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响彻武陵山区的致富“号子”

网友投稿  2012-08-25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刘艳涛

  川江航道,久为畏途。在千百年间的木船航运时代,贫困的纤夫们以拉纤过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岸边坚硬的石头上便留下纤绳磨砺出来的纤痕。

  曾几何时,贫穷就像那纤痕深深地刻在武隆人的心里。

  如今,在武陵山区、乌江下游的重庆市武隆县,那记录千百年来人们与自然、与贫困抗争精神的纤痕依稀可见。纤夫们负重前行喊出的一声声高亢、有力的“川江号子”,仿佛依然回荡在武陵山谷中……

  扶贫开发战略为武隆人带来了希望。十几年来,武隆人大胆尝试,在统筹县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提升扶贫效率、拓展扶贫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在片区扶贫、信息扶贫、统筹城乡扶贫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成为县域扶贫的佼佼者,也使其具有了武陵山片区县域扶贫开发的典型意义。

  2011年,我国扶贫攻坚思路进行重大调整。以武陵山为代表的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成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率先启动。武隆作为该片区71个扶贫县之一,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走在武陵山片区前列。

  延续着“川江号子”唱出的坚韧和豪迈,武隆扶贫再攻坚的致富“号子”已经吹响。

  以旅游富民为核心,聚集优势产业,提升扶贫效率——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得益彰

  “富饶的贫困区”,这是不少人对武陵山片区的评价。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农副产品等独特而丰富,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武隆一度守着“金饭碗”挨饿。

  世界最大的天生硚群——天生三硚,峡谷地质奇观——龙水峡地缝,世界唯一的地表水冲蚀天坑群——后坪天坑群,世界唯一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的洞穴——芙蓉洞……这些极具市场价值的旅游资源,直至数年前还静静地沉睡在延绵八百里的武陵山中,并不被外人所知。

  土地乡天生村距离县城60多公里,是武隆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沿着山路蜿蜒而上,随着山势变化,步移景异,林海茫茫、奇峰叠嶂……

  “城里人说我们很奢侈。因为我们天天看的都是世界级的风景,呼吸的是最干净的空气。我们村有很多百岁以上的老人。”天生村党支部书记徐敏笑着说。

  然而,自然美景与百姓贫困长期相伴。从天生村到武隆县城要半天时间,山路艰险,每次都是“悬着脑袋上路”。山上的特产高山蔬菜,农民只能挑着担子卖,根本谈不上产业化。天生村是武隆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

  十几年的扶贫开发,使武隆县贫困人口从重庆直辖初的28.6万人下降到目前的7.2万人。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还较脆弱,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脱贫”之后的日子并不牢靠,而且贫富差距仍在扩大。

  “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已转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同时要继续维护与改善生态环境。”武隆县委书记刘新宇说,发展是扶贫的基础。如果说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向贫困地区“输血”,那么因地制宜地聚集优势产业则是“造血”。“输血”是当务之急,“造血”是长远之策。做好统筹,才能提高新阶段扶贫的效率。

  “开发式扶贫搞了多年,但扶贫产业定位不准确,小而全、多而散等问题曾经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产业的区域统筹。”武隆县县长贾建国说,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的“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思路正是武隆所需。县域扶贫开发必须在区域发展中找准定位,从加快县域发展的角度来统筹扶贫开发,从而提高自我发展、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交通条件的大大改善,武隆进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城市定位和区域地位迅速提升,以旅游、文化为代表的“服务经济”潜力得以释放。优势矿产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条件,必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使形成多个百亿产业集群变为可能。

  正是基于自身自然禀赋及区位优势,武隆做出了“旅游富民,工业强县”的战略抉择,打造“中国武隆公园”则成为武隆人的梦想。“用井喷来形容游客对武隆旅游的关注并不夸张。”刘新宇说,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13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

  “旅游是一个富民快、解决就业非常有效的产业,已成为武隆的支柱产业。”武隆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频说,武隆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两个顶级品牌。在旅游产业带动下,武隆商贸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旅游直接带动5万贫困农民就业、创业。

