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打造坚实的基层战斗堡垒

网友投稿  2012-07-30  互联网

  本报采访组

  在革命圣地延安市的延川县梁家河村,几孔简陋的窑洞依山而建,洞口上方的一块花岗岩石头上刻着“为人民服务”的字样,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这是当年北京知青下乡插队时的住所,后来知青回城了,这里变成了村“两委”办公、开会的地方。

  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石春阳说,过去除了借用知青住过的窑洞,村委会还在村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办过公呢。

  “现在村部不光有了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还有接待室、医疗室、书屋……设施齐全,要召集党员和村民开个会也方便多了。”坐在宽敞明亮的村部会议室里,石春阳颇多感慨“过去村里连个活动场所都没有,老百姓叫我们‘皮包村委会’。”

  “公章随身带,办公靠膝盖,上班打游击,开会在野外。”梁家河村的情况可以说是前些年全国部分村级组织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还有10万个建制村没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还有更多的村子虽然名义上有场所,但十分简陋,难以适应党员和村民活动需要。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2006年初,中组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抓紧解决部分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的通知》,决定采取由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专项补助和党费予以支持的办法,集中解决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

  由中央拿出专项资金,地方财政全力主导,直接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

  对于这项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明确要求:到2010年底,基本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提出:“要加大基层组织建设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使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

  让农村的老百姓看到党支部的旗帜

  ——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不是装点门面,而是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在最基层的根扎深扎牢。

  “你们村委会连个‘窝’都没有,还在小学校跟娃们争场子,怎么带领老百姓奔小康?”前些年,每当听到这样的嘲讽,江西省南昌县八一乡新坊村党支部书记姜国伟,总是无言以对。

  姜国伟的尴尬,许多村干部都深有体会:村里没有活动场所,不是一件小事,直接影响村子的形象,影响村级组织的威信和凝聚力。

  陕西省商南县委书记陆邦柱说:“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村级组织连几间房子都没有,连个挂党旗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当然,修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又不单是为村干部解决办公场所,更是为了打造一个服务平台。没有这个平台,村干部和党员为村民服务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江西省吉水县文峰镇低坪村村支书彭润根对此深有体会:“以前村民之间有了矛盾,都是跑到书记家里辩理,调解得不好,双方对骂起来,书记老婆就往外赶人:‘你们要吵到外头去吵,我家不是你们骂人的地方!’”

  “村干部没有个正儿八经的办公地点,公章都放在家里,有时下地干活去了,老百姓找了这个找不到那个,想盖个章都很难。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江西省新干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邓震宇说。

  还有一些村子,各种文件、合同,包括入党申请书等档案无处存放,只能是谁当村书记就放在谁家里,给村级工作开展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埋下隐患。

  陕西省延安市委组织部部长卢力群说:“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到来后,场所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村民医保社保手续的办理,对党员和村民的培训教育等,都已经采用数字化的手段,如果缺乏起码的场地和设备,工作根本就无法开展。”

  更为重要的是,缺少活动阵地,使得党员很难聚到一起。有的村子甚至连党员会议都不能正常召开,党组织活动搞不起来,直接导致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甚至连新党员发展都处于半停滞状态。

  凡此种种,无不表明一个道理:在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良好的工作机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软件”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如果缺少了活动场所这个“硬件”,基层组织同样很难正常运转。

  “要让老百姓能够看到党支部的旗帜,要让农民群众有说话办事的地方。”吉水县委副书记胡小勇在接受采访时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搞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就是让党员有一个“家”,让支部有一个平台,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一定要建设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这样才能把党中央的决策更准确顺畅地传达到最基层的村里,传达到农民那里。

  场所建设,钱从哪里来?

  ——财政主导,各方支持,确保场所“建得起”。各地政府在舍得投入的同时,秉承着共同的原则:一不举债建设,二不增加农民负担。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势在必行,但难度也不小。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硬碰硬的资金问题。几乎全国每个省都有成千上万个村子的活动场所需要建设或者修缮,这笔投入从哪里来?

