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绿禾都示合作社“三变”撬开共赢路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9-04  互联网

  本报记者 李锐

  36岁的王营是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北京市大兴新区优秀青年人才。2007年,他返乡创业踏入食用菌产业,创办了北京绿禾都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5年的时间,合作社从最初的12户社员发展到现在的387户,年销售额从100余万元发展到现今的900万元。红红火火的发展之路背后,倾注了新一代青年创业的风风雨雨。王营说:“穷则思变,有了好的创新理念,是合作社走上农户与合作社‘双赢’之路的源泉。”

  一变:砖窑变温室,品种技术先行

  8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的合作社基地。王营告诉记者,基地占地160亩,当初是一个废弃的砖厂。

  在一栋普通的日光温室里,记者看到整齐地摆放着菌袋,有的已经出菇。基地负责人王占领介绍,基地现在温室种植的是新引进的高温平菇品种,可以有效填补高温季节生产空白,实现了食用菌周年生产。

  王占领从一个菌袋中抽出一根小棍,对记者说:“可别小看这根普通的冰糕棒,这是合作社近几年新引进的平菇木条菌种制作技术。这项技术是在发菌袋里包上冰糕棒,均匀发菌,然后把冰糕棒直接插进栽培菌袋中,生产成本低,发菌速度快,接种方便,节省劳力。据测算,采用木条菌种制作技术,一袋木条种可以接种240~250个栽培袋,是常规接种量的七八倍。而且每人每小时可接种400袋,是常规菌种接种速度的三四倍。

  二变:自富变共富,双赢是目的

  从12户到387户,从50个温室到近900个温室,从单一平菇品种到平菇、金针菇、秀珍菇、香菇、茶树菇多品种种植,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一年年销售上一个台阶。

  王营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之初,以免温室租金、免菌种、免租2棚带动4棚分红的模式运作,带动了一批外地有经验的菇农加盟合作社。正是靠着这些有经验的外地菇农,合作社在成立的第一年销售额突破了百万元大关。这一下他尝到了食用菌种植的甜头。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王营创新了管理模式,在园区内种植的农户与合作社之间属合作关系,农户在经营中只出劳动力,合作社不付报酬,合作社负责提供温室、原料、种植技术、成品菇销售等服务。经营中双方记账,最终利润按四六分配,农户占四成。在园区外与合作社合作的农户,合作社负责提供培养好的栽培菌菌棒和栽培技术服务,每个菌棒定价3.5~4.5元。农户与合作社签好协议定出菌棒数量并交纳5000元押金,余款合作社垫付直至出菇后回收时再扣余款。

  如今,基地承租温室的许多本地菇农都回自己家里种食用菌。针对这种情况,公司采取原料、品牌、包装、市场销售统一,社员分散种植,专业化生产的模式,使农户与合作社共享经营成果。王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如商贩一斤平菇卖3元钱,地头上收购最多2.2元。而现在通过合作社形式地头收购,运输由合作社负担,合作社这笔费用摊到一斤平菇上有0.3元就够了,菇农一斤平菇可以多挣0.5元。

  三变:“东渡取经”,销售理念变

  2010年10月,作为北京市设施农业骨干农民培训的一部分,王营参加了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的东渡日本——“设施香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21天的培训,让王营大开眼界,受到了很大启示:质量是价格的关键,高端市场销售是提升业绩的增长点。

  从日本回来之后,合作社转变销售理念,直接对接超市、餐饮,走精品礼盒销售。合作社积极与北京、天津、廊坊三个地区的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联系,对接供货渠道。同时,与呷哺呷哺、阳阳小吃等餐饮合作,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如今,合作社食用菌超市销售占到三成,精品礼盒销售占到20%~30%。

  与此同时,合作社扩建出3120平方米的食用菌工厂化操控车间,1300平方米的原种储藏室,引进先进的食用菌深加工设备,完善厂区配套设施设备,为逐步转化成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合作社的目标是发展成能够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农业旅游观光、进行精品农业示范培训三大功能的科技农业园区,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王营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9-04/18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