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明
为全面提升农业自然风险防范、抵御能力,北京市平谷区在继续加强引导,完善服务、巩固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框架的基础上,探索创新防灾减灾新模式,积极构建农险服务网络,全面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惠农效应。
创新防灾减灾新模式,实现保险公司与农户“双赢”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财政补贴为主要推动手段,引入保险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自然风险抵御机制,从政府和农户角度,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农业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提升农民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保障农民生活质量。从保险公司角度,其根本目的是在体现自身社会责任感,为农业生产贡献力量的同时,确保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保障公司正常运转。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平谷区创新推动思路,引入保险公司资本进行灾前防护投入。其中,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向区气象局赠送5万元防灾减灾炮弹费,用于雷雨天气人工干扰,以减少冰雹灾害发生。这种资本前期投入方式既可降低农民自然灾害损失,也减少了保险公司的灾后赔偿数额,为实现农户与公司“双赢”局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为政策性农业保险这项惠农工程今后的科学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创新网络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性农险惠农力度
为建设“布局全面、管理清晰、操作规范、服务到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平谷区与人保财险平谷支公司进行合作,成立了区级农村保险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全区16个乡镇和兴谷街道下设保险服务站点,成立农村保险服务队伍,每个站点配备一名专(兼)职管理人员,每个行政村设一名村级保险联络员,统一协调所属辖区的相关保险工作。由人保公司为各站点提供办公设备和人员经费,同时负责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及从业资格考试,确保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技术水平。至此,全区形成了以区农村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为主轴,以镇(乡)农村保险服务站为辐射条线,以村联络员为基点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体系。依托乡镇保险服务站和农村保险联络员机制,为农村保险的承保理赔服务提供便利的资源和条件,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进一步凸显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惠农效应。
创新农险考评方式,开创保险公司良性竞争新局面
平谷区创新保险公司考评方式,建立民意调查末位淘汰制度,从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理赔及时性、宣传引导力度等方面制作了1000份民意调查表下发到承保农户手中,由承保农户对四家保险公司工作情况进行考评打分。并设立末位淘汰制度,连续两年农户打分排在末位的保险公司将被取消其业务资格。此项制度的实施,将进一步体现农户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各保险公司之间在服务质量上的良性竞争,从而实现农民受益。
2011年,平谷区开办了所有19个险种,共实现承保规模68.7万亩(头、只),总保额8.7亿元,保费总额6101.9万元,参保农户达9393户,共兑现理赔款4355.37万元,近万户投保农户获得了灾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