  “将分散在边远山区高山上的村民进行生态移民,聚集特色优势产业,是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步骤。”贾建国说,近几年,围绕旅游产业,武隆特色农业产业突飞猛进,直接带动9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消除绝对贫困2万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20%。

  过去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年,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变化深刻而巨大。武隆找到了最佳切合点,实现了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的和谐统一。这是公众对武隆的评价。

  为与国家总体规划和重庆市专项规划实现有效衔接,更好融入武陵山片区整体发展战略,《武隆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出台,规划总投资1330亿元。目前,武隆正在与贵州省道真县、务川县等周边地区加强联系沟通,商讨跨区域合作项目及相关事宜,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武隆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走在全市乃至武陵山片区的前列。

  以“成片开发、综合治理、产业带动、整体推进”为思路——县域片区扶贫开发模式趋于成熟

  5年前,建成区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300人,人均收入一两千元,贫困发生率高达45%,是全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的无名小镇。

  5年后,建成区面积达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新区每年带动农民8000余人就业,累计为农民直接增加现金收入15亿元以上,成为一座现代化美丽城镇和西部著名的旅游度假区,实现整体脱贫。

  这就是武隆县仙女山镇实施片区扶贫开发创造的奇迹,成为各界充分肯定的扶贫经典案例。

  “1999年武隆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贫困人口分布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量大、面广转变为主要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山区,以及县与县、乡与乡交界的边远地区。”武隆县副县长何林说,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科技意识不强、社会事业发育迟缓成为主要特点。

  针对新情况,武隆县调整扶贫思路,将较贫穷的区域分为仙女山、白马山、桐梓山、杨柳山、罗莺山五大贫困片区,这五大片区集中了全县80%以上的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以片区为单位,整合各种资源,集中投入,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非常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形成新的、更强的生产力。”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五大片区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形成各自的发展规划。

  “围绕旅游产业,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各级扶贫及产业资金,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配套推进。”刘新宇介绍说,武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两个方面的作用。以政府投入为引子,以招商引资为主体,形成投资合力。

  片区非常注重综合性开发,以民生为根本,整体协调发展。尤其注意交通、水利、电力、危旧房改造、“一池三改”、环境整治等综合治理。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

  “针对过去扶贫项目实施中,资金使用分散、建设规模小、综合效益较差等问题,我们把扶贫、交通、人饮、教育卫生等项目资金打包使用,集中投入试点区域,大大提高了试点区域综合开发的效益。目前,仙女山片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贾建国说,财政资金的合理投入,优化了基础环境及投资环境。

  经过多年实践,武隆成功探索出“成片开发、综合治理、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县域片区扶贫开发新模式。桐梓山贫困片区还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国家扶贫开发示范区。

  以生态为立业之本、强业之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可持续的“绿色崛起”

  投入30亿元、年产出达60亿元的项目,对于武隆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有怎样的诱惑力不言而喻。

  然而,武隆毫不迟疑地将其拒之门外,原因是该项目会对周围的生态植被造成破坏。

  武陵山片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对我国中部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此有清晰定位。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生态。”王频说,作为武陵山区,如果我们没有了生态,就失去了立业之本、强业之基。因此,发展生产资源可再生性、生产过程可循环性、生产产品具有生态属性的生态产业才是武隆的方向。

  自2010年武隆提出加速“绿色崛起”以来,一大批生态环保型新型工业项目纷纷抢滩武隆,累计引进投资20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和机械加工为龙头,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商品开发为辅的工业支撑体系,工业增加值翻一番多。“武隆要打造的中国武隆公园,就是要从更高层面来保护和开发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最大程度发挥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优势。”何林说。

  然而,单靠发展旅游既不能实现强县富民,也不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事实证明,很多拥有生态资源优势的地区,并没有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百姓受益不多。因此,武隆提出,“中国武隆公园”不仅要打造世界级的“休闲旅游公园”,还要打造经济繁荣的“生态产业公园”、环境优美的“亮丽宜居公园”、独具特色的“魅力文化公园”、人民满意的“幸福和谐公园”,转变发展方式,构建起“宜游、宜业、宜居、宜乐、宜民”体系。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必须与贫困农民有紧密的利益连接,才能实现“旅游富民”,扶贫开发的效果才能达到。

