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孙伟丽
“六一”儿童节将至,丰富多彩的儿童读物依然是中国家长们希望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我国未成年人课外书阅读量近年来不断上升,从事少儿读物出版业务的出版社也达到空前的520余家。
据开卷图书市场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书店图书零售市场整体码洋规模同比增长5.95%,而少儿图书的增幅远超平均值,达到11.6%,是销售增速最快的板块,成为拉动图书市场上行的主力军。儿童文学专家指出,在市场繁荣的背后,少儿类图书仍有不少隐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根指出,面对快速发展的儿童文学市场,我国儿童文学内容同质化、跟风出版现象严重,原创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目前已成为儿童文学出版大国,拥有3亿多青少年阅读群体,但孩子们的阅读选择仍以“老面孔”居多。
记者在北京一家大型书店的儿童图书专区看到,推荐图书榜上摆放的大多为进口图书,本土原创少儿图书只占少数,且多为再版图书,真正的原创新书寥寥无几。
一名儿童图书编辑告诉记者,现在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出版市场风险较大,出版社更倾向于直接引进当代国外儿童文学畅销书,或对已有的畅销儿童文学经典进行重组。市场上常常会出现“世界童话故事大全”“XX作家短篇童话精选”等字样的重组出版图书,这导致大量童书内容同质化,孩子常常感到“新书不新”。
《哈利·波特》中文版责任编辑王瑞琴表示,自从《哈利·波特》在中国引起阅读潮,“鸡皮疙瘩”系列图书等引进版图书在中国市场获得认可,少儿图书市场一度变成引进版图书一统天下的局面,引进版图书的版权之争也一度进入白热化阶段。
除了内容同质化,儿童读物跟风现象也十分突出。《哈利·波特》在中国走红之后,许多出版社纷纷开始跟风出版魔幻类图书,一些作品的腰封上还打上“中国的《哈利·波特》”等广告语,内容上更处处模仿国外作家的笔法。
王瑞琴认为,中国目前还很难出现《哈利·波特》一样的图书。“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作家文笔不行,而是因为很多作家和出版社过于急功近利,很难做到像罗琳那样潜下心来读书、研究、思索、创作。”
“《哈利·波特》之所以成为一代青少年的经典作品,正因为其独具的原创性,而中国的大量魔幻小说还在亦步亦趋地跟风。”王瑞琴说,中国作家还应创作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不要总模仿国外的魔幻小说,要多创作贴近中国孩子现实生活的作品。
“原创力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少儿图书数字化进程的瓶颈。”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认为,在数字化出版时代,“内容为王”仍然不过时。
“现在国内少儿图书缺少原创,新人新作还不多。出版业未来还应重视新作家的发掘,多出原创精品。”白冰认为,真正优秀的原创图书,借助数字化工具,可以轻松实现全媒体开发,获得更好的市场反响。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一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为何到21世纪的今天依然能风靡全球?”在白冰看来,这既是文学的魅力所在,更证明了其天生的“电子化天赋”。他认为,《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内容天生具备多媒体化的潜质,适合通过多种载体,以多种呈现方式进行表达。
王泉根将中国儿童图书出版的现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精品少。在他看来,儿童读物并非“小儿科”,而是传播真善美、播撒想象力的园地,是关乎中国未来命运的“大教育”。
然而,我国目前经过专业、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培养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极其匮乏。王泉根指出,在介绍儿童文学作品时,很多语文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解难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