  2006年,这项工作启动之初,中央财政和中央管理的党费就投入17.5亿元,按照不同比例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给予补助。2009年,在首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中组部、发改委、财政部又联合下发通知,下拨专项补助资金,启动第二轮建设计划,要求到2010年每个行政村都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两轮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山东、福建等地都把这一工作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进行严格的考核评比;湖北省委成立了领导小组,把场所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尤其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各地分别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近六年,全市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23个,其中市财政专项扶持资金590万元。”丰城市委书记杨玉平说,“市委对每个活动场所建设实行‘一名领导抓点、一个部门包村、一家企业联建’的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帮助解决场所建设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仅去年,各领导干部、包村单位先后下村指导603次,扶持场所建设资金163万元,确保了建设任务达标。”

  财政主导,各方支持。丰城市的筹资方式,也是全国各地普遍采取的办法。

  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田晓东说:“为了最大限度弥补场所资金缺口,我们采取市县财政补贴一点,村集体资金拿出一点,建设税费减免一点,包联部门帮扶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各级党费奖补一点,上级部门补助一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

  “省里原本定的场所面积标准是90平方米,主要用于开会。”陕西省委组织部副处长陈晓勇告诉记者,“但现在看来,场所不只是开会,还要承担教育培训、农家书屋、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这样90平方米就不够用了,资金也需要多一些。”

  尽管各地的建设资金来源不尽相同,但一个共同点是:政府舍得花钱。秉持的共同原则是:不向农民摊派,不增加乡镇、村级债务。

  目前,经过两轮建设,各省已经基本实现活动场所全覆盖,并且开始发力解决一些村子场所落后、不完善的问题。

  商南县在164个村实现活动场所全覆盖后,还有近一半村的活动场所不达标。为此,县里决定每年拿出200万元,支持20个村的活动场所建设,连续4年,加上其他一些项目资金,解决80个村的场所升级改造问题。4年800万元,对于商南这个每年财政收入只有2亿元的国贫县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同时,有了场所之后,还要考虑维护管理的费用。记者看到,在《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基本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之后,从2012年起,每年按全省建制村的5%确定维修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数量,每个村按5万元安排补助经费,所需经费由省、市、县按2∶3∶5的比例承担。

  陕西省黄陵县委组织部部长王曦告诉记者,黄陵县把场所建设和远程教育工作相结合,为此,县里建立了待遇激励机制,从2011年7月起,为全县191个村和8个社区的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每人每月发放50元补贴。

  建设没有“围墙”的村部

  ——“一室多用”,村部不只是办公场所,更承载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教育培训等复合功能,向所有村民开放,而不是干部一走就关大门。

  2011年3月,时任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的余欣荣来到南昌县八一乡新坊村,参加“民情家访”活动。在新修缮的村部会议室里,余欣荣听到村民反映修路、建房、治污、保洁等8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并承诺会给村民满意的答复。

  这样的访民情活动,自南昌兴起,如今已在江西全省推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探访社情民意,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则为这一活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建好场所是基础,用好场所是关键。利用场所听民情,这只是充分发挥场所作用的一个方面。在场所“怎么用”这一问题上,各地做足了文章。场所不仅成为村干部办公、开会、党员活动场所,而且成为了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工作的综合阵地。

  延安市近两年在全市推广“治沟造地”工程,推平山间沟壑,造出万顷良田。2010年,在延川县梁家河村新修缮的村部里,围绕这一工程,村里先后几次召开了会议,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研究制定了相关方案。最终,村里整理出了800亩沟坝地,用于种植覆膜玉米,如今这已经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场所的便民服务功能体现得更为明显。“现在村部的设施很齐全,办个低保啊,大病救助啊,这些手续在村里直接就办了,老表们再也不用跑到县城里去了。”新坊村村支书姜国伟说。

  在商南县城关镇任家沟村村部,记者看到,这里超市、幼儿园、卫生所、停车场、娱乐广场等一应俱全。村支书汪裕礼告诉记者,村民经常到广场来敲敲锣鼓,或者唱唱歌跳跳舞,村部里办了超市,老百姓购买生活用品,就不用出村了。

  新干县岭背村把村部和产业协会建在了一起。这里种植香菇的村民很多,但以前都是各家各户搞,价格不一,甚至相互压价,后来村里利用活动场所建起了香菇协会,统一购销,村民从中受益不少。

  教育培训是活动场所最为突出的功能之一。绝大多数场所里都设有远程教育中心和农家书屋,村里利用农闲时节请专家来村部给农民搞讲座做培训,帮助农民找致富之路。江西省分宜县新楼村请农业专家到村部给村民讲课,场场爆满,许多回乡青年就是在这些讲座中学会了种养技术,收入比外出打工还高。村里的养猪大户黄冬岳,开始时只能养10头母猪,经过培训后,掌握了养殖技术,现在已经养了100多头。

  各种服务,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看到了效益,因此,对村部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低坪村村民李仁富在村部里面一边翻着报纸,一边对记者说:“现在老表们在这里开个会也舒畅,有个什么事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一下。闲了还可以来看书看报,学学科技知识,多好!”

