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省委书记的两封“民生信”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8-11  互联网

  本报记者 郜晋亮

  “真的没有想到,吃水难的问题这么短时间就解决了。今年3月份动工,5月份就通了水。”最近,记者在青海省湟源县响河村采访时,农民郭兴庭激动地边拧开水龙头,边夸赞政府办了一件大好事。

  事情还得从今年农历正月初九说起。新年一上班,青海省委书记强卫为了了解农牧民生活状况,不打招呼,不要陪同,深入地处青藏高原的湟源、互助两县田间地头、村民家中,与群众促膝交谈,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和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之后,他亲自给两县县委书记写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今,大半年过去了,记者再次品读这两封“民生信”,字里行间,不仅承载着一位省委书记对民生沉甸甸的牵挂,也饱含着对广大干部的殷切期望。

  “走访的几个村子都未通自来水,条件好的在自己院子里打一口井,没有条件的则要到村里的公共井去提水,生活仍然存在不便。”(《强卫写给湟源县县委书记蔡成勇的信》摘录)

  近日,记者来到湟源县响河村村民郭兴庭的家,听说要采访强卫书记来他们家的情况,郭兴庭兴奋地回忆起当时的一些细节。

  “书记一进我家大门,我就认出来了。可是我又纳闷,这还没过完年,省委书记怎么会到我家来呀。一紧张,竟没答上书记的问话。”郭兴庭笑眯眯地说,“我赶紧把书记请进了屋里,端上了热茶。书记详细询问了我家里的情况,还有家里的困难。我就都给书记如实‘汇报’了。”

  整整15年,郭兴庭家和附近的14户一直靠挑井水过日子。

  “每次挑水来回得15分钟,我们家一天得挑三四次才够家里用。夏天好一些,冬天一下雪,你不知道这水有多难挑。”郭兴庭说,“其实,村里很早就通了自来水,只不过我们这15户隔着109国道,挖公路通管子难度大,所以水也一直没有通。”

  “记者同志,你回去一定把我们家的感谢带给强卫书记,告诉书记,今年我赚了两万多块钱,现在自来水也通了,日子过得很好,让他别记挂。”

  “农户农田以自耕为主,主要种植油菜、土豆,再种些小麦供自家食用。目前土地流转和生产组织化程度都还比较低,仍处在家庭种植、传统生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去年上半年干旱,夏季多雨低温,油菜产量下降,质量不佳,有些农户到现在油菜籽仍未卖出,影响去年总体收入。”(《强卫写给互助县县委书记师存武的信》摘录)

  这两天,互助县东和乡大庄村的雷生梅正在给村里盖房子的一家帮忙。他的爱人陈万福还在外地打工。

  “你给人家帮忙盖房子,一天挣多少工钱?”记者问道。

  “不拿工钱,邻里盖房子,怎么能拿钱。不管是谁家盖,村里人都会主动去帮忙。”雷生梅说。

  “你家里吃水有问题吗?”

  “嗯。以前吃的是泉水,后来泉水干了就挖了井,吃了五六年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水井几乎每年都会干一次,干一次就重新挖一次,非常麻烦。是强书记来了,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呀。书记走了之后,县里的、乡里的干部都来了,给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说实话,这样的干部,我们才喜欢。”雷生梅说。

  “前些天,我才把去年的2000多斤油菜籽卖了。主要是因为当时价格太低了,本来想等等价钱涨涨再卖,可谁知一直没有涨。现在好了,村里设立了专门收购粮食的地方,价钱也不错。我们也就不用担心油菜籽卖不出去了。今年我家又种了5亩地油菜。”

  “虽然这几年一直实施‘阳光工程’,但由于培训内容如餐饮服务等只适用一部分人,我去的几家都因年龄、文化和能力问题未能从‘阳光工程’中受益,主要还是打小工、靠力气干活挣钱。再有就是如何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的问题,现在村里有经纪人或能人牵头的施工队,但组织化程度还不高,群众参与面有限,更多农民还是靠自己或三两结伴出去打工。”(《强卫写给湟源县县委书记蔡成勇的信》摘录)

  湟源县响河村的李贤梅是“阳光工程”受益者之一。

  2011年新年刚过,李贤梅就把在西宁的几家餐馆生意全停了,她决定回湟源老家创业。凭着多年经营餐饮业的经验,她在响河村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高原红农家乐。

  “看着都是经营餐饮,可城里的饭馆和农家乐还是有很大差别。刚开始生意很淡,也没有名声,来的客人自然也就少。”李贤梅说,“今年6月份的时候,县里的人就来找我,说要举办一个如何经营‘农家乐’的培训班,问我参加不参加。这个培训班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不仅见到了一些经营农家乐的‘高手’,交流了经验,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人家经营农家乐的好方法。抓服务、出特色、做农家菜,把真正的农家生活融进去,城里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个。”

  如今,李贤梅的农家乐已经小有名气。“现在湟源的旅游越来越热,我想今后要鼓励村里的人,带动他们一起搞农家乐,一起致富。”

  在响河村还有一件大事——今年5月,村里成立了“万林花椒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种植花椒。

  “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太多了,村里就剩下些‘老弱病残’,村里就是想通过合作社,把外面的人吸引回来,让他们回家创业,在家门口挣钱。”响河村党支部书记罗花婷说,县供销联社扶持村里1万元购买花椒幼树。

  “我走访过程中看到听到的一些情况未必全面准确,但可供我们研究工作时参考。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县乡干部多往基层跑,多和群众接触,多了解下面的真实情况,多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多做‘顺气、解结、纳言、化怨’的工作,这样才能使干群关系更融洽、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更牢固。”(《强卫写给互助县县委书记师存武的信》摘录)

  读了强卫书记的来信后,互助县委书记师存武感慨道:“我深深地被强卫书记的这种质朴方式和关爱之情所感动!强卫书记的来信字里行间体现出对老百姓真真切切的关怀,这更是对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种鞭策!”

  湟源县县长胡良云在学习“两封信”精神时谈道:“强卫书记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基层干部树立了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的榜样,朴素的民生情怀、拳拳爱民之心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干部最需要的。”

  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党委书记杨文奎在《学习强卫书记〈两封信〉心得体会》中写道:“不能忘记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手中的权力姓公不姓私,为民不为己。”

  民生无小事。正像强卫书记所言:农民群众关心比较多的就是自家的事情,儿子大了娶不上媳妇,子女学校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外出务工被拖欠工资等等。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看似虽小,但关系到一家一户的心情是否舒畅,影响到社会是否和谐稳定,都是我们干部需要了解掌握的。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8-11/18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