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贺兰山下的现代农业航标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8-06  互联网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我国继山东烟台、河北昌黎之后,被国家批准的第三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被誉为世界优质葡萄种植的“黄金地段”。宁夏农垦集团近50万亩适于葡萄种植的土地正处于该区域的核心地段,截至目前,该集团已建成优质葡萄基地13.2万亩;建成了全区最大、年繁育3000万株种苗的葡萄苗木繁育中心,具备了繁育葡萄高端种苗(脱毒种苗和嫁接苗)的能力,最近3年累计为社会提供优质种苗6000万株;建成了高端葡萄酒窖、玉泉国际葡萄酒庄,所生产的葡萄酒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西夏王”商标今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该集团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取得的一个成果。

  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垦区竞争力

  该集团把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确立发展优质粮食、葡萄、有机水产、奶肉牛、外向型设施蔬菜、生猪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倍增工程,实现了用占全区3.4%的耕地,生产出全区11%的优质粮食;奶牛或母牛年单产最高达到10.3吨,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逐年攀升。与2009年改革前相比,集团总资产增长了6倍,生产总值增长了57%,营业收入增长了63%,净利润增长了20倍,职均收入、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42%和67%,整体实现了“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

  针对粮经、粮饲争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实际,集团紧紧把住确保40万亩粮食这条红线,把提高单产作为实现粮食增长的主攻方向,粮食总产实现连续8年增长,粮食商品率达到85%,亩产740公斤,高于全区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年繁制种面积6万亩,占全区面积的1/5,年提供良种3.2万吨,良种覆盖率达到98%,粮食生产优质化率91%以上;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攻关,小麦高产创建万亩方亩产581.5公斤,在全国农垦22个创建片中位列第一;玉米高产创建万亩方亩产1012.8公斤,在全国农垦34个创建片中位列第三,水稻最高亩产达846.3公斤,在全区处于领先水平,宁夏农垦成为了全区重要的良种生产基地和“优质粮仓”。

  在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建设上,农垦承担的“1城3镇30个酒庄”建设任务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在今后8~10年时间内,将形成17万吨的葡萄酒加工能力,实现葡萄产业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

  着力推进适水和文化旅游经济

  集团拥有湿地资源近30万亩,为使这些宝贵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按照湿地类型科学规划,宜种则种、宜养则养,推广“以渔改碱”、“以渔养水”及“绿色生态复合种养”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大水面健康养殖、湖塘健康养殖、池塘标准化养殖和稻(苇)田养蟹,适水产业面积突破10万亩,其中建成了沙湖3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大水面健康水产养殖基地,被自治区命名为“优质水产品示范区”,“沙湖大鱼头”成为自治区名牌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被评为第七届宁夏回族自治区著名商标;沙湖鹅(鸭)蛋、沙湖大闸蟹已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深度挖掘沙湖集湖泊、湿地、生物、沙漠多种地质地貌景观于一体的稀有特质,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沙湖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区、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湖泊、全国35个王牌景点和中国旅游百强景区,成为宁夏对外开放、交流和宣传的重要窗口和靓丽名片,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实现“三个翻一番”

  今年1月,宁夏农垦集团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集团抓紧制定了建设规划,计划到2015年,核心区率先建成,示范带动区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垦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完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65亿元,企业净利润将达18亿元。

  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中,集团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等节本增效技术和设备,购置新型高性能、智能化、复合作业机械,使农机规模和作业范围进一步扩大。集团积极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三示范”,良种、良法、良壤、良机制“四配套”。现在,集团7个农产品进入农业部质量追溯体系,新技术到位率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引领示范能力不断增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垦集团将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垦工业化、农场城镇化、旅游特色化进程,确保到“十二五”末实现“三个翻一番”(农垦生产总值、利税总额、职均收入翻一番)、“两个过百亿元”(农垦集团资产和收入双过100亿元)、“六大产业”倍增(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葡萄、水产、奶肉牛、生猪、设施农业规模翻番)的目标,努力将垦区建设成为引领全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样板区、促进人均收入的增长区和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8-06/18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