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乡村吹来现代文明新风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8-20  互联网

  本报记者 于洪光

  倏忽一年多,对于时间长河只是历史一瞬。但在齐鲁乡村,却吹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文明新风气,产生了许多与农村民生息息相关的深刻变革,昭示了乡村文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文化惠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可以量化的物化成果,但更多的是农民欢迎、难以量化的精神文明成果。

  这一切源于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乡村文明行动”,通过党政力量,推动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

  “乡村文明不能再步履蹒跚了”

  齐国政治家管仲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然而,在当下农村,“仓廪实”未必“知礼节”,“衣食足”未必“知荣辱”。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农村已渐入小康,但是农民与市民、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在农村,“经济宽裕化、观念老旧差,村庄城镇化、村容管理差,屋内电器化、庭院脏乱差,衣着时尚化、言行粗俗差”,这些现象很普遍。有的村庄,道路颠簸,垃圾堆积,加上工业污水、农药化肥和废旧塑料,乡村环境越发糟糕;有的村庄,打麻将、玩扑克成了风气,红白事大操大办,甚至迷信鬼神和邪教;有的家庭,儿女的日子挺宽裕,但对父母不孝顺……

  这样的状况,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和农民期盼差距甚大,已经到了必须改善的时候;这样的状况,仅靠“道德自觉”和市场机制很难扭转,必须依靠党政力量推动才能迅速改变。

  对此,2011年初省委书记姜异康批示,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广泛,抓好落实,努力推动。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说:“在山东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超过50%、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乡村文明不能再步履蹒跚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基于此,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在全省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省文明委提出了《“乡村文明行动”责任分工》、《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确定围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农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通过整合社会力量,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民覆盖、精神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提升农民道德、科技文化素质及乡村环境;到2015年,实现活动全覆盖,村村有新貌,70%以上村庄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

  由此,“乡村文明行动”成了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乡村文明的重要动力。去年,姜异康主持审议通过了《“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方案》,省里召开了两次“乡村文明行动”会议;省委成立了由41个部门组成的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分解落实了53项任务。今年,把“乡村文明行动”列入了《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考核体系,凡“行动”开展不好的市县不允许申报“文明评选”。

  “让农民像市民一样享受社区化生活”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一次革命,也是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位。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宝莅坦言:“实施‘乡村文明行动’能够推进农民变居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核心不是让农民上楼,而是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服务模式,让公共资源更好地服务农民,让农民像市民一样享受社区化生活。”

  在禹城市房寺镇邢店村旧村,记者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村党支部书记白兴隆介绍,邢店是一个畜牧专业村,264户几乎家家养牛养猪。一年四季,外人来了都会捂鼻子,尤其是夏天,苍蝇蚊子嗡嗡飞。村民很期望改善卫生条件,可又不能放弃养殖。2010年,根据县里规划,启动了可居住5000人的邢店社区建设,现已基本完工,开始陆续搬进;同时,在1公里外建设了养殖小区,配套了一个大型沼气池。

  在房寺社区,这里的人们已经从旧村搬来一年多了。社区书记姬秀泉说:“过去,村民洗澡要跑到县城或镇上,现在几乎家家都用太阳能。以前,都用旱厕,那个窝囊呀;现在住楼房,都用抽水马桶。以前一下雨就积水,下大了就受淹;现在不怕下雨了。”

  对房寺村来说,如果没有统一规划的社区建设,仅靠村庄力量,解决村庄环境问题几无可能。“旧村建设很不规范,2006年村里改自来水,因为农户之间扯皮,费了很大劲,多花了不少钱才搞成。像排水和改厕,在旧村不可能解决。统一规划,建了社区,就没这些问题了。”姬秀泉说,有了社区,不仅卫生、供水、排水等设施完善了,而且配套了文体广场、活动室,一到晚上,村民就在广场上活动;视频监控系统代替了巡逻打更,一年多没发生案件了。  

  其实,农村社区对于乡村文明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起居上,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生活细节和村风民俗。

  汶上县白石乡马家寨子村与山东多数村庄一样,农民把一辈子的积蓄都用在盖新房上了,十多年盖一次,就怕自家的房子不如别人,结果房子盖得不实用,经济搞得很紧张。搬进社区后,马家寨子村民不再折腾房子了,而是用来购买家具、家电、小汽车等消费品,真正提高了生活水平。

  “像城里人一样享受整洁的环境”

  过去,环卫车、垃圾桶等环卫设备往往为城市拥有,在农村很少。然而,“乡村文明行动”推进了公共环境卫生资源向农村的延伸。

  在昌邑市,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在所有村庄都能看到与大城市一样漂亮的环卫设备。所需资金由政府出大部分,农户掏零头;实行市镇村户四级联动,推行“垃圾袋装化、收集分类化、运输密闭化、处理无害化”;市里“集中收集、统一清运、无害处理、再生利用”,对农村垃圾按城市标准进行清理;各村每100户设1名保洁员,负责村内垃圾收集和街道保洁。

  柳疃镇刘家庄环卫工刘成邦说:“俺村有两名环卫工,负责清扫街道和沟渠垃圾及墙面保洁,环卫局的垃圾车两天来清运一次。每户每月5元钱,就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整洁的环境了。”

  目前,全省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正在形成,3.7万个村设置了垃圾收集点,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430个、集中收集点1194个,30个县实现了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建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272个、处理装置1038个,660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得到处理。

  “文明和道德建设有了新载体”

  山东省文明办副主任王红勇说:“过去,一提文明和道德建设,很多人觉得‘虚’,现在‘乡村文明行动’使文明和道德建设有了载体。”

