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农村彩礼“水涨船高”

零零社区网友  2015-07-30  互联网

起价10万,男方条件差还得加价图文:农村彩礼“水涨船高”    农村新报讯 图为:农村婚礼现场(资料图片)

    28岁的吉林省长岭县流水镇爱国村小伙罗睿,将在1个月后迎娶新娘。
    3年前,因为彩礼问题,他跟相处了3个多月的女友分手。三年多时间里,罗睿见了十几个相亲对象,家在农村的罗睿,相亲对象也大都来自农村,其中大部分提出了彩礼要求。
    新中国成立之后,收受彩礼曾被认为是买卖婚姻的表现之一,法律明文废止。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彩礼重新在农村兴起,且随着农民收入提高,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一个农民家庭,十几万的彩礼钱可能是好几年的收入,你说沉重不沉重?”罗睿说。
男方:彩礼是负担,不想给
    罗睿的老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年长他6岁的哥哥已经结婚。罗睿介绍,哥哥当初学习成绩也很好,但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给弟弟“让路”,初中毕业读了技校。
    2006年哥哥婚礼的细节,罗睿记不清了,但当时家里重建了瓦房,并且给女方家6万元彩礼这两件事,却留在了他的记忆当中。“会亲家那天,我爸从包里拿出好几摞钱,都给了我嫂子她爸。”这是罗睿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现金。
    罗睿家共有两公顷多旱田,种的是玉米,在2006年的时候,年收入不到两万元,6万元就相当于罗家3到4年的纯收入。即便是近几年,去掉种子化肥等开销,罗家一年也只剩3万多元钱。
    2011年,大学毕业的罗睿回到长岭县城,进入一家民企。不久后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来自白城农村的女孩。双方相处了一段时间,很快进入谈婚论嫁阶段。
    当时,女孩母亲提出彩礼12万元、罗家全款买楼,同时许诺会陪嫁一辆小轿车,彩礼在婚后都给小两口。长岭县城当时的房价约为每平方米2000元,一套房子需要十几万,再加上彩礼12万,也就是说罗家要支出近30万。
    “我们家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后双方不欢而散,罗睿跟那个女孩分了手。
    之后罗睿又相了几次亲,女方大多要彩礼,从七八万元到十几万元都有。”读过大学的罗睿很反感这种习俗,“男女平等,两情相悦,何必一定要追求这种形式?”去年春节刚过,罗睿认识了现在的未婚妻。同样大学毕业的女孩,在面对罗睿有关彩礼的问题时,回答让他很满意,“她说彩礼是中国传统仪式的一部分,还是得要的,但多少无所谓。”
    采访的最后,罗睿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他大学时所在班级的22个男生中,18人已婚,11位男生的结婚对象来自农村,10位给了彩礼,“最少的8万,最多的20万。”
给多少看“行情”
刘全和介绍,正是因为儿子的条件不错,礼金女方才只要了10万元,“有的男孩条件不好,要20万的也有。”
    今年4月,百度长春吧上有一位网友发帖: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的彩礼行情是现金20万元,还要有车、房、“三金”(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和彩貂。车要摩托、轿车、农用车齐全;“三金”得3万元以上;貂皮必须是彩色的,越艳越好;小两口婚后,男方父母必须搬出去住,必须签订财产协议,所有债务和新郎无关。这位网友在帖子的最后称:“做不到以上几点,在农村就娶不到媳妇!”
    范家屯村民刘全和(音)说,这位网友所说的,并不算太夸张。“结婚当天还有‘上车钱’18888元,‘改口费’9999元或10001元,还没算上接亲车队和办酒席的钱。”总体算下来,儿子结婚,刘全和老两口的累计支出将超过50万元。对于刘全和来说,却是极大的负担,甚至为此负债。“得还好几年,也就是这几年占地,亲戚朋友手里都有点儿钱,要不就得去‘抬钱’(借高利贷)。”
    在其他村民的描述中,刘全和儿子的条件“相当不错”,身高将近1米8,不抽烟不喝酒,会汽车修理,最关键的是会干农活。
    “行情”是刘全和无法违背的。“女方要少了,别人会觉得是不是她家姑娘有啥毛病;我们要是给多了,别人就会觉得是不是我家儿子有问题。”刘全和介绍,“有的男孩条件不好,要20万的也有。”
    跟刘全和同村的李姓村民,就“遭遇”了20万的彩礼。小李也是今年结婚,婚后小两口和父母同住。婚前支出中,李家省下了在镇里买楼的钱,但彩礼就要多给了。“会亲家的时候,那边说要20万。”老李说,儿子脾气倔,当场就说不结婚了,还是女孩“讲情”,女方父母才松了口,最终定在16万元。。
    老李心里多少有些憋屈:“儿子结婚,我还能舍不得花钱啊?就是不要彩礼,这些钱也都得给他们俩。但是他们逼得紧,我就觉得不得劲儿。”
    老李还有一个女儿,也已经有了男朋友。“彩礼我打算要20万。”老李想得很清楚,儿子结婚拿出去多少钱,他就朝女儿对象家要多少钱,只能多不能少。
女方:彩礼是面子,必须要
    为何彩礼的行情越来越高呢?记者在范家屯镇的几个村庄采访时发现,一些女孩的父母会把彩礼的多少,当成自家女儿的身价,甚至当成炫耀的资本。在刘全和与老李所在的村子,去年就曾发生过一件事,因为男方给不上彩礼,母亲生生把女儿的婚事别黄。
