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琪
麦收时节,焚烧秸秆现象在各地又习惯性地出现,不但造成空气污染,航班延误,还引起一起特大车祸。据报道,日前在宁洛高速安徽蒙城段发生的连环车祸,造成11死59伤。虽然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中,但当地百姓怀疑与当地焚烧秸秆产生烟雾影响司机视线有关。可见焚烧秸秆的后果有多严重。
秸秆是个好东西。这在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对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用途越来越广,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深入。秸秆以现代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包括秸秆压块成型,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燃烧功能,取代烧煤烧柴;秸秆可以发电,既缓解农村能源紧张,又有利于保护生态和资源;农作物秸秆可以转化为气体燃料,如沼气、水煤气等。秸秆通过青贮和氨化处理可以作为饲料,秸秆还田也可以作为肥料,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与生物性能,还可以盖田保土保水、使作物产量逐年提高。
秸秆用途如此广泛,为什么每到麦收季节各地还会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难道是农民不知道秸秆的诸多用途?依笔者看不完全是。这些年来,关于秸秆的用途,以及焚烧秸秆的危害,各地都加强了宣传引导和知识的普及,不信到农村走一走,能看到许多这方面的宣传口号,比如“焚烧秸秆可耻,利用秸秆光荣”、“谁用秸秆谁受益,谁烧秸秆谁受罚”、“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秸秆还田肥沃土地”等,还有很多很多,无法一一列举。这些都说明,对于这项工作,有关部门宣传工作做得的确很到位、很扎实。
宣传工作做到位了,并不意味着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每至麦收时,便有狼烟起。焚烧秸秆现象在各地时有出现,且成了每年“三夏”的一个顽疾。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烧秸秆怎么办?网上有个帖子,题目是《我是农民,我为什么要烧秸秆?》,他说,“如果不烧,就要运出来,就需要牵扯到人力物力财力。试问,缺少劳动力的当今农村,我为什么要搭上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多做这些事?”而《扬子晚报》则报道说,“夏收季节,割完小麦就要种水稻,农田腾茬时间很短,而大量的秸秆要自己处理,他们顾不上;秸秆的收购价格太低,他们觉得不值;目前农村里劳动力有限,青壮年外出打工,即便农忙返乡,也只是请假几天,一收完麦子就匆匆赶回城里,将秸秆还田,他们觉得既费时又费力。”
由此可见,我们不该一味地将焚烧秸秆的板子打在农民身上。有句俗话说得好,“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们现在是为农民关上了焚烧秸秆的大门,但解决秸秆问题的那扇窗户,很多地方打开了,但仍有一些地方或是只告诉农民有这扇窗户,或是半开半掩,没有保持通畅。上周在江苏省淮安市召开的“全国户用秸秆沼气现场经验交流会”让我们看到完全打开这扇窗户的美好前景,会上交流讨论的诸多问题,包括如何解决沼气原料短缺与秸秆废弃的矛盾、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制沼技术、建立长效机制创新配套服务体系等等。总之,走科技创新之路来拓展秸秆新用途,对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秸秆用途广,烧了多可惜。也许过不了几年,秸秆会在很多地方都成为抢手货,农民们在盘算一年的收入时,会把秸秆的收入也记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