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振兴发展农业教育<br>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网友投稿  2012-06-18  互联网

    回良玉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国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国务院首次发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突出农业科技教育,全党、全国上下对农业科技认识空前统一,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去年年底,我们以国务院名义首次表彰了300名农业科技人员。今天,我们又在安徽省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科技教育改革发展。这必将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三化同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要方针。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农业“八字宪法”到农业“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的重要论断,从“科教兴农”战略的提出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的方向指引,每一次农业科技教育重大理论的提出,都会带来农业科技教育实践的一次大的飞跃,都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地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我们明确了“三化同步”的指导原则,确立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规划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要求,部署了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培养新型农民的重点工作,出台了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的保障措施。我们启动实施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加大了“211”、“985”工程对涉农高校的支持力度,强化了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支持。在中央大政方针指引下,我国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培育和推广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促进了主要农作物单产提高和品质提升;研发了禽流感、猪蓝耳病等一批动物疫苗和健康养殖技术,保障了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育种专家袁隆平、李振声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二是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基本建立,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大范围开展统防统治、跨区机收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大规模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科技进村入户等科技专项活动,有力促进了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农业人才培养取得新的进展。农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快发展,培养了大批农业科研和推广人才;大规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农民1亿多人次。我们在耕地资源减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国际市场剧烈波动的复杂背景下,能取得粮食生产“八连增”和农民增收“八连快”的骄人成绩,农业科技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我国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结着全国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固然可喜可贺,但今后面临的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一方面社会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持续增长,对质量、生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转移、农业生产和流通成本快速上升、耕地刚性减少、水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国际农业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占据优势的强大压力。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供求不平衡日趋加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大豆和食用油主要依靠进口,水稻、玉米、小麦三大谷物从去年开始转变为净进口。加强国际贸易,进行品种调换是完全必要的,但我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粮食不能保持较高的自给率,要出大的问题。我国农业要破解发展难题、突破瓶颈约束、参与国际竞争,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重大创新成果不足、应用转化效率不高、科技体制机制不顺、人才教育培训能力不强的问题相当突出,特别是产学研、农科教脱节,科研领军人才缺乏,农业院校优秀生源短缺,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挑战和隐忧。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深刻阐明了农业科技的战略地位,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特点,对农业科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这是一个谋全局、打基础、管长远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动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科技教育发展之路。下面,我简要讲几点意见:

    第一,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为宗旨,准确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事关农业稳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农业现代化的前沿技术领域、农业科学技术长远发展的基础研究领域,确定一批重大选题,集中资源和力量,力求取得突破性重大成果。当务之急是攻克种业科技难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

    第二,以主体多元化、服务优质化为方向,全面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农业科技最终发挥作用必须进村入户,这是目前的一条“短腿”。要充分调动各类农技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共同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方便实用的农技服务,合力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要坚持公益性定位不动摇,确保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机制得到健全、职能得到加强、能力得到提升、扶持得到强化,使基层农技推广的服务能力和综合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要加大鼓励和支持力度,调动科研教学人员从事农技推广的积极性。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农技推广的生力军,要大力培育、积极支持,为他们开展农技推广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以科技资源整合为重点,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众多,科技人员数量很大,蕴藏着极大潜力。要加强农业科技顶层设计,优化全国农业科技布局,在推进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在深化协同创新上做文章,着力打破部门、区域、学科和单位界限,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创新完善农业科技的立项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形成既符合科学研究规律又有利于与生产实践结合的正确导向。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创造有利于科研人员安心工作、潜心钻研的良好环境。

    第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农业教育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要把发展农业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优先位置,优化教育结构布局,突出农业行业特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农业教育整体水平。要全面提高高等农业教育质量,从经费投入、学科建设、课题、招生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综合性院校尤其要强化对涉农专业和学科的支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支持,努力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农业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把优势学科发展好、急需学科建设好、新兴学科培育好。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中学生报考农业院校和涉农专业,鼓励和引导优秀大学生到农业农村就业创业。

    第五,以保障农业后继有人为目标,大力培养新型农民。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谁来种地”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要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部分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尤其要抓好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的免费农业培训和创业辅导扶持,留下一批爱农、懂农、务农的后继者。加快建立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策引导,创新培训模式,鼓励多方参与,加大各类农村人才计划和工程的实施力度,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带动、创业扶持等多种途径,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高度重视和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领办创办农业企业或家庭农场。

    第六,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力度。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公益性、基础性特点决定了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农业科技作为公共财政的支持重点。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教育,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格局。

    第七,以互利共赢为出发点,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在信息、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关起门来搞创新是没有出路的。要全方位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丰富的国际农业科技教育资源,实现在更高起点上的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要在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业科技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推进国际合作交流主体多元化,努力形成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民间等多方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第八,以多方协同参与为核心,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氛围。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今年的中央l号文件精神上来,切实把农业科技教育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强各方协作配合,建立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学科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机制,努力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协同中凝聚力量,在行动中相互支持。要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有利于中青年人才成长的使用、评价、激励机制。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营造良好学术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新成效,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

    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够开辟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广阔道路,开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崭新局面!

    (此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012年5月31日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6-18/18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