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歌飞鼓韵润民生

零零社区网友  2015-08-08  互联网

歌飞鼓韵润民生    农村新报讯 此前,潜江与中国剧协合作,开展中国戏剧梅花奖艺术团曹禺故里行、梅花奖演员读书班、曹禺剧本奖评奖颁奖等活动……一系列高规格、高品位的活动搅热水乡。
    中央民族乐团来潜献艺,《春之声·家乡情——杜鸣心作品音乐会》上演,《中国有个小地方》、《潜江美》、《潜江裁缝走四方》等百余首以潜江为题材的优秀歌曲广为传唱。
    中国作家、中国诗人、中国书画名家曹禺故里行采风创作活动常年举行,碧野、叶辛等著名作家、诗人、画家纷纷走进潜江……
    今年5月,“中国知名作家写潜江”文学采风活动再次启动,蒋子龙、甘铁生等文坛大腕来了;6月,中国摄影家聚焦潜江,李前光、周国强等摄影大师来了……
    看名家表演,听名家讲座,与名家对话,借助国家一级平台,高雅艺术不断进入潜江,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比肩大城市。
    以节为媒,借台唱戏,潜江文艺人才不断涌现。花鼓戏、皮影戏走出国门,优秀的“潜字号”文艺作品出现井喷。

    白天忙农活、晚上练舞蹈,乡土文化浸润民生

    7月22日下午,浩口镇综合文化站内欢歌笑语,20余名群众正在市群艺馆舞蹈老师的带领下排练广场舞。
    “白天忙农活,晚上练舞蹈,舞出精气神。”53岁的陈功英介绍,她们排练的舞蹈叫《小镇也疯狂》,舞蹈模拟农户养鸡和鸡群欢快嬉戏的场景,专为参加今年广场舞大赛而准备。
    急雨般的鼓点,敲动竹根滩镇的黄昏。70岁的康于元老当益壮,将一双鼓槌敲打得虎虎生威。他说,哪家有红白喜事,哪里有文化活动,都会邀请他们前去敲锣打鼓。像这样的锣鼓队,在竹根滩有上十支。
    浩口、竹根滩这样的文化景象,在潜江城镇村居遍地开花。潜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洪思说,带有泥土气息的文艺才受老百姓欢迎。抓住群众兴奋点,吸引群众参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办文化,才能形成文化建设的大气场、凝聚跨越发展的大动力。
    如今,每年100多场本土文艺活动,每月一场群众自编自演的“潜江大舞台”广场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艺展演、农民文化节、广场舞大赛、青年歌手大赛,群众文化的大舞台“没有围墙、永不落幕”,妇孺老幼都可以参与。
    潜江市文化旅游局局长徐中兵介绍,一年365天,几乎天天有文化活动;300多个村和居委会,个个都有文艺队伍、活动场地和拿手项目……目前,潜江有各类文体协会50多个,民间演艺团体180多个。据估计,各类协会和文化团体网罗群众近20万人。
    文化浸润,让潜江人的生活方式、精气神逐步改变。竹根滩镇文化站站长邵乐钧津津乐道:“以前农闲打牌喝酒,如今吹拉弹唱、跑步健身,变化真大!”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两只手”发力引发雪球效应

    “2003年,潜江提出建设‘文化名市’,多年来始终如一。”潜江市长黄剑雄认为,潜江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一张蓝图画到底”,坚持“政府+市场”两手抓,是潜江文化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省实验花鼓戏艺术研究院院长吴培义感触颇深,当年,国内许多剧团自谋出路,潜江花鼓戏团财政不仅没有断奶,政府全额拨款,还与全省大专院校合作一次性培训了20多位花鼓戏后备人才。
    近年来,潜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发展目标与定位。
    培植先进文化需要财力支撑。“十二五”期间,潜江用于各项文化建设投入突破20亿元;仅2014年,公共文化支出达到7475万元。
    更让人惊喜的是,潜江的文化事业中,已经引入了市场化的无形之手。
    今年的潜江龙虾节,企业出资近600万元举办,票房收入实现盈利,早已走出了财政买单请明星、邀来宾的窠臼。潜江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湖北中伦生态龙虾城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忠开说:“文化也能创造价值,我们看中的是经济效益,办节会能让企业提高知名度,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节模式日臻成熟。今年6月,“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落户潜江。无论是曹禺文化周、龙虾节等大型节会,还是“唱响潜江”、“戏迷潜江”等地方性赛事,市场介入已成惯例。记者获悉,目前申办2016年第七届龙虾节的企业已经有上十家。
    多措并举,两头发力,文化花开。潜江先后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民间文化 (荆州花鼓戏)艺术之乡”等称号,2014年再次被评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试点城市。
    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说,我们将牢固树立 “文化兴市”理念,把文化作为一种竞争力、一种经营城市的模式、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不断激发文化创造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在塑造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名市”的同时,以文化人、凝聚民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百万潜江人民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推动潜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8-08/19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