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虾肥,稻更香!

网友投稿  2015-06-13  互联网

图文:虾肥,稻更香!——潜江“虾乡稻”崛起之路    农村新报讯 图为:万亩“虾乡稻”种植基地
    图为:全省第一个物联网基地
    图为:“虾乡稻”生态稻米俏销市场
    图为:虾乡稻系列产品

    潜江,是赫赫有名“中国小龙虾之乡”,同样一直也是江汉平原的重要粮仓。
    春末夏初之际,北京传来喜讯——2014年度,潜江首度摘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潜江市稻田面积由2010年的45.8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58.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3.3万吨!
    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说,小龙虾产业所孕育的“稻虾共作”模式,为潜江市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食品质夯实了基础,也促成了潜江“虾乡稻”品牌的迅速崛起。
    如今的潜江,虾肥,稻更香!
    沃野平畴上,“虾乡稻”的品牌愈发锃亮!
    “稻虾共作”,潜江虾农的特别智慧
    说稻,必须先说虾。
    时间要回到14年前。2001年,潜江农民刘主权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小龙虾 “虾稻连作”模式,打破了 “稻田不能养殖小龙虾”的论断。2006年,这种生态种养模式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带动荆楚小龙虾养殖大发展。
    潜江市农业局局长王维介绍,近年来,潜江市先后探索了“虾稻连作”、“虾稻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2013年5月,《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审定,专家一致认为“此项技术代表了当前我国稻田综合种养最高水平。”
    “虾稻共作,可谓鱼与熊掌兼得!”潜江市长黄剑雄说,“虾稻共作”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全程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减少农药用量,让小龙虾、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实现“一田两季、一季双收、一水两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为提高。
    数据显示:去年,潜江“虾稻共作”平均亩产小龙虾200公斤、稻谷626公斤,亩平纯收入4000元以上,比单一种植中稻增加3000元以上,比虾稻连作增加1800元以上。
生态好米虾乡造
    初夏时节,气温节节攀升。第六届潜江龙虾节开幕前夕,正是小龙虾俏销的好时候。
    6月9日,潜江市白鹭湖农场农民杨贤珥的“虾稻连作”稻田里,她正在组织插秧。杨贤珥的50多亩稻田都是潜江市虾乡食品公司的订单基地。
    “最近是小龙虾生长的黄金时节,虾子的价格不错!”杨贤珥喜滋滋地告诉我们,但她话锋一转:“我的粳稻效益更是喜人!”
    据介绍,由于“稻虾共作”的稻米生长在虾田中,是生态绿色稻米,所以稻谷的收购价比一般的稻米1.37元/斤要高出不少。杨贤珥说,自己的稻米最高卖到2.5元/斤,平均也能达到2元/斤。去年,她家50多亩虾稻共作田收入13万元,稻米收入就占了7万元,其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了小龙虾。“仅卖稻谷的收入就把一年的所有生产生活全部解决了!”
    源自“虾乡”的稻米,缘何品质高?
    积玉口镇农民王善强带领我们看了自家“虾乡稻”的种植环境——“白天白鹭飞,晚上青蛙叫,田里还结了不少蜘蛛网!白鹭、蜘蛛都能吃害虫,配上太阳能杀虫灯,我们种田一滴药都不打!”
    潜江市水产专家陶忠虎介绍,“虾稻共作”代表着绿色环保、有机和无公害。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比普通鱼类更高,严禁滥用农药和化肥。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水稻收割之后,秸秆靠小龙虾啃光,自然还田!”陶忠虎说。
    “虾稻共作”带来的优质生态链,造就了“虾乡稻”的优质品质,生态稻米身价倍增。
    “我们出产的虾乡稻精品大米市场销售价达到19.6元/公斤,虾乡稻双飞大米的市场销售价达到59.6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数倍,实现了由‘平民’到‘贵族’的华丽转身,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虾乡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笑逐颜开:“虾稻共作”模式生产的大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稻,虽比普通大米价格高10多倍,仍供不应求。
让“虾乡稻”成为潜江城市名片
    如今的“虾乡稻”,已经作为潜江打造稻米品牌的重要内容,写入了潜江市委一号文件。
    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强调,“要实现稻与虾的效益转换,充分认识品牌的作用,下大力气做好品牌创建工作。要从选种、种植、收割、加工、市场流通等方面严格把关,保证‘虾乡稻’产品的质量和信誉,逐步做大做强!”
    作为“虾乡稻”品牌的缔造者,作为潜江“虾乡稻”大米加工企业的领军者,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无疑承担着更为艰巨和光荣的历史重任。
    “市委市政府提出,让稻米效益比小龙虾效益更大!我们对于生态稻米的巨大市场前景更有信心!”虾乡食品公司董事长刘军说,保障粮食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是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刘军介绍,成立于2012年的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虾乡稻米、虾乡稻焌米茶、虾乡稻米汁饮品、虾乡稻米油生产为主的民营独资企业。公司以“为种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宗旨,产品已经蜚声海内外。
    一串串沉甸甸的荣誉见证了 “虾乡稻”的地位——2012年,虾乡稻米获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 “金奖大米”;2013年,获第十届武汉农博会“金奖”;2014年,获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实现了潜江市稻米品牌的历史性突破!
    目前,虾乡公司九成以上的产品销往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3年销售收入已近5000万元,“虾香稻”已经继小龙虾之后,成为展示潜江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虾乡公司与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开展院企共建,主要种植该所研发的鄂中5号、鄂香825水稻品种,与该所共同申报的“虾稻鸭生态种养复合模式”获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值得一提的是,虾乡公司率先在全省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虾乡稻生长环境,精确测定稻米产量,确保虾乡稻原料绿色生态。
    在创新生产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农户、生态三方共赢上,企业同样当仁不让。在这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2014年,虾乡公司自办和订单基地达到1.5万亩,带动农户5000余户,公司按高于国家保护价0.85元/公斤的价格进行收购,仅稻谷一项收入,就为农民增收700余万元。
    火热的初夏,虾乡公司跨越发展的脚步更加铿锵。刘军介绍,在杨市办事处,虾乡食品6万吨虾稻连作生态大米及5000吨稻米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而今年,“虾乡稻”绿色生态稻米加工中心也将上马,企业扩规上档正当其时。
    “我们将新建1万吨焌米茶生产线,新建3万吨‘虾乡稻’米汁饮品生产线,新建5000万吨稻米油生产线,让‘虾乡稻’成为潜江更为闪亮的城市名片!”展望“虾乡稻”的美好前景,刘军信心满怀。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6-13/18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