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京平高速一路向东70公里,有一个两山相夹、风景秀丽,名叫北寨的小村庄,每天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让这个大山深处的弹丸之地热闹非凡。
吸引这么多市民争先驱车前往的,就是群山环抱的果园中,那挂满枝头红得醉人的红杏。
北寨村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坐落在一条窄长的峡谷中,延绵十几公里,两边高山耸翠,鸟语相应。全村共有215户,668口人,总面积2.2万亩。
“北寨村不仅有秀美的风景,还有悠久而厚重的红色历史。”南独乐河镇韩副镇长介绍说,“抗日时期,这个村子就有‘铁北寨’之称,是当时方圆几百公里极为有名的抗战堡垒村。即使经过这么长时间,现在还能在有些山石上找到当时留下的弹痕。”顺着韩副镇长手指的方向,笔者看到村委会对面的山上,依稀可见石头垒起的工事。
据介绍,北寨村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在抗战时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南山村、鱼子山村一道,构成了抗日的三大堡垒村,形成了“铁北寨”、“铜南山”、“打不垮的鱼子山”这一光辉的集体历史形象。
正是延续和发扬了这种大无畏精神,地处大山深处的北寨村民,在和平年代又通过将这小小的红杏做成名扬首都的产品,延续了骨子里的红色情结,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红杏之乡,一步一个脚印唱出了一曲红色经济大戏。
目前,北寨村的红杏种植面积已近万亩,达50余万株,其中树龄在10年以上进入盛果期的就有10万余株。2011年,全村销售红杏140万斤,销售总额840万元,户均收入近3万元,人均收入1.08万元。全村有30户红杏单项收入在6万元以上,单户收入最多的达12万元。
因地制宜,培育“北寨红杏”特色果品
北寨村三面环山,丘陵连绵,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这里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有效积累,且土壤为中性偏酸性的沙壤土质,含有较丰富的有效磷等多种元素。据果树专家介绍,这样的气候环境土壤非常适合红杏的生长。这也就不难理解,红杏在北寨这一地区,为何已经繁衍了近百年。据悉,早在二十世纪初,北寨人就在野生林发现了这一品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利用嫁接繁衍等手段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出了现在的“北寨红杏”。
酒香不怕巷子深,深山中的“北寨红杏”,以其质优味美,赢得了专家、市民的喜爱和认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寨红杏”被北京市果品品种评审委员会,确定为北京市名、特、优农产品。2004年7月,“北寨红杏”又以其漂亮的外观和独特的口味,在“北京名果大家评”(杏专场)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一名。2008年,“北寨红杏”被北京市果树产业协会和北京市果树学会,联合认定为“北京市唯一性果品”。目前,“北寨红杏”已被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果树技术培训教材》。
以杏为媒,推进“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北寨因红色历史而闻名。如何利用好这份沉甸甸的资产,带领人民增收致富,是区、镇主管部门工作的主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红色旅游+红杏产品”的模式成效明显。“红杏是红色历史的传承和发扬。”一位长期研究“北寨红杏”的专家认为,“历史的积淀、红杏的品牌,为民俗旅游注入了生动的文化内涵。”
“‘铁北寨’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份传承,更是一种砥砺。”北寨村一位负责人这样阐述,“我们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希望给游客带来对历史的缅怀,更希望引发大家对事业、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立足于“红色历史”和”北寨红杏”,该村的“红色旅游”风生水起。目前,全村已有民俗旅游户20多家,可同时接待400多人就餐、200多人住宿。为发展红色旅游,区镇主管部门加强了旅游接待户的培训,保证一家有一位“红色历史”讲解员。同时,北寨还开发了一个占地近千亩的红玫瑰园,与万亩红杏交相辉映,为红色旅游增添了新景观。
营销驱动,拉动红杏产业效益攀升
有了好产品,北寨人并没有停下探索和追赶的脚步,他们注册了“北寨红杏”商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设计统一包装箱,推广果品分级包装销售,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由于“北寨红杏”产量有限,又是北京市唯一性果品,客商为购得正宗“北寨红杏”,都慕名上门采购,在村里自发形成了一个市场。“目前,我们的红杏销售基本不用出村,村民在家里等客人就行了。”北寨村委会一负责人说道,“产品供不应求,甚至有客商年初就开始下订单。”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每年在建党纪念日到来之际,”北寨红杏”采摘节都会如期举行,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1届。今年,北寨为进一步发展红色经济,将采摘节升级为红杏文化节,将追忆红色历史和品红杏有机结合,打造红色品牌。据统计,2011年第10届红杏采摘节期间,北寨共接待外来观光采摘的游客近4.5万人次,采摘收入160万元,餐饮、住宿收入90万元,推进了农旅融合发展,为实现发展红色经济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刘显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