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乡村建设:吹来外埠的风

网友投稿  2015-12-17  互联网

乡村建设:吹来外埠的风    农村新报讯 记者萧丝 潘晓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5日,在我省乡贤论坛上,来自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的学者,对我省的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吹来一股外埠的“风”,或许,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有所借鉴。

    韩国专家崔德基:
    乡建,巨大的障碍就是农民

    “巨大的障碍就是农民!”谈起新农村建设,韩国乡村建设专家崔德基语出惊人。
    崔德基来中国参与新农村建设已十年。他的感受是,对于新农村建设,政府非常重视,花了很多钱,做了许多的事,但难度依然很大。他说,韩国70年代开始新农村运动的时候,韩国的国民平均收入一个人76美元,现在韩国达到了3万美元,这是多少倍啊?他认为,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之所以比较成功,关键在于农民参与的意愿比较强。
    但是,他说,新农村建设最大的障碍就是农民,他认为中国许多农民身上存在三大 “劣根性”:被动、自私、依赖性。他说,中国农民在乡建中非常被动,缺乏主动性,非常自私,依赖性非常强,依赖国家,依赖党,自己不怎么努力。
    “我曾被邀请去山东的一个村庄帮助乡建。可是村里的小溪流却看不到水,因为表面全是垃圾。村民垃圾都不愿清理!”
    “还有,有个村的建设规划出来了,村里一个破破烂烂的厕所都难拆掉。一个农民一个厕所要5万元拆迁费,已经一年了,还没有拆成。”
    这种现象的产生,崔德基认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是政府推动的,不是农民发动的,还有,在规划的时候,看不到农民,农民缺乏参与的机会。
    如何让农民主动参与?崔德基认为,成立“合作社”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合作社是恢复社会主义农村,韩国人说社会主义农村很高效。他的建议是,一个村一个湾子成立一个合作社。
    这是崔德基来湖北以后,在崇阳与兴山正在做的事情,目前已经小有收获。

    英国专家LanHodge:
    英国出现逆城市化

    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现在,城镇化率90%,只有10%的农民。他们如何发展农村?
    “农村发展政策要具体。”英国乡村问题专家LanHodge先生说,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要有一种专门的政策。
    他说,英国农村人口一度降低很快,但是现在,部分地区的农村人口在增加,还有部分地区的农村人口仍在下降,发展很不平衡。
    他举例说,离伦敦65里远距离的一个小乡村,人口只有3万,近年人口也在增长。“习近平主席到英国访问的时候,在剑桥喝的啤酒就产自这个地方,习主席访问这个地方以后,这个啤酒在中国的销售量就上升了。”
    现在,有一些英国人愿意选择放弃高薪的工作,到农村去工作。比较富裕的人喜欢到乡村去买房产到乡村去度假。同时,很多英国人退休以后,喜欢到农村去住,而且,一些小的公司也会迁移到农村。
    “这些人迁移到农村,主要是因为农村有很好的空气和阳光。而一部分人选择到乡村去生活,还是由于城市工作的压力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LanHodge先生指出,这种逆城市化现象不容忽视:一部分农村,年纪大的人来了,年轻人少了。富人来了,房价涨了。迁移到农村的人和本地的人贫富悬殊更大了。而且,重要的是,整个服务的设施都在减少,在下降。很多富有的人住在乡村,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设施,这就使得乡村里面的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少。他们自己有车,所以公共交通就不能发展。他们有房,所以,在农村,政府所建的房屋也比较少,像城里提供的便宜房也比较少,等等。
    在英国,完完全全农村的地区和不是完全化的农村地区的区别是很大的,特别农村化的地区,收入会低一些。但是没有完全农村化地区,收入要高一些。比如,在伦敦附近的地区,农村人的收入是比较高的。而英国一些边缘地区,那都是一些发展得不是很好的农村,他们的问题比较多。
    因此,LanHodge认为,二十一世纪英国乡村的发展,实际上不是关于农业的发展。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问题,发展政策必须实事求是。
    曾云峰:新乡贤助力台湾休闲农业

    “从事乡村建设两三年,中国台湾的休闲农业对我的启发最大”。武汉西厢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曾云峰称,“新乡贤的助力让我非常感动。”
    台湾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衰退,此际,台湾以日韩为样本,开始发展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关键是年轻人回归,精英回归,即新乡贤—乡村知识精英的回归创业。
    曾云峰给听众讲了几个乡贤助力休闲农业的故事。
    休闲农场,以城市休闲为目标的主体休闲形式。台湾休闲农业“教父”张清来,他建的台湾香格里拉休闲农业农场是休闲农业的鼻祖,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成为集休闲、环保、观光结合的休闲农场。张清来考上了公务员,但却回村创业,开了第一家观光果园。他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协会。针对台湾农村衰败的现状,他提出了“农民文化化,农民教育化,农村环保华,管理科学化,观光休闲化,农村宜居化”兴农六论。
    台湾农村在品牌创造过程中特别重视利用文化创意来提升价值。乡绅程昀仪夫妇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收了台东亲戚的一包米,就创办了“掌上谷粒”农产品出版社,贩卖“台湾生活风格”,自己编辑、印务、发行、包装自己的产品并销售。让买米,吃米,送米,变得有文化情怀。
    主题民俗休闲,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农林鱼牧生产活动,提供旅游人居住的场所。这两个人一个是詹慧君,一个是林庭妃,他们做了一个薰衣草公园,旗下有薰衣草森林,下面有餐饮、民俗、婚宴、驿站、旅行及零售领域的七个品牌,通过租用农地和闲置房屋,来拉动当地的发展动力。 他们发展成功的关键首先是以人为本,由内而外的聚焦感动,他们对待食客是像交朋友的心态来服务。再就是传递核心价值的品牌效应。
    社区营造,是以居住在一定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社区的生活议题,解决问题,同时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渐渐地,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桃米生态村”缔造者是廖嘉展先生。1999年9·21地震之后,桃米村的垃圾乱扔,于是建设“新故乡”的第一个公共行动是“大家一起来清溪”,以启发村民自我意识的觉醒。然后,他们提出“一村一品”,每一个地方都要有独一无二的东西。如桃米青蛙村的打造。这个村青蛙占到台湾青蛙品种的80%。几十年来孜孜不倦,从桃米村的几十号留守老人到后来的年轻人返乡,先是打造桃米青蛙村,后来打造成桃米青蛙镇。
    台湾休闲农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在农业转型和居民休闲生活提升的驱动下,进入快速成长期。这其中,离不开台湾新乡贤的专著、创新、持之以恒的努力。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12-17/19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