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2015,回眸农药化肥圈那些大事

网友投稿  2016-01-05  互联网

图文:2015,回眸农药化肥圈那些大事    农村新报讯 小编的话:2015年,农药行业、肥料行业风起云涌,惹火事件频繁上演。“零增长”减量用药用肥行动拉开序幕,作物解决方案热度不减,农资电商艰难前行,病虫抗药性上升......一件件,一桩桩,正在颠覆和重塑行业生态和竞争格局,不少企业积极探索转型,为行业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希望。
    创新、绿色、有机、生态、共享等热词引领着农资市场健康向上。2016年,我们期盼农资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快更大,为神州大地科学用药、绿色增收贡献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大地的丰收。

    肥药零增长,全国在行动

    2015年,农业部大力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建立了210个农企合作示范基地,示范面积730多万亩,推行了大包装农药直供直销。此外,农业部药检所联合国内8家农药企业共同发起 “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战略实施研究与应用”课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响应并参与其中,通过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等促进科学减量用药。
    2015年初,农业部制定并发布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而在2014年底,农业部首次提出了未来5年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目标。
    2015年7月,工信部出台了《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强力提出“设立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专项支持资金,成立化肥行业转型发展产业基金”的实质性措施的构想,与以往政策相比有了突破。在化肥零增长舆情看涨背景下,肥料行业协会及骨干企业纷纷拿出实质性行动,以转型升级为路径,实现增效减量目标。
    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眼下,天南地北,神州上下,肥药“零增长”行动蓬勃开展。

    百草枯定性剧毒退市
    高毒、高残留农药渐次淘汰出局

    2015年除草剂市场,百草枯成为了热议“明星”。其退市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今年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将百草枯毒性级别修订为剧毒,让百草枯退市成为定局,留下近4万吨的市场空缺,谁来代替百草枯引发了业内的大讨论,草铵膦、草甘膦复配制剂成为呼声最高的替代品。
    8月,农业部对杀扑磷、溴甲烷、氯化苦等农药采取了禁限用措施。按照今年新的《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农业部拟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分期分批地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未来几年,溴甲烷、硫丹、涕灭威、克百威、甲拌磷、甲基异硫磷、氧乐果、水胺硫磷等农药的禁用和淘汰都已提上日程表。同时,农业部计划依法建立和完善老旧农药退出机制。拟对安全风险高、农业生产需求小、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失去应用价值的农药品种或产品实行强制退出。

    农资电商破土而出,艰难成长

    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限制因素,多数亏本烧钱,但农资电商依然势不可挡地萌芽和成长。很多人把2015年称之为“农资电商元年”,前有辉丰“农一网”等电商先行者布局再发力,中有淘宝、京东农资频道有钱任性攻城略地,后有海利尔“田地头”、新安“新安商城”等“触网”新秀迎头赶上,此外,还有病虫草害远程诊断、病虫草害预报、金融服务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农一网网上交易额突破1.5亿元”、“田田圈零售店一天做了一年的生意”……一条条新闻不断冲击着农资人的神经,电商持续升温成为最热话题。
    农资电商可分为阿里、京东、社员网等的平台模式,以及云农场、农商一号等的“自营+平台”模式两类。目前其主要做法:一是线下建立服务点,解决农资、特别是肥料仓储物流配送问题,并帮助农户把线下交易转线上;二是搭建农村金融体系,解决化肥赊销问题;三是通过平台进行肥料及相关资源的整合。

    “乙草胺事件”引风波,多个主产区草莓滞销

    今年4月,有媒体从市场上买了8份草莓,“检测出乙草胺超标”,从而得出草莓“致癌”说,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和消费者的恐慌。农民日报在第一时间为农求证,刊文报道北京市抽取175个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并从“用了乙草胺,草莓苗也会被除掉”等多个方面论证草莓上检出乙草胺超标不可信。随后《人民日报》也刊文表示“吃草莓致癌”不靠谱。虽“草莓乙草胺残留超标”一说后被权威检测结果和业内专家否定,但消费者恐慌难消,多地草莓受“乙草胺”风波影响销售走冷,多个草莓主产区草莓滞销,种植户损失严重。

    “大佬”纷推作物解决方案

    对于不少种植大户来说,省力省心、增产增收、安全高效是最迫切的需求,而作物解决方案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在2015年依然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企业以此为营销策略和宣传口号。以水稻为例,就有拜耳的“更多水稻”、先正达的“稻之道”、龙灯的“多收好水稻”等。国内大小企业也都推出了针对不同作物的各类产品搭配组合套餐。龙灯通过举办苹果、水稻、柑橘等作物的种植能手大赛,对作物解决方案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病虫抗性上升,多样防治推上前台

    近年来,病虫对农药的抗性上升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农技中心监测发现,水稻、棉花、蔬菜主要害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性水平显著上升,如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都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小菜蛾、甜菜夜蛾抗药性快速上升,亟需优化防治策略,加强科学用药。不光是杀虫剂,因长期单一使用除草剂带来的杂草抗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专家介绍,我国已有33种杂草对包括草甘膦在内的30种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不科学的用药习惯是导致抗性上升的主要原因,面对抗性上升的严峻形势,最需要做的是改变不科学的用药观念,交替轮换用药,采用多样性的防治措施。