  “我们的村部面积1600平方米。其实一开始县里并没有要求建这么大,但老表们要求建得大一点、好一点。”新楼村支书黄小荣说。因为在村民看来,村部不是给村干部们建办公室,而是给全体村民建一个致富活动中心。

  “打造没有‘围墙’的开放式村部。”江西省委组织部农基处负责同志说,“村部不是衙门,村干部一走,大门就关了,那不行。要让党员群众成为主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方便群众,各地对场所建设的选址都有明确要求,必须建在交通方便的中心地带。“以前村级组织主要抓计划生育、催粮催款什么的,离群众远一点,怨声也听得少一点。但现在要做好服务工作,村部必须建在离村民最近的地方。”丰城市尚庄街道党委书记熊震宇说。

  熊震宇所说的这种变化,事实上正体现了新形势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随着农业税的全免,惠农补贴的增加,基层组织需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功能也应随之发生变化。

  江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伟东说:“过去,村级党组织主要任务就是催粮催款,在群众中威信有所下降,现在要通过服务群众,通过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关心老人、妇女、儿童,把威信重新树起来。”

  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战斗堡垒

  ——有了活动场所,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了,活动多了,素质提升了,影响力增加了,带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壮大。

  出河南,入陕西,途经的第一村是商南县的桑树村。这个2006年人均收入只有1700多元的村子,如今人均收入已达8500多元。

  村民收入的增加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而产业发展则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之后带来的变化。

  “2006年时,村里没有一个产业大户。”桑树村支书殷书康说,“后来村部有了场地后,我们经常请专家来做讲座,搞培训,现在食用菌、地膜花生等产业都发展起来了,老百姓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村里的党员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他们带头学科技,参加产业协会,研究市场,联系大户,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在村部培训教室的墙上,贴着一张党员帮带群众的任务表,许多产业技术通过“党员—大户—群众”这样的链条传递辐射下去。村里的养猪大户刘前国,几年前还是救济对象,后来在党员的带动下,开始学养猪,现在规模已经达到500头,还被选为镇人大代表。

  “村里活动多了,群众就靠过来了。”殷书康说,“看到党支部能带来致富本领,村民要求入党的积极性也高了。”

  “零距离”产生“凝聚力”。类似桑树村的故事,我们在采访中经常听到。各村以村部为平台,搞党建工作,培训党员,服务群众越来越周到,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得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坚实的战斗堡垒。

  丰城市尚庄街道洪塘村的闫兆祥是一名80多岁的老党员。他以前在当地的煤矿工作,村里建了场所后,他的组织关系也转回了村里。“村里经常组织党员活动,我今年参加了4次,觉得党组织对我很关心很照顾。”闫兆祥说。

  在胡锦涛总书记曾两次前往调研的陕西省安塞县侯沟门村,记者看到,村部成了一个党的理论培训、党员干部教育的示范基地,设有图书室、投影室等,总书记来村的影像资料、给村民的复信、重要批示,以及中央各项文件等,在这里都可以查阅、学习。

  “除了日常的党课、会议等党员活动,各村更注重通过培训,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感染着身边群众向党组织靠拢。”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说。

  “没有产业,不能带领村民致富,村民就不会认同你村干部。”南昌县向塘镇丁坊村党总支书记杨月标说,“我们经常搞养殖培训,我带头办了个养猪场,目前存栏4000头,示范带动,让农民学习。”

  在新楼村,记者了解到,这里以前很少有村民写入党申请书,每年只有一两份,但如今情况大不一样了,仅今年上半年,村支部就收到了39份入党申请书。

  分宜县水北村的养猪大户刘小建就是受感染的群众之一。一直外出打工的他前几年回乡之后,缺少谋生手段,后来在村部听了养猪培训课后,找到村党支部,希望村里支持他养猪。村里就帮他联系了广东的生猪养殖企业,让他去学了半年,又帮他申请了小额贷款。如今刘小建养猪规模已达100头,一年收入近10万元。他今年年初还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即将结束吉水县低坪村的采访时,村支书彭润根几句简单的话令记者深有感触。他说:“有了村级活动场所,老百姓就聚拢过来了,一起学技术,一起上党课,我们村干部也一门心思想着为大伙儿做点事。如果每个村子的事情都做好了,老百姓都富起来了,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繁荣昌盛。”

  这正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核心意义所在。

  (采访组记者:夏树 申保珍 文洪英 常永平 赵经平 赵洁)

  

  

  陕西省黄陵县隆坊镇古路村功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30/18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