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济源现代农业示范区“百园”争艳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8-06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徐恒杰 袁赛男 通讯员 贾永贵

  记者前不久在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河南省济源市采访时了解到,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中,该市组建了四大班子领导组成的现代农业发展合力团,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定期研究重大问题,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出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奖补政策》等文件,指导引导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展;制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确定了“一城、两带、四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全市营造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来,该市扎实落实“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工程,围绕粮食高产创建、高效园艺、水产养殖、烟草生产等重点产业在全市筛选10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组织100名工作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结对服务,100个园区遍布全市各镇和农业生产重点村,为促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集约化打造“规模园”

  烟草是济源五大农业产业之一,也是王屋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济源市出台了促进烟草业规模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几十亩集中连片的规模大户到几百亩的烟草农场再到几千亩的烟草示范区,都进行不同程度的奖补扶持,对规模种烟区域进行水路配套,建设育苗、烘烤配套服务设施,使烟农自觉向规模区域集中,从而使烟草业成长为“两头工厂化,中间机械化”的现代产业。

  像这样的示范园区还包括粮食高产创建、休闲观光、水产养殖等产业。据统计,全县千亩以上的园区就达到20个,占100个示范园的20%。这些规模园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科技、基础建设、政策服务等的进一步集约,彰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示范效应。

  信息化扮靓“精品园”

  在济源市克井镇后沟河绿色蔬菜种植园,园区负责人原国兴表示,被列为示范园以后,该园区不仅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推广了标准化栽培技术,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而且启动了GIS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现在,该园区每个大棚都有自己的唯一性条码,只要在电脑上输入条码,就可以查找到蔬菜的“主人”。有了这个“身份证”,园区农民标准化栽培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不仅所有蔬菜被订购一空,产品还订单出口到香港市场。

  在蔬菜制种大棚中引入智能化控制技术,采用电脑进行温湿度控制;在标准化农田里采用全方位电子监控,农业技术人员坐在电脑前就能够了解庄稼长势,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土壤水肥情况……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了精准参考。

  标准化构筑“安全园”

  位于玉泉街道的济源市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经连续多年在省市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中守住了100%合格的目标,成了济源蔬菜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由于实行了标准化种植,各类蔬菜的技术标准上墙、入心,这个园区不仅合作社有生产记录,而且每个农户都有自己的生产档案,主要农事活动都一一记录入档。此外,合作社还要定期检查生产记录,对产品进行检测,真正实现安全高效运行的目标。据悉,在该市的100个园区中,80%以上实行了标准化栽培,有50多个产品获得了无公害、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

  走进食用菌高效生产示范园,记者看到一栋栋整齐的生产厂房和现代化的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50余名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有序作业,从原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挠菌到生产、包装一条龙作业,从一端进去的是玉米芯、麸皮等原料,另一端出来的已是包装精美的金针菇,不仅实现了金针菇的周年均衡供应,而且真正实现了农业的工厂化作业,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8-06/18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