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沃野好囤粮

网友投稿  2015-11-05  互联网

图文:沃野好囤粮——天门市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工作纪实    农村新报讯 图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建华(左三)在省农业厅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邓干生(左一)的陪同下,在试验示范基地查看水稻长势。

    彭翠楠 杨文兵 彭文勇

    七、八千年以前,石(玉)器、陶器、骨器、蚌器、粳稻和青铜器就出现在今天的天门市石河镇,闭上眼睛,我们可以勾画出先民们在汉江之畔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的场景。
    深厚的农耕文化积淀,让天门农业一直在我省独占鳌头,天门是11年年产皮棉超百万担的湖北第一棉乡、湖北最大的粮仓、中国双低油菜第一大市!
    今年年初,一个消息振奋百万天门人心:天门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传统农业区,以“粮、棉、油”为主的天门曾创造多个全国全省第一,此次入列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意味着天门传统农业转型之路已成为全国现代农业样本之一。
    站在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型的新起点,天门提出围绕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这一主题,继续探索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新体系,建设新型合作社主导的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现代棉花加工物流产业示范基地、科技支撑型优质油菜生产示范基地、品牌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等八大示范工程。
    水稻、棉花、油菜,蔬菜……这些都需要在全市162万亩耕地中产出,在迈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征程中,肥沃的耕地是重要的支撑,如何让大地母亲不至于因羸弱而枯槁,也不因多吃贪吃而虚胖、浮肿——是天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肥料管理局这一群“大地营养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所幸,天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肥料管理局始终不辱使命!
殚精竭虑 为343.8万亩耕地配餐
    2005年,天门市成为湖北省首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县,11年来,实施面积由2005年的40万亩,逐年提升到2014年343.8万亩,实施内容也从最初的试点变成最近3年的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示范县。
    这不仅仅是面积和称号的变化。11年来,天门市“大地营养师”始终坚持抓基础:一是年年取土化验。通过取土化验,可摸清土壤的家底,为配方施肥提供基础依据,11年共累计取土14134个,2015年采集分析化验土壤样品任然达到1000个。二是坚持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建立、验证或校正施肥指标体系的参数。2005年至今完成各类试验117个,比计划多7个,按计划完成了210个示范,完成面积90.5万亩。三是坚持宣传培训。宣传培训是项目实施的重要手段,可提高技术人员、生产商、经销商、农户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使各项技术措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每年召开两次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会议,在各种媒介(报纸、电台、电视台、墙报、标牌)上进行宣传,印发资料或简易培训教材进行推广,利用科技赶集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四是坚持《施肥通知单》到位。《施肥通知单》是农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主要依据。项目实施来,全市每年发放《施肥通知单》近10万份。让“施什么、怎么施”家喻户晓。
    夯实基础后,就是提升服务能力。重点服务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与家庭农场。据对马湾,麻洋,皂市三镇的不完全统计,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种植面积占22—39%,像石河镇这样粮食主产镇,流转耕地占到60%。所以服务专业合作社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的有效途径。对华丰、天海龙、心连心家庭农场等实行特事特办:集中力量取土,市土肥站亲自规划、组织取土;加急检测,工作人员无周末及午休;快速出具《施肥通知单》,及时送给合作社,不误农时。2015年服务合作社数量已突破57个。倾情服务农企合作企业。为加块配方肥的推广应用步伐,在以往定生产配方、定产品流向、质量监督、监督企业做好肥料销售台帐等服务企业方式的基础上,又给湖北京晟化工有限公司(全国农企合作企业)配备测土配方施肥触摸屏查询系统,方便了配方肥的销售和使用,全力支持湖北京晟化工有限公司智能终端测土配方施肥合作社运行,对配肥合作社实行免费测土、配方、技术培训、免费办示范样板等。现在,合作社社员与分社成员已发展到5万多户,面积达到了35万多亩,配方肥共计达到26850吨,占全市配方肥销售量的31%。优先服务农业项目。在粮棉油高产创建、农业综合开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以钱养事、移民耕地改良项目及“三万”工作中,测土配方施肥成为农业主推技术,耕肥局一班人既是参与者,又是服务者。大力服务全市种植户。为每个乡镇配备测土配方施肥触摸屏查询系统,更新了系统软件和数据,每个农户都能在触摸屏上了解自家田的土壤养分状况、种植农作物所需肥料品种、数量及施肥方法等,可帮助农民选肥、购肥和用肥;支持和指导各乡镇做好试验示范样板,采取统一供肥、统一施肥指导、统一立标牌和统一留热线电话等措施,保证样板办出质量并方便农民参观咨询。
