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放心菜”:“西部菜都”的金字招牌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5-29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刘艳涛 见习记者 张艳玲

    从菜市场买回来的新鲜蔬菜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蔬菜流通过程中是否被人为添加化学药剂?为保证全家人饮食安全的重庆市民陈女士每每会担忧这些问题。

    随着蔬菜安全问题不断曝光,像陈女士一样担忧的市民不在少数。而被誉为“西部菜都”的重庆潼南县正在用行动打消人们的疑虑,逐步塑造起了潼南放心菜的“金字招牌”。“潼南绿蔬菜,就是无公害”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群众由衷的赞赏和信任。这一切都是源于潼南县始终将蔬菜质量安全视为产业发展的生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近日,记者走进地处重庆市西北部的潼南县,深入探寻“西部菜都”的蔬菜质量安全控制之路。

    怎么种?规模化、标准化是基础标准化生产面达90%

    白萝卜、茄子、白菜、西红柿、莲藕等都是潼南县蔬菜的主打品种。怎么才能保证全县近百万亩蔬菜安全质优曾经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潼南县蔬菜产业发展局局长刘良伟说:“实践一再证明,不管是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社,或是传统农户,规模化生产都是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的基础。只有规模化生产才有利于各个生产环节标准化,才能使蔬菜种植可控、透明,才能种出‘放心菜’。”

    潼南县蔬菜产业发展局副局长米月茂告诉记者,潼南县在这上面花了大力气,整镇、整村的实施土地整治。目前已经集中成片整治土地24万亩,全部成为蔬菜基地。潼南县通过统筹财政资金、引导调动社会闲散资金、银行资本向蔬菜产业聚集。在全县12个主要基地做到“基地建到哪里,路、水就通到哪里,猪场、沼气就配套到哪里,现代农机就推广到哪里。”

    引进实力雄厚的蔬菜生产和流通龙头企业,形成万亩级的大型蔬菜基地,是实现规模生产必不可少的方式。但对于大量分散种植的菜农还不能实现土地流转的情况下,怎么才能实现规模效益呢?潼南县126个蔬菜专业合作社给出了答案。推动蔬菜种植由涪琼两江流域坝地向坡沟地扩展,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实现了传统小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太安镇作为潼南县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之一,更是将潼南蔬菜种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集统筹城乡改革、现代农业示范、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建设是我们发展蔬菜等农业产业的方向。”太安镇党委书记黎婷说,园区已经从20平方公里规划拓展到50平方公里,规模流转土地2.2万亩,已建成5万头生猪养殖、万亩蔬菜基地。整合资金近亿元,实施道路、排灌、土地整治等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

    怎么选种、怎么施肥、怎么浇灌、怎么进行虫害防治,如果回答好这些问题,蔬菜安全就有了标准。潼南县针对不同的蔬菜品种已经制定了29个相应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管理标准62个,全县标准化生产面达90%。

    有了标准,还不够。为了把标准化生产落到实处,潼南县提出了“技术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记者在潼南县桂林无公害蔬菜基地采访时就亲历了先进生物技术的神奇效用,菜农在蔬菜专家的指导下,采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工程GPIT高新技术成果——那氏778诱导剂和脱水杀虫法灭虫,对蔬菜危害大且普通农药很难杀灭的菜青虫、大毛虫、蜗牛等害虫,达到厌食、脱水的效果,直至慢慢死去。

    记者探访了重庆市各大超市、菜市场,都可以看到产自潼南的无公害蔬菜身影,因其新鲜、无公害而被市民亲切称为“露水”蔬菜。

    怎么管?严把农资“五关”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100%

    对于蔬菜安全的行政监管,刘良伟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宣传引导,“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县里不仅成立了蔬菜质量安全监督所,还在各镇街道单设蔬菜办,专业村(企业)配备专(兼)职质量监督员,形成了完整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抓好源头控制,切实强化蔬菜生产投入品监管,严把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的质量、准入、进货、销售、使用‘五关’,建立进货报验制度,设立专门审查机构,会同农委、工商、质监、商务、公安、食品安全等部门抓好农资经营违法行为查处,杜绝禁用、限用农药流入和用于蔬菜生产是政府对蔬菜安全生产监管的关键。”刘良伟说。

    拿蔬菜农药监管来说,潼南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为打造“西部绿色菜都”保驾护航。首先,对农药经营实行资格准入,只有考核合格才能获得农药经销资格;其次,销售的农药必须到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备案,未经备案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三是强化可追溯制。以重庆市农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实行统一采购农药,统一操作规范,统一施药时间,专业化防治的“三统一专”方式防治病虫害,保证用药安全;四是强化监管。落实专人在用药高峰期加大抽检密度,确保农药质量安全;五是建立了蔬菜农药经销商的诚信档案,对查出违法经营行为的,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

    重庆市农药检定所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农药监管五项制度以来,潼南县蔬菜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现销售使用国家和重庆市禁限用农药的违法行为,蔬菜用农药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蔬菜中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100%。

    怎么卖?凡出必检,凡卖必验

    林进辉是潼南的蔬菜种销大户,他在桂林街道有300多亩菜地,主要种萝卜、辣椒、苦瓜、黄瓜等。他告诉记者,自己地里的菜要上市,至少要经过两道检测关卡,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致病性微生物等20余项指标的检测。蔬菜从地里采摘后首先被送到当地专业合作社的收购站,在收购站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后才能上路运往市场。记者来到收购站时,负责检测的收购站工作人员正从运送黄瓜的货车上拿了一根黄瓜,打开“农药残留快速测定仪”,剪取一片黄瓜切片放到烧杯里,再用移液枪取一管试剂注入烧杯,放置3分钟后,仪器“吐”出一张小票据。抽检结果:药残抑制率为1.6%。“按照相关标准,药残抑制率只要未超过50%即算合格。”检测人员告诉记者。而这只是过了第一关,在进入市场前,还要进行检测。

    重庆江北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在市场大门口设立了检测站,所有蔬菜都必须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检测站是重庆市农委检测中心专门在市场设立的。”市场负责人介绍,检测站专门负责各类蔬菜药残指标的快速检测,所有检测数据均要上传到市农委检测中心备案,一旦查出药残超标,该车不但不能入场,而且还会第一时间报告市农委检测中心,并通知工商、公安等部门前来调查。

    除了要做到“凡出必检,凡卖必验”,潼南县还建立了县蔬菜质量监督所抽检制度,不定期对蔬菜进行抽检。

    除此之外,潼南县正着手建立蔬菜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尝试给流通中的每棵蔬菜都办理“身份证”,质检部门通过扫描贴在蔬菜上的条形码,就能够马上查询到生产企业、农药使用、采摘时间等信息,从而第一时间探明问题蔬菜源头。据悉,潼南县目前已经开始在部分企业建立了蔬菜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随着技术、管理的成熟,将逐步进行推广。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29/18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