用后不仅利用效率高,肥效快,能促进鱼虾可食的浮游生物大量增加,而且能加速水体有机和矿物养分转化,大量益生菌的快速繁殖对病原微生物也有抑制作用。可见,与普通的有机肥相比,这种肥料的使用在提高水产品产量的同时,有助于改善水质,减少病害发生。据调查,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在鱼类苗种早期培育和虑食性鱼虾池塘养殖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渔民反映改水、防病和增产的效果较好。
    在微生物菌剂产品中,主要包括以芽孢杆菌与硝化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和酵母为主的三种产品,在这些产品中还添加了氨基酸、生物酶等成分。在水产集约化养殖池塘中,使用这些微生物菌剂产品,能有效分解水体中有机物,降解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不仅如此,大量快速繁殖的益生菌还可增加生物饵料,对病原微生物也有抑制作用。因此,微生物菌剂产品的使用能直接改善水质,有助于减少病害发生,间接提高产量和效益。事实上,在池塘养殖实践中,应用效果很好,深受渔民欢迎。

    合缘公司争当生态农业中流砥柱

    新华社:农业微生物产品及微生物肥料在我国的应用已有五六十年历史,渐渐被人接受。请问合缘公司徐维烈董事长,合缘作为我国农业微生物领域的翘楚,公司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如何?
    武汉合缘绿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维烈:合缘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及终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农用微生物技术的转化、创新及推广工作,成为我国农业微生物研究与产业化的领先者,开发出了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水产养殖肥(饵)等三系列50多个产品。
    “修复耕地,培肥地力,优化水质、绿色养殖”,一切皆于源头。让土地安全、让生态安全、让粮食安全、让食品安全,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使命,作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们将责无旁贷地托起这一历史重任。

    拒绝“镉大米”,确保食品安全

    农村新报:我国部分地区镉大米以及农药超标的有毒农副产品让人忧虑,我们有什么措施和办法解决问题?生物有机肥和农药微生物制剂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梁运祥:首先,要保护好农业生产大环境,保持与工业企业安全距离,保证大气、水源安全。其次,要加强土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治理,降低土壤重金属和残留农药的含量,将它们控制安全范围之内。三是加强执法和监督,对农业投入品加强管控,禁止有毒有害农药,重金属超标的肥料和其它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流入市场,替农业生产者把好农业投入品的安全关,以及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四是品种选择和农田管理措施,选择低积累品种,水改旱,调节土壤酸碱度等。如水稻全生育期淹水降低镉积累。五是利用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

    稻田综合种养,有机肥扮演重要角色

    长江日报:如今农民单纯种水稻的收益不高,湖北创新了“虾稻共生”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像在这样的模式中,微肥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李钟杰:水稻是我国主要作物,仅湖北水稻就有3000多万亩,但是与经济作物相比,水稻的价格不高,种水稻的收入往往难以满足农民生活必需。
    近几年,湖北的稻田综合种养做的很好,比如稻田养泥鳅、养虾、养螃蟹的探索,就让农民在收获优质大米的同时,也赚取了水产品的收益。但是,这种综合种养模式中,鱼虾等对化肥十分敏感,化肥稍一用多就会导致鱼苗、虾苗死亡。我们的研究发现,严格控制化肥用量,用虾-稻专用有机肥补充水稻的养分需求,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鱼虾丰收,而且稻米品质更好,农户收入大幅增加,是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反季蔬菜土传病害重,需要生物防控

    荆楚网:武汉有着全国最丰富的菜篮子,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样的反季节瓜果蔬菜已是司空见惯,请问这些反季节蔬菜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赵竹青:反季蔬菜一般属于设施农业的范畴,设施农业普遍存在连作障碍,引起连作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营养不平衡、自毒性物质的积累和土传病害的不断加重。针对营养不平衡,可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解决。针对自毒性物质,就需要引入相应的微生物来降解这些自毒物质,消除自毒物质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针对土传病害,可以用生物防控手段来解决。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3-12/194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