    自主创制农药登记提速

    中国是农药生产大国,但绝大部分是仿制品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少,成为制约发展的第一大瓶颈。不过值得欣喜的是,今年我国自主创制农药登记明显提速,今年有苯醚菌酯、氟醚菌酰胺、环氧虫啶、氟唑活化酯等产品相继获得登记。近年来,我国农药自主研发了不少优秀的创新产品,如新杀菌剂氟吗啉、杀虫剂四氯虫酰胺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加入到农药创新的队伍中来。自主创制产品避免了产品同质化,不仅给企业带来很大利益,也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摆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增强竞争力。

    国际土壤年呼吁健康生活

    2013年12月第六十八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口号是 “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
    21世纪以来,人类对土地的占用和土壤的超强度利用导致土壤退化,直接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健康。我国以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土地高强度利用,长期得不到较好的休息和养护,近30年表现突出的东北黑土有机质下降、南方和东部地区土壤酸化加剧、北方土壤耕作层变浅、西北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等,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正作为国家行为组织实施,并被写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展“国际土壤年”活动,有利于创造更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水肥一体化突围资源硬约束

    我国水肥资源消耗巨大,水肥利用粗放、低效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面对资源硬约束对我国农业的重重围困,水肥一体化应运而生,被誉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的“一号技术”,深受国家重视、业界推崇和农民欢迎。
    2015年农业部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聚焦控水减肥,吹响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进军号角。一年来,水肥一体化乘势而上,成为东北节水增粮、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西北旱区高产稳产和化肥零增长等行动的主推技术,应用面积超过7000万亩,从西北扩展到全国,从经济作物扩展到粮食作物,从设施保护地走向大田,从“贵族”技术走向“平民”应用,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水肥一体化发展还有效带动肥料新产品研发,四川金象、新都化工、金正大、鲁西化工等一批大型肥企涉足水溶性肥料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为肥料行业转型升级、走出产能过剩困境开辟了新路径。“十三五”期间,水肥一体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到2020年将新增8000万亩、总应用面积达到1.5亿亩,前景十分广阔。

    化肥增值税恢复征收

    自2015年9月1日起,国家对纳税人销售和进口的化肥,统一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原有的增值税免税和先征后返政策相应停止执行。
    自1994年以来,国家对国内生产流通和进口的部分化肥品种一直实行免征或者先征后返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在保障化肥供应、稳定农资价格、支持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化肥增值税优惠政策是在我国化肥供不应求、国家对其实行价格管制、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的背景下出台的。近年来,化肥价格管制已经全面放开,供求关系已经由供不应求转为产能过剩,从政策执行情况看,农民和企业实际受益不大,还带来了重复征税和政策不统一等问题,特别是化肥产能过剩和过度施用问题突出,要求取消化肥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据了解,在中央要求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尽快减下来的同时,国家对有机肥仍然在生产流通全环节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有利于鼓励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优化用肥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尿素硝酸铵溶液落地中国

    新型液体氮肥尿素硝酸铵溶液 (英文缩写UAN)是以合成氨与硝酸中和形成的硝酸铵溶液、尿素溶液为原料按比例加工而成的水溶性肥料。全球消费量约2200万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与其他氮肥相比,尿素硝酸铵溶液具有几大优势:一是生产过程减少了烘干造粒环节的耗能;二是其含硝态、铵态、酰胺态3种形态氮,有利于植物高效吸收和土壤氮素循环;三是产品偏中性,不会导致土壤酸化;四是有很好的兼溶性、复配性;五是产品性质稳定、储运安全方便。
    2015年以来,我国尿素硝酸铵溶液产量超过40万吨,刷新了氮肥生产几十年以尿素独大的传统局面,目前相关生产标准业已出台,正以一个完整的产业样貌落地中国。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与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已启动尿素硝酸铵溶液试验示范及配套技术研发专项,将大面积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

    肥料登记管理改革提高效率

    9月,农业部启动肥料登记管理改革。自1989年建立以来,肥料登记管理制度在维护农民和肥料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次肥料登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提交肥料样品、质量复核性检测和肥料残留试验、肥料田间示范试验3项规定,目的并非放松对肥料登记的要求,而是要求肥料生产企业和登记管理机关在操作上规范要求、严格把关。农业部通过简化资料、严格把关和规范程序,深入实施肥料登记管理制度的改革,意在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为肥料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产业链整合向农业渗透

    2015年,可以说是化肥行业沿产业链实现跨界融合的元年。
    传统企业转型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受制于中国农业高度的分散性、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长期以来,中国化肥企业面向产业链下游的农业领域拓展服务长期面临着定位不清、决心不够、投入不足困局。
    近年,随着农业经营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提升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市场正被不断激活,化肥企业也加快了向农业服务转型的速度。有的企业成立农业服务公司,有的企业与农业专业合作社联手组建农业经营实体,旨在通过多种方式改变提升我国农业种植管理模式,通过订单种植、入股共赢、机械化服务、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咨询、专业培训等立体服务,打造“中国特色的专业种植管理服务”模式和高端农产品。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1-05/19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