  双河乡木根村虽然背靠国家5A级景区仙女山,但却曾经是全县最贫困的村。山那边游人如织,山这边贫苦冷清。多数村民感觉,旅游的人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似乎与普通贫困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多关系。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停下脚步”,武隆将具备条件的高山贫困村列入乡村旅游避暑纳凉试点村,把危房改造、高山移民等补贴资金向农家乐重点倾斜。

  木根村村民曾友军将自家的住房稍加改造,添置了20个床位,干起农家乐。每名游客每月1400元,包吃住,去年一年纯挣5万元。他的农家乐按每平米190元获得县里乡村旅游扶贫补贴共计5万多元。2011年,全村农家乐接待游客超万人,木根村凭借农家乐成为全县最富裕的村。

  通过资金和政策的引导,以及试点村成功示范,农民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高涨。去年,全县1538户乡村旅游接待户共计接纳县内外游客11万人次,为农户直接创收5000多万元。广大农民的参与,使得“绿色崛起”具有了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以现代信息化为引领,汇集各种资源投入扶贫——社会扶贫道路特色鲜明

  去年,“农民微博卖瓜”曾经在全国刮起一阵网络旋风,不到10天,关注话题的博友已接近300万人。你可能想不到,这些瓜农就是武隆县较为贫困的沧沟乡农民。

  武隆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从事扶贫开发工作。2008年,武隆县便实现贫困村100%通互联网,建立农村信息扶贫培训基地80个。2009年“全国信息扶贫现场会”在武隆召开。

  沧沟乡农民正是信息扶贫的受益者。“微博卖瓜”让“沧沟西瓜”知名度大增。“我们通过网络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并可方便快捷地了解农产品供求、价格信息和劳务信息。”沧沟乡党委书记张宏说,沧沟乡信息化培训达20万人次。“沧沟西瓜”的地头批发均价由每公斤0.6元上升到2元以上,依然供不应求;农户亩均产值由800元上升到3000元,增长近4倍。

  扶贫方式的创新在武隆比比皆是。重庆市首个网络爱心平台就建在武隆,即“武隆扶贫爱心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扶贫爱心网了解到白马镇板桥小学缺教学设备,学生缺衣、缺学习用具,便组织重庆、福建、陕西等几个省市的职工捐款10万元。北京市朝阳区爱心人士朴文祥,通过扶贫爱心网与三溪小学二年级学生彭霞建立了帮扶亲戚关系,捐赠助学款2000元

  ……

  在这个爱心平台中,有全县84个贫困村的基本情况,有急需建设的扶贫项目,有6万多户可开发扶贫的基本信息,又有奉献爱心、捐赠扶贫的操作办法,还有社会扶贫项目的网络管理功能,增强了扶贫爱心事业的公信力。目前,社会各界通过网络向武隆捐赠款物达500余万元。

  在扶贫爱心网上,以项目形式策划“城乡互动结穷亲帮扶”活动,更是武隆创新社会扶贫机制的典型案例。据网站负责人介绍,活动内容主要是征集社会爱心人士或企业参与扶贫济困,在帮助贫困农户的同时,到农村“穷亲戚”家体验农耕生活、亲近大自然,旨在创新“城市富人”帮扶“农村穷人”的长效机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目前,该活动累计获得受助金额近5000万元。活动被中央电视台等8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活动负责人表示,计划通过3~5年努力,使城市爱心人士与农村贫困户“结亲”达到1万对,争取社会帮扶资金突破5亿元。

  “武隆县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和大扶贫理念,着力于构建社会扶贫慈善平台,拓宽社会扶贫领域,创新社会扶贫模式,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界资源投入武隆扶贫开发,走出了一条武陵山区特色的社会扶贫之路。”何林说。

  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在武隆山区,化作武隆人科学统筹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智慧,激发着武隆人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致富“号子”响彻武陵山,“中国武隆公园”的宏伟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8-25/18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