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们这里的几户农民向县里驻村干部反映烤烟生锈问题,他随即拿出钢笔就记到了日记本上。这不,今天就给我们直接领到地里两个技术员。看来,他带的那个小本子作用还不小呢……”日前,云南省云县晓街乡慢笼村农民,看到烤烟技术员在他们的地里为烤烟进行“会诊”时高兴地说。
时下,农村不少地方时兴起了干部记“民情日记”,许多基层干部真正做到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民情日记”成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为民排忧解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这种做法有利于干部把老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扑下身子办实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密切干群关系。
但在一些地方,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在记“民情日记”时,存在着记完了事现象。具体表现在,他们记的不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而是用一些事无巨细的流水账去搪塞上级检查。还有个别干部虽然把群众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记了下来,但记录完了也就算完成了任务,这就完全违背了记“民情日记”的初衷。这样的“民情日记”,对发展经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密切干群关系、指导工作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民情日记”,顾名思义,记的是“民情”,其主体应该放在“民”上。以“记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围绕联系农民生活现状、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村级组织建设问题、村务民主管理问题等,掌握基本情况,了解来龙去脉,来记“民情日记”。可以说“民情日记”是党群、干群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它有利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了解民情、体察民意。
记“民情日记”,“记”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坚持实事求是,把事情办好,把问题解决好,才是真正的目的。“民情日记”不但要记录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包括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当地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并根据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去搞好服务、排忧解难。
“民情日记”不仅要记好,更要落实好。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既记民情,又解民忧,不仅把群众呼声记在本上,更要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想方设法帮助群众尽快解决急需的问题,对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也应当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只有使“民情日记”中记录下来的问题一一得到落实,做到察民情、顺民意、暖民心,记“民情日记”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董大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