    据老李的讲述,那家的女儿在吉林市打工,认识了吉林市农村的一个男孩,在会亲家的时候,女方父母按照范家屯的行情提出要彩礼15万,男方说要按他们那边的行情,只能给6万8。最终因为彩礼的问题,一对恋人就此分手。
    在女孩母亲刘女士看来,自家女儿的长相在村里“数一数二”,彩礼的多少,其实代表着女儿的身价。她的这种想法,在很多女孩的家庭普遍存在,或许说不出“身价”二字,但攀比心理普遍存在。
    李霞和李艳欣是范家屯某饭店的服务员,都是当地人。据李霞介绍,“有的服务员说收了15万,其实就收了10万。”在李霞看来,彩礼是面子,更是自己长相的标尺。
    “咱们吉林省还不算彩礼多的呢,我听说甘肃、宁夏那边,彩礼都是好几十万。”李艳欣曾经在省外打工,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听说咱们这边彩礼还不到20万,都想找吉林的女朋友呢。”
要多少,看条件
    能够让李秀荷主动减少彩礼的男孩,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大学毕业,至少是大专毕业;身高1米8以上,长相周正……
    那么女方在索要彩礼时,会根据哪些“指标”来确定金额呢?榆树市的闵家镇距离范家屯镇约200公里,当地的彩礼行情是除住房、“三金”外,现金15万元左右。“彩礼肯定不是瞎要的啊,肯定有说法。”闵家镇二十家子村村民李秀荷表示,自己就有一些具体的想法,根据男方的各项条件,对“基准彩礼金额”增加或减少。
    李秀荷解释,像个人长相和有无不良习惯,其实是希望女儿能找到正经过日子的男人;学历和手艺则是希望女儿以后的日子能过得好一些;至于是不是独生子,则涉及以后遗产的分割。“钱越多,说明我女儿越优秀。”李秀荷说,“而且你要来的彩礼钱越多,男方家就越重视,离婚的可能就越小,因为再娶一个又得花不少钱。”
    范家屯镇郜家村村支书孟凡平认为,男方和女方在彩礼上往往是一种博弈,总要找到某个平衡点,“女方家多要,是觉得说起来有面子;男方家想少给,其实是怕别人知道彩礼给多了,会以为自家儿子不好。”
    今年30岁的孟凡平对于高额彩礼持否定态度,“现在这些年轻人有了钱,都不知道计划,彩礼、陪嫁和礼金,很快就花没了。你说有这钱,干点儿啥不好?”
    郜家村的孟老汉是村里知名的媒人,几十年来他深刻感受着彩礼行情的“飞涨”。
    上世纪90年代,范家屯镇的彩礼行情是几千元。“我记得当时介绍成的一对儿,男方家买了电视、洗衣机和电风扇,礼金是4000块。”也有的只给现金,一般在一万元左右。
    1995年前后,男方家除了要买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四大件”外,现金至少要一万元。
    2000年以后,除了家电、家具,现金至少两万元。多数时候,女方还会要求男方翻新或重建房子,后来,这一要求变成了“买楼”。
    2010年,宋家店、马家洼子和胜利等几个村庄的彩礼包括“三金”、摩托车、家电和房子,所有财物相加至少5万元,甚至有的还会要求小轿车。
    而在刘全和的印象当中,彩礼的现金部分涨到10万元,应该是在2013年年底到2014年年初,“到了今年,就没听说过彩礼低于10万的。”
彩礼是礼但不能过度
    “彩礼首先是一种礼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表示,“这种礼节并非由制度约束,而是一种民间习俗。”
    在古代的订婚仪式上,男方家庭会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钱两部分构成的“彩礼”,其中钱为财(聘金),物为礼(聘礼)。女方收受彩礼后,也会送男方一些物品,称作“回礼”。彩礼中的物一般都是价高但实用的物品,回礼一般为女性亲手制作的物品。
    曹保明认为,现在的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这就失去了本意,“彩礼作为礼节和民俗,应当予以保留,但千万不能过度。”
    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认为,高额彩礼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农村适龄女孩减少;第二是攀比心重,把彩礼钱当成女孩的身价;第三是农村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他表示,“高额彩礼会让已经富裕的农民致贫。”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付诚认为,以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彩礼逐年增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男多女少”的社会结构,使得适龄男性不易找到结婚对象,而适龄女性则有着更多的选择;第二是很多地区的乡土社会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人口流动量大,解除婚约的情况越来越多,女性普遍要求男方提供信用担保,也就是说把彩礼当成了“婚姻保障金”。
(来源:人民网)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7-30/19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