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周标亮:从辍学女童到希望小学校长

网友投稿  2012-09-05  互联网

  本报记者 燕玉海 通讯员 谢日红

  她曾经因贫困而辍学,如今是一所希望小学的校长;她教的学生没有一个因贫失学,周边村屯适龄学童入学率达100%。她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

  周标亮出生在平果县凤梧乡一个小山村——仕仁村。务农的父母支撑着这个家,仅维持温饱。1992年,一场大火使这个困窘家庭雪上加霜,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供她上学,四年级时便辍学在家。

  1991年,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周标亮所在的仕仁村小学改建为广西第一所希望小学——平果县希望小学。就在学校和家人为周标亮辍学而焦急万分的时候,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把一笔以“一个老共产党员”名义捐赠的款项转到了百色革命老区,用于救助平果县贫困家庭孩子。

  周标亮成为这批受捐助的25个幸运孩子之一,得以重返校园。后经中国青基会的多方查证,原来这名“老共产党员”就是邓小平同志。邓爷爷的捐款成了点燃小周标亮成长的希望之火。

  “得知是邓爷爷资助我读书之后,真的感觉像做梦一样。”周标亮回忆起当年得到资助时的心情,还是忍不住兴奋起来。“我要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邓爷爷,后来也是一直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2000年,周标亮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本可以留在县城的她,毫不犹豫选择了距县城60多公里的母校小学。

  由于没有编制,周标亮当了1年的代课老师,每个月工资只有105元钱,但是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她:“我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当年,邓爷爷为我点燃了关爱与希望之火,我以后一定会把这种爱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把爱心与希望一代代传下去。”

  回到母校任教后,周标亮刻苦钻研教学教法,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她活学活用、因材施教。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创新地运用了课文情景剧表演,课堂穿插游戏等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5年,周标亮成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她深深体会过没学上的痛苦,所以不愿让一个孩子失学。周标亮与学校老师一起走村串户,动员适龄儿童入学;为改善办学条件,她和同事们四处“化缘”求得支持;为带出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她推出示范教学课,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全校16名教师都成为个顶个的教学好手。

  从平果县城到学校,是6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承载着周标亮奔波于家和单位的岁月。由于在家时间少,奶奶带大的4岁女儿也和自己不亲。说起自己的孩子,周标亮只有无奈的笑,但是提到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周标亮说:“当年我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如今自己是学校的校长,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学校办好,让山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优越的学习环境,忙点累点都是值得的。”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9-05/18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