  在禹城市市中卫生院,在收费窗口有一块红色指示牌:“文明信用户”优惠窗口。院长贾长辉介绍:“患者只要拿着文明信用户证前来就诊,就可免收挂号费和出诊费,对住院、手术和检查费优惠10%。一次门诊能优惠5元多,如果住院、做手术,一次可优惠一两百元。”

  其实,禹城向文明信用户提供“特权”的部门达26个、特殊优惠达75项,基本涵盖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禹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波说:“讲文明、守信用的农民有了经济上的实惠,就会带头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好风气。”

  寿光实施了“文明信用联动联评”,寿光农商银行在信贷上做了许多让利。副行长赵庆国说:“农民有道德、讲信用,能按期还款,银行就能更放心地贷款,降低成本。”

  一位寿光的村干部说:“像乱倒垃圾、夫妻吵架这些事,光讲道理没有用。把文明信用户评选与经济利益挂钩,就有了约束农民行为的力量,农村的不文明现象就少了。”

  其实,在山东许多地方都出台了类似禹城和寿光的政策,通过“文明信用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与物质、荣誉等挂钩,有奖有惩,农民在一种“不讲道德就吃亏”、“做好人有好报”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文明程度。

  乡村文化“火”起来

  农村文化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草根”文化,只要有一片合适的“土壤”便会生根发芽生长。政府铺好一方“土”,农村文化便可“火”起来。

  在莱芜市颜庄镇柳桥峪村,正在修建的社区服务中心包括一个3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其实,区镇仅负责解决社区服务中心楼房建设,柳桥峪村坚持自筹资金30万元建一个小广场,因为看到其他村有场地开展文化活动,心里“馋得慌”。

  颜庄镇党委委员孟召伟介绍,全镇38个村已建起了文体广场;去年对村庄文艺人才进行了摸底,全镇登记文艺人才256名、文艺团体26个,“让一个人带一个队、让一个队带一个村”,这些人才及社团已成为村庄文化活动骨干;同时,对西当峪村“莱芜梆子庄户剧团”和颜庄村“花鼓锣子剧团”,镇上每年分别补助1万元和2万元活动经费。

  肥城实施了“文化志愿者工程”、“农村文化平台建设”和“农民大培训工程”。“把优秀文化爱好者培养成文化骨干,把文化骨干培养成文化辅导员,把辅导员发展为文化志愿者”,该市将农村文化能人、民间艺人和有文艺专长的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组建村文化队伍。目前已建立村文化大院516个、文化广场330多个,发展文化志愿者1300多人,所有607个村都配备了一名文化志愿者,建立锣鼓队、秧歌队、舞狮队、舞蹈队等310多支。去年培训农民达10万人次,其中文艺骨干8200多人次,今年力争实现农民培训全覆盖,培训内容涵盖农业技术、职业技能、文明素质等;编印了7万字的《农民手册》,免费发放到20万户农民手中。

  去年,全省县以上剧团下乡演出2万多场,观众950万人次;到今年4月,全省乡镇文化站长已经全部轮训一遍,确定文化辅导点340多个,辅导村文艺骨干1.1万人。

  “自治”与“法治”相结合

  在曲阜,以前对“礼”的尊崇糅杂了一些迷信崇拜,再加上社会上“物欲”膨胀,使农村红白事普遍过度消费——待客标准过高,礼节过繁,人情过重,有的甚至借债办事,不仅让主家烦恼,也助长了奢侈浪费风气。

  刹住这种风气,仅靠法律不行,靠劝说也难奏效。曲阜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成立了由村民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参与村民红白事的操办。这一方式,既尊重了农村宗族自治的传统,又将道德礼节事项纳入了村民自治范畴。

  时庄街道张庄村红白理事会有6名成员。村民有“红事”时,会提前半月通知理事会;有了“白事”,也会及时告知;从发帖、待客到仪式,都有理事会打理。有了理事会参与,红白事的奢侈之风很快就刹住了。村民颜世桂说:“以前摆一桌酒席三四百元,现在一桌酒席最高180元,大伙都接受,没人乱花钱了。”

  在昌邑市都昌街道岞埠村,去年入冬,村老年人协会对老人被褥整洁情况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发现有两位老人的被褥很“窝囊”。老年人协会通过大喇叭广播了这一情况,很快两家的儿女帮老人清洗了被褥。

  岞埠村通过老年人协会监督的内容很多。村里规定,每位子女一年至少拿1000元给老人,米面棉油等都有规定。完不成的张榜公布,用大喇叭广播。起初还有抵触的,后来都不敢懈怠了,都怕查出来受鄙夷。村民越自觉,老年人协会制定的供养监督内容越全面。村支书徐乃津说:“养老是农村的大问题,我们的方法虽然有点‘粗’,但多数人支持。”

  其实,村民自治是文明建设的一条路子,还有一条就是法治。今年3月,莱西市院上镇中朱东村的李某和刘某在房屋拆迁补偿上产生了纠纷。为这件事,村综治协管员调解了两次,镇上调解了一次,都没有达成和解。镇司法所建议双方走法律程序,到法院起诉,得到了当事人认可。一起可能变成上访、治安甚至刑事案件的纠纷,被引导上了司法轨道。

  类似的矛盾,在莱西多是由村综治协管员发现和引导的,发现一起,调解一起,调解不成的,引导走法律程序,使上访、治安、刑事案件大幅下降。仅院上镇,去年由村里解决的纠纷达760多起,由镇上解决的仅120多起。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8-20/18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