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举手之劳”闪现美德之光

零零社区网友  2015-07-23  互联网

“举手之劳”闪现美德之光——乡邮员熊桂林跟访记    农村新报讯 记者萧丝 实习生阮佳佳 冯倩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乡邮员熊桂林,26年里,几乎天天以“举手之劳”帮助乡亲,温暖着乡亲们,感动着乡亲们。
    14日,记者跟随熊桂林送邮,见证了这位乡亲们心中可亲可敬的“熊崽”一天之中的N次“举手之劳”。
摩托上,物品堆成了“小山丘”
    “不好意思,帮乡亲们代购点东西。”
    8点30分,记者到达舒安乡邮政支局,正遇上熊桂林骑着摩托从外面赶回来,行色匆匆,汗水涔涔。
    “可不能串货。”在办公室门外的水龙头下洗了把脸,他便开始往摩托上装“货”。先把报纸、信件、汇款单、快递等邮件装进邮袋。接着,他把帮乡亲们代购代取的物品分门别类装上车。今天的代购物品真不少,麝香接骨膏、楚剧碟子、电话扩音器、电视机、电视遥控器、图钉、铁纱网、馍馍、豆腐、猪血、盐.,五花八门,吃的、用的全都有,小到一颗钉子、一个馍馍,大到30多寸电视机。
    “顺路,小事。”看到记者的讶异,熊桂林笑了笑,顺手带上了锤子、钳子、螺丝刀等工具。
    一会儿,他的摩托车就堆成了一个“小山丘”。从后面看,只见货,不见人。“多的时候,就用三轮摩托装。”
    “为了帮乡亲们带货,熊叔每天早上5、6点就要起床购货、取货,晚上总是转钟后才回家。”同事小张对熊桂林深怀敬意。
    熊桂林服务的徐河片区,是舒安支局最远、最大的班段,投递线路最长、任务最重的邮路。涉及8个村,81个自然塆,对象大都是空巢老人、妇幼群体和留守乡亲。
天天“乡村游”,日日送温暖
    9点,载着货物,开着摩托,腰间别着一条擦汗的毛巾,熊桂林开启了一天的“乡村游”。
    乡村土路,绕绕弯弯。半个小时后,才到了第一个送邮的目的地:燎原村吴月常湾子。刚进湾子,三四条土狗闻声围了上来,见是“熟人”和朋友,冲着熊桂林直摇尾巴。
    “这热的天,快进屋喝口茶。”主人肖芬迎出来,接过熊桂林手中的报纸和帮带的牛奶、馍馍。熊桂林径直走进里屋,看望老人。
    “没有桂林兄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肖芬眼泛泪光,向记者诉说。2003年腊月二十七晚上,天寒地冻,肖芬与丈夫吴树有在村外湖边用几根竹竿支撑起的窝棚里,悲愁地与5个孩子挤在火边取暖。当熊桂林泥一脚、水一脚,打着手电找他们签收肖芬老家寄来的一张汇款单时,吴树有突然大哭了起来。那次之后,熊桂林常来与吴树有聊天,还借钱给他们种花生、开荒种田、养鱼。如今,吴树有成了资产过百万元的大老板,夫妻俩忘不了桂林兄弟的“一路相助”。
    在丁家垴湾,73岁的徐胜利老人见到熊桂林,忙把他拉进自己的家。“‘熊崽’,我家的洗衣机坏了,你帮忙看看。”洗衣机并没坏,而是连接洗衣机的水龙头开关没打开。“看着啊,先把电源插好,然后把水龙头打开,再按这个大的启动按钮......”熊桂林耐心地教两位老人使用洗衣机。
    “这家老人,不太会使用电器。比如用电饭煲煮饭,却不知打开电饭煲上的开关。用电水壶烧开水,却不知要插电源......”听到这些可笑的故事,记者却笑不出来。儿女在外,这样的老人要不是有“熊崽”帮衬着,他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难怪临别时,老人要在地里摘个西瓜硬塞给他。
    10点左右,到了梨国珍湾。76岁的梨世陶老人见熊桂林送来了自己要的豆腐,开心得像个小孩。“你等等,给你摘几个莲篷。”老人说,6年了,“熊崽”帮了不少忙。
    又一个小时左右,到了竹庙村木桥李湾。70岁的易先英感激地从熊桂林手上接过几盒麝香接骨胶囊。十天前,老人干农活摔断了手臂,昨天晚上给“熊崽”打电话,帮忙买一下药。“熊崽帮忙最热心。”易先英说,“熊崽”在村里声望非常高。75岁的老伴李爹爹有次喝醉了酒,谁的话都不听,只听“熊崽”的话,晚上11点,易先英只得打电话把“熊崽”叫来,李爹爹才乖乖地到医院去打针。
    徐让湾的蜂农丁徐明见熊桂林送来了自己需要的铁纱网和图钉,拉他进屋喝刚酿的新鲜蜂蜜。铁垴湾的易和平见熊桂林送来了修好的电视机,要请他吃甜瓜。张塘村熊家湾的熊德树老人见熊桂林送来了洗衣粉和蚊香,留他吃午饭。张塘村下邱湾的邱传付高兴地从熊桂林手中接过20斤盐后,硬是到菜园摘了个南瓜塞上了他的车......
    舒安街地处僻远,乡亲们出趟门得在凌晨四、五点钟起床,走上大半个小时才能赶上唯一的早班客车去集镇。因此,乡亲们很少岀门,熊桂林就是他们对外联络的信使、代购员、孝敬的儿子和亲密无间的兄弟、朋友。
    “这都是举手之劳的事。”熊桂林笑笑。可是这“举手之劳”,一做就做了26年。
    26年来,熊桂林骑坏了5辆自行车、4台摩托车、2台三轮麻木车,每天往返行程60多公里,累计行程47万余公里;投递报刊邮件350万件,总重近310吨,邮件妥投率始终保持在100%;“举手之劳”帮乡亲不计其数。
“能帮助别人,就是我的幸福”
    走过5个村,送了20多家物品。不知不觉间,已到了中午2点半了,熊桂林才感觉肚子有点饿了。他说,他早餐吃得特别饱,因为常常不知中午饭到几点才能吃。
    尽管如此,他却很享受跟乡亲们在一起的时光,曾拒绝了做生意的侄子“月薪一万元”的邀请,仍然乐呵呵地拿着这乡邮员3000元左右的月薪。
    这“举手之劳”,也让熊桂林吃了不少亏,如代购的馍馍没收钱,电话费一月贴一两百元......
    “我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女儿从读书起,我就没有怎么陪她。媳妇两次生小孩,我都不在她身边,结果大出血,落下了一身病。”这个总是一脸憨憨笑容的汉子,谈起自己的生活,一脸汗迹的他也掩盖不了因为愧疚而噙在眼角的泪花。
    “没办法,乡亲们也是我的亲人,他们有难处,我不得不搭把手。”他说,自己爹娘已走了,就把辖区的留守老人当作自己的爹娘来孝敬。在他的联系本里,有200多位留守老人的联系电话。26年来,熊桂林都随身带个记事本,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留守老人和乡亲们的需求。“有事就找熊桂林”已成为乡亲们的习惯,很多老人称他们又多了一个“崽”,而且比亲崽还管用。
    “能帮助别人,就是我的幸福。”熊桂林的话语,跟他的行动一样朴实无华。
    下午3点,熊桂林又穿梭在乡间小路上,开始了他下午送邮的行程。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7-23/19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