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四化同步”探路

零零社区网友  2015-11-07  互联网

为“四化同步”探路    农村新报讯 记者方桐 通讯员熊义柏

    2013年7月,我省21个乡镇摸着石头过河,为全省“四化同步”探路,两年有余,试点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路向何去?
    5日,在仙桃召开的全省“四化同步”示范镇建设现场会上,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指出: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探索了经验;下一步要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全省“四化同步”进程。

    彭场经验值得借鉴

    5日的仙桃市彭场镇,冬雨沥沥,气温渐降,但丝毫没有影响与会代表参观的热情。
    在新发塑料公司的生产车间里,100多名工人坐在缝纫机前,场面壮观;在恒天嘉华非织造公司莱芬双组份非织造布生产线上,几个人干着过去百余人都干不了的精细活儿,让人震撼。
    “这些企业生产的无纺布制品,几天后就会漂洋过海,运往世界各地。”彭场镇党委书记张军武介绍。
    彭场是中国非织造布名城,是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制品加工出口基地,去年全镇非织造布产业产值过100亿元,高端制品达60%,出口份额占全国的40%。
    彭场是我省“四化同步”示范试点乡镇之一。两年来,该镇以非织造布产业为主导发展产业集群,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以人口、土地转移促传统农业升级转型。
    全镇现有218家无纺布企业,吸纳了4万多人就业,户平工资收入超过5万元。镇区人口由原来的3万多人增长到7.2万人,其中3万多农民实现就业、居住双转移。城镇面积也由3平方公里扩大到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像座小县城。
    农业也在逆袭。该镇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农业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向特色农业、高效农业集中。湖北宏旺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带动农民发展鱼鳖套养3万多亩,每亩增收3000元;湖北菇珍园菌业公司集双孢菇工厂化制菌、种植、加工于一体,建成后可日产鲜菇20吨,年产值达2亿元。
    “看了彭场‘四化同步’发展的现场,我们都眼前一亮,很震撼,很受启发。”一位参观者说。

    21个试点镇成全省亮点

    其它乡镇的探索,同样可圈可点。
    夷陵区龙泉镇围绕酒产业打造千亿产业带,汉川市沉湖镇依托福星集团打造百亿工业园,大冶市陈贵镇对接广州增城新塘镇打造纺织服装新城,都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和园区,同时也形成了社区,扩大了镇区。
    两年来,试点乡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402家增长到554家,工业就业人数从19.1万人增长到26.7万人,农村新社区由25个增加到69个,镇区建成区面积从172.9平方公里扩大到184.4平方公里。
    在补全农业现代化短板方面,各试点镇通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大力发展高效种养模式和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两年来,试点乡镇农民合作社从486个增长到1016个,土地流转面积从19.7万亩增长到45.7万亩,设施农业从5.3万亩增长到12.8万亩。
    信息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加速器,各试点乡镇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枝江市安福寺镇建立覆盖全域的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产品从原料到消费终端的全程追溯。恩施市龙凤镇建成三网融合的通信网,引进省供销社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农民“网上赶集”新模式。襄州区双沟镇依托“襄阳云谷”,打造“数字双沟”,10万平米设施农业实现了滴水灌溉和温控调节。
    张昌尔评价说,21个试点乡镇为全省推进 “四化同步”发展探索了经验、提供了示范,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出亮点。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出路

    “四化同步”示范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最大的挑战当属新形势下如何补全农业现代化短板。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生产成本“地板”双板挤压、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等新挑战。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减弱,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和收入增幅趋缓。以直接补贴等形式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也难以为继。
    新的出路在哪里?
    试点乡镇在探索:充分开发利用人文和自然资源,促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襄城区尹集乡依托苗木花卉产业,引进荷花湖、牡丹园等10多个休闲观光产业,去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江夏区五里界街的旅游农业、郧阳区茶店镇的“樱桃节”等,引来全省各地的游人。
    实践证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宽发展空间,是新常态下“三农”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选择。
    张昌尔强调指出,要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贯穿于“四化同步”建设全过程。要找准融合点,以第一产业为基础,重点推进农旅、农工、农商和全产融合,做精农业、做强加工业、做特三产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产业融合进程;要培育支撑点,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要紧扣核心点,通过订单农业、土地入股、合作社联社等合作方式,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要办好示范点,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地方,打造一批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样板,为全省“四化同步”发展探索新路径。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11-07/19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