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谨防游资再设“姜”局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8-02  互联网

  袁赛男

  据报道,自2010年11月份以来,全国生姜价格整体呈下降走势。与2010年11月1日相比,2012年7月22日,生姜日均价降幅已经超过50%。以生姜主产区山东省平度市为例,现在姜价每公斤跌到了0.8元。“按亩产量1万斤算,每亩还亏了1000多元。”多数姜农进入了“越卖越赔,不卖更赔”的窘境。

  有道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曾几何时,生姜的价格急剧飙升,一时间,“姜你军”成为网络热词。面对“疯狂”的生姜,不少消费者只能望“姜”兴叹,直呼“伤不起”。现如今,姜价暴跌,终于让“菜奴”们长出了一口气,大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味道:忆往昔,你“姜”我一军;看今朝,却终究还是“姜”了自己的军。

  其实,不管是“你‘姜’我一军”,还是“‘姜’了自己的军”,在这一涨一跌之间,姜农却分毫未赚,反而血本无归。那么,到底谁是幕后的真正受益者?又是谁设置了这一“姜”局?

  毋庸置疑,市场运行有着内在的客观规律和独特的调节机制。想当初,看到2010年下半年姜价大涨,不少农民种植生姜的积极性陡然高涨,不仅仅是生姜的主产区——山东增加了种植面积,连河南、辽宁等地农户也开始大量种植生姜。在涨价预期下,农民盲目扩种,市场供给过剩,供大于求,自然无法逃脱暴跌的厄运。

  但是,倘若冷静观察这两年来姜价“过山车式”的迷障,就不难发现,“姜你军”当初之所以风靡一时,姜农现如今之所以陷入“姜局”,虽然也有姜农盲目跟风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游资的介入与炒作。游资对农产品的热炒,一方面提高了民众的消费压力,对我国的整体通货膨胀产生了助推作用;而另一方面也造成一种农产品短缺的假象,导致囤积居奇,带动了巨量“散户”跟风。不管是哪个方面的影响,游资炒作无疑都会放大生姜供求的“蛛网模型”效应,加剧价格波动,而受害者往往是处于产业链最末端的姜农。相对于游资而言,姜农抗风险能力弱,对市场供需判断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而错误地做出调整种植规模的决策,最终被迫承担绝大部分的损失。不少姜农甚至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压折了腰,赔个精光。

  不过,面对如今的“姜”局,游资已然选择“胜利大逃亡”,姜农也被迫成为游资撤离后的最后接盘人,损失惨重。资本天性逐利,此时退场也在意料之中,但是,切莫忘了游资不会躺在家里睡大觉,很难说它过段时间不会再度袭来,二设“姜”局,再次低收高售,扰乱市场。

  现在,“姜”局还只是姜农的僵局;如若处理不当,势必蔓延扩散,导致我们整个农产品市场交易陷入僵局。为此,我们亟须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一方面,政府应出手打破“姜”局,输血托底,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切实保障姜农合理的收益。另一方面,要在依法严厉打击游资炒作的基础上,加强金融立法和金融监控,用经济的手段挤压游资的炒作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鲜活农产品、小宗农产品市场监测、发布平台和调控机制,解决好小生产面对大市场的矛盾,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事实上,面对“姜”局,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局中人。正如那首歌所唱,“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需要多措并举,狠狠地“将”上游资一军。惟其如此,才能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轻松一些,让农民的菜园子种得更放心一些,让老百姓的脸上笑得更灿烂一些。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8-02/18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