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培奇 通讯员 胡楚强
6月13日中午,河南省方城县赵河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试验区的蔬菜大棚里。一个个两三斤重的袖珍西瓜悬挂在藤蔓上,煞是惹人喜爱。四名学生模样的瓜农蹲在一起,讨论如何判断西瓜熟了。
看到记者拿着相机进大棚拍照,一名女学生连忙走过来自我介绍:“我是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大三学生田敬蕊,和学院里其他8名同学在这里承包了6个大棚,我们自己全权负责从整地、播种、育苗、管护、收获到销售的全过程。”
“学校今年2月与试验区签订协议,成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我们9个人就自告奋勇地来了,因为我们都想成为职业农民。”
“到基地来,就是为了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眼下,从中央到地方都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培养一批‘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再说,职业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也逐步提高了。内乡县的秦英林就是俺们校友,他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获得者,还参加过温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的基层群众座谈会呢!”蹲在一旁的创业团队队员牛旭旭自豪地说。
“在这里,我们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亲手种出了辣椒、西红柿和黄瓜;在这里,我们学会了经营和管理蔬菜大棚,将自己种出来的菜推销了出去。由河南农大豫艺种业培育出的彩虹西瓜在咱们大棚里结果,一个西瓜能卖20元。”田敬蕊说。
“我们是今年2月开始在这里创业的,也是全南阳市首批自己承包土地,负责播种销售全过程的在校大学生。当时,甚至连劳动工具都是借用的。4月,下雨了,大棚里进水,我们用盆子往外舀水。菜该上市了,我们还要自己卖。牛旭旭和王刚借了村里的三轮摩托车,满载辣椒、西红柿和黄瓜等蔬菜,到周边村里叫卖。”创业团队队长王朋朋对创业的辛苦如数家珍,“早上3点多就起床,要把菜装运到县里马巷蔬菜批发市场。中午,天再热,都要守着大棚看蔬菜。晚上,也要轮流在这值夜班。”
“田敬蕊她们明天还要到南阳市城区和方城县各大超市,洽谈西瓜进驻超市的问题。”王朋朋告诉记者,“我们走的是礼品西瓜的路子,所以价格卖得高,局限性也大。这要靠我们自己去想办法开拓市场。”
“大学生来我们试验区蔬菜大棚创业实习,我们都是全力支持,十分欢迎的。”赵河镇党委书记余瑞平说,镇里在住宿、交通等多方面来扶植他们创业。因为大学生在这里承包大棚,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当地村民科学种植,而当地村民给他们传授经验,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