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草原补奖政策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网友投稿  2015-09-06  互联网

    今年是草原补奖政策实施第一个周期的收官之年,这项政策设计到底符不符合草原牧区实际,落实情况到底怎么样,取得的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草原补奖政策评估座谈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并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研究机制。

    从2013年开始,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委托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中国草学会、北京林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内蒙古草原勘察规划院和新疆自治区草原总站6个单位,分别对东北华北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蒙甘宁干旱地区、新疆北部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开展草原补奖政策评估研究工作。

    经过两年多时间,各评估单位通过对县域、乡村、牧户等进行多级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了草原补奖政策效益研究报告。6个评估单位一致认为,草原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农牧民群众对政策实施的认可程度很高,实施区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但也存在着补贴标准偏低、产业发展较弱、保障力量不足等问题。

    第三方评估研究机制将过去由草原行政部门直接操作的评估工作,交给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等社会机构来实施,实现了管、评分离,淡化了评估的行政色彩,其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更具有科学性和公信力。本报记者郜晋亮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9-06/19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