    功夫不负有心人。11年的努力,让全市27乡镇办场、780个行政村,基本达到了全覆盖,98%的村推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整建制面积达到343.8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8.42%。节本增效十分显著。节本增效由2005年的1433.9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近1.3亿元。农户的施肥结构得到明显转变。,施肥习惯从2005年前的少量农家肥加一袋过磷酸钙、一袋碳铵进化为开始施用复混肥、专用肥和由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生产供应的测土配方专用肥料,目前已发展到配制施用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菊花、花菜、茶叶等多个专用肥料品种,部分乡镇村组已率先向施用区域性作物专用肥料转变。2014年配方肥应用6.78万吨,是2005年7350吨的9.2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大宗作物肥料养分施用指标体系和配方肥配方体系,能熟练运用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专家系统制定和发放施肥建议卡、进行数据更新和管理。供肥能力升级。供肥方式由门店为主转为门店、直供与配肥机配肥供应并举。市耕肥局组织配方肥定点企业直达种植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减少了中间环节,每亩至少可减少成本30元;智能供肥的一户一配、一块一配模式,更精准实现测土配方施肥,这样的服务面积可达16万亩。
    秸秆还田 草“肥”竟陵满眼绿
    耕地在氮磷钾大量元素之外,更需要有机质,尤其是在天门这样一个复种指数很高的农业大市!采用科学的办法对耕地补充有机质,更显得迫在眉睫!
    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在此共进行了5年,主要在九真、皂市、石河、佛子山四个主产粮食镇实施,累计投入项目资金844万元,累计发放腐熟剂1367.35吨,实际实施面积64.04万亩,比计划面积多13.54万亩。项目区内,95%的水稻秸秆用于还田。根据田间试验、示范样板、效果监测和农户调查显示,减少钾肥用量15.5%,中稻每亩增产17.9—33.8公斤,亩节肥4.5—4.7公斤(按年度平均),亩平节本增效30元以上。全市5年共增产粮食7553.0吨,节肥2970吨;共为项目区农民节本增收2725.9万元,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项目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提高了0.05%,土壤结构略有好转,耕地地力有所提高;也促进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缓解因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生态环境退化和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质量恶化。
    这项工作的成效也来之不易!首先是秸秆腐熟剂的招投标采购过程要十分透明,质量要接受省站统一监测。其次是技术指导工作特别具体,通过邀请省、市有关土肥专家讲授秸秆还田腐熟、绿肥种植、土壤改良培肥技术应用,组织项目区农技人员集中学习培训,在培训县乡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90人及项目区农民260人次以上、印发技术资料10200份后,还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为了展示秸秆还田腐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还办了10万亩的秸秆还田腐熟提升有机质示范,市耕肥局主办的综合示范样板就达2万亩,并在所有示范区建立完备的农户秸秆还田、腐熟剂施用综合配套技术档案。在部分项目区设置5个对比试验,定期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全磷、速效钾、缓效钾、全钾、pH值、CEC值变化,对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
    成果垂青敬业人。在天门市耕肥局这样一群“大地营养师”的精心呵护下,万顷沃野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2014年,天门市粮食总产73.42万吨,第6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张港花椰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庄品健集团的大米、天丰惠农农业有限公司的冬瓜获有机食品认证。章裕永茂粮食有限公司和金璨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省农产品安全管理办公室抽查天门农产品99个样品,合格率为97.98%!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11-05/192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