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全员奔小康

网友投稿  2015-09-26  互联网

全员奔小康    农村新报讯 记者潘文华樊涛通讯员邱凌谢顺

    近年来,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之一的恩施市,牢牢抓住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机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与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大胆探索搬迁、产业、旅游、金融、电商、智力、定向、社会化等多种扶贫路径,精准发力,攻坚拔寨,使一个个贫困山村走上了致富路。
    “2020年,恩施市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市委书记向前进展望未来,语气坚定。

    试点引领 精准施策龙凤建设如火如荼

    “种菜亩平收入3000多元,每亩还有400元的土地流转费!”9月24日,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村民赵启华在自家门口的合作社里忙着采收蔬菜。
    今年,青堡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土地流转入社,种菜能赚钱,还有了打工收入,更能照顾家庭。曾在外打工的赵启华,干脆和很多乡亲一起返乡谋发展。
    他身旁的村民黄道升感叹,“从山上搬下来之后,交通、就医、孩子上学都方便多了!”
    曾经的贫困山村——青堡村取得的翻天覆地变化,得益于恩施市龙凤试点加速建设。
    大批农民告别世代居住的穷山恶水,“下山”住进了新房。龙凤镇结合产业布局、城镇规划和中心社区建设,600余户基础设施差、条件恶劣、发展后劲不足的贫困户迁进新居,开启新生活。青堡、双堰塘等21个居民点和白庙桥、三河等4个安置小区建设全面启动。三年来,龙凤镇完成梯次搬迁及自主转移安置1270户4013人。
    搬得出,还得稳得住。茶叶、烟叶、蔬菜……一大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烟草配套项目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贫困户们都变身成为合作社员,以出租田地、到合作社打工和参与管理形式加入到合作社运转中,抱团分享发展成果。
    精准扶贫,龙凤有张“作战图”,列时间表,算任务帐——力争2017年完成脱贫任务,实施扶贫搬迁7699户24822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建成2万亩茶叶、1万亩烟叶、1万亩蔬菜、100万羽优质蛋鸡等特色农业基地,主要经济指标和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已发展新型专业合作社104个,吸纳7401户农户和25个企业入社。”市委常委、副市长、龙凤镇党委副书记谭也平介绍,龙凤镇是恩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先行先试。试点围绕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目前试点已实施项目131个,其中完成建设66个、在建65个,累计完成投资33.93亿元。 
    “145个重点贫困村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市领导带头进村入户走访调研,7000多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恩施市委书记向前进说,全市、乡、村相应列出了时间表、路线图,并制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把任务落实到村、精准到人。

    信息上网 山货出山“绿叶子”变成“红票子”

    “今年黄金梨卖出了好价钱啊!一箱78元,平均6元钱一个。”前几天,恩施市白杨坪镇董家店村的十多位乡亲聚在一起畅谈丰收的喜悦。村里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已经售罄。
    “刘书记,把我电话号码记一下,有生意给我打电话,莫忘记哒。”村民彭本富追着村支书刘友成叮嘱。刘友成的手机里“别有洞天”,存着不少外地商人的号码,乡亲们的腊肉、茶叶都通过它送到城里。
    武陵山货,飘香出山,网络订单不断。
    “镇里已入住驻6家快递公司,信息时代进山了。”白杨坪镇党委书记谭若峰说,电商可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展拳脚。
    政府负责打造“信息高速路”,市场化运作,整合已有的物流企业,结合“村村通”,促使村民足不出户完成“绿叶子”和“红票子”的交换。
    一脉和,周身遂。生产、收拣、交易、运输……村里人气足了,车轮子转起来了,农民获得现金收入哪需要外出打工。
    这一切,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参与其中,“线上线下”双向购销,贫困户荷包更暖和。
    在白杨坪镇麂子渡村,多名返乡创业人员筹集资金1000万元,成立“天府麂子渡旅游专业合作社”,展现菩萨洞、漂流、生态茶厂和露天生态浴场等景致,带动周边贫困户村民就业,发展农家乐、住宿、茶叶、蔬果等产业。
    山货出了山,信息上了网,美景诱人来,旅游也发展了。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负责人介绍,目前全乡共有星级农家乐44家。
    旅游带动,精准融合,恩施市把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路径,巩固提升龙头景区带动、乡村旅游拉动、产城融合撬动、综合扶贫推动四种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面貌改善、农民致富增收。

    精准扶贫 合力攻坚大步流星奔小康

    路通了,大山深处热闹起来了。
    今夏,海拔1400多米的穷乡僻壤——恩施市板桥镇榨房湾村村民们没想到,不少大都市的人到村里一住就是几十天,乡亲们自家的土家腊肉、时令蔬菜都变成了真金白银。
    青瓦屋面、飞檐翘角、木门木窗、白脊白墙……记者看到,村里20多家农户开起了农家乐,客人仍是络绎不绝。山民老覃说,庭院改造,饮水和路灯这些配套设施,都是政府掏钱支持的!
    修好路,能致富。借力“村村通客车”,恩施市投入2300多万元,改扩建农村公路322公里,安装护栏202千米,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覆盖村组”的三级客运网络。
    恩施市统筹安排79个市直行政事业单位、15个州直帮扶单位对口帮扶48个首批重点贫困村,全市5248名干部职工与1.58万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有3至5个单位对口帮扶,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帮扶责任人。
    “市财政局解决‘一事一议’资金100万用于公路建设、市交通运输局2年内解决通畅工程指标18公里、市扶贫办解决项目资金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屯堡乡大树垭村支部书记黄从林说,随着过千万的项目资金注入,村里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恩施还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力、市场主体和社会参与”联动机制,发挥小额贴息贷款、县域经济调度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鼓励辖区内国企、民企、专业合作社,以捐赠、组织农产品销售等形式参与,华硒生态、华龙村、思乐牧业等23家企业投身其中。
    目前,恩施已整合财政支农、扶贫、新农村建设、农村安全饮水、交通建设等各类资金2亿元,用于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同时,统筹安排145个重点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建设资金:确保1个重点贫困村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不少于100万元,其他部门统筹资金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实行“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财力支持重点贫困村建设。
    向前进介绍,为早日甩掉“贫困帽”,全市还推行“四项机制五到村六到户”精准扶贫工作法,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能人大户结对帮带、市场主体结对链接、社会救助结对关爱机制;规划编制到村、资源整合到村、部门帮扶到村、选派书记到村、责任管理到村;干部帮扶到户、产业扶持到户、项目直补到户、科技培训到户、基础设施到户、公共服务到户。通过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智力扶贫、定向扶贫、社会化扶贫等多种扶贫路径,强化精准制导,切实提升帮扶实效,确保全市贫困人口如期步入全面小康,不落一人。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9-26/19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