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用奉献书写无悔人生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5-24  互联网

    本报记者 李亚新 通讯员 张立军 刘大辉 陈辉

    进藏工作36年来,李素芝用医生的操守和军人的坚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民解难为党树碑。困扰藏族同胞的诸多顽症被他逐一攻克,一个个重症患者在他的手术刀下获得新生……他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在雪域高原上谱写了一曲人民军医对党和人民群众无限忠诚的奉献者之歌。

    “我宁负家人,也不负西藏人民”

    在西藏,生与死可能是世界上最近的距离。李素芝用尽毕生的心力,不断拉大这两者间的距离。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和高原病是影响西藏军民身体安康的两大杀手。李素芝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攻克先心病。治疗先心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心脏手术,可是,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做心脏手术国外没有先例,国内更是无人敢问津。

    为了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经过长达20年的研究,李素芝探索出在高原手术治疗先心病的特点和规律。但当时最难的是选择第一位病人,军人病员中没有现成病例,等待手术的藏族同胞没有人敢尝试。最后,妻子姐姐6岁的外孙女莹莹成为李素芝第一个手术对象,当把患有先心病的莹莹接到西藏时,李素芝说:“如果手术失败,我宁负家人,也不负西藏人民!”2000年11月10日,世界首例海拔3700米以上高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成功!此后10余年,李素芝成功为西藏2700余名心脏病患者免费实施手术,免费金额达8000多万元。

    在高原医学领域,李素芝还创造了许多奇迹——他历时10多年研制出预防高山病新药高原康胶囊,使西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从原来的50%~60%下降到2%~3%,发病后抢救时间从原来的7~10天缩短至24小时之内;2005年10月20日,他成功实施了高原首例背驮式全肝移植手术……近些年,李素芝组织开展的150多项高原医疗新技术,20多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6项国内首创、87项填补高原医学空白,35项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功成名就之时,有人选择急流勇退,有人选择坐享其成,但李素芝仍旧栉风沐雨奔波在巡诊路上,夙兴夜寐站立在手术台前。除去正常的处理公务、开会出差、专家门诊、疑难病症会诊等,李素芝每周还坚持做四五台手术。

    李素芝不负西藏人民,可他却有负家人:进藏36年,他没有回老家过一个春节;父母临终时,他因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动物试验正处于攻坚阶段没能看老人最后一眼;女儿李楠成年之前,与李素芝相处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半年,导致李楠直到18岁还不肯叫他“爸爸”……

    “危难时刻,我们就应该第一时间挺身而出”

    “第一时间到灾区去!第一时间到最危险的地方去!第一时间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李素芝多年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坚持的行动准则。在当雄地震、山南雪灾、亚东地震、玉树地震等一场场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战役中,总能看到李素芝和西藏军区总医院救援队的身影。李素芝说:“人民军队为人民,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是我军一贯坚持的光荣传统,危难时刻,我们就应该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为党和人民分忧解难。”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特大地震。得知消息后,李素芝意识到:西藏和玉树同属高原高寒地区,在这次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中,急性高原反应给救援带来的困难不可避免。情况紧急!李素芝三次打报告请求赴玉树救援。临行前,下属匆匆赶来向他请示:即将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特邀英模代表表彰大会还参加吗?上海世博会的特邀参观还去不?李素芝想都没想就回答:“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去救命,救命比什么荣誉都重要!”

    4月17日下午,当李素芝带领车队赶赴玉树途中时,突然接到侄女的电话,侄女说她父亲因心脏病突发病逝,希望他能回去一趟。当时李素芝心如刀绞,但他还是默默地收起了手机,继续奔赴灾区。他对自己说:“弟弟已经不在了,而玉树还有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在等着我,相信弟弟在九泉之下会理解我。”

    在玉树灾区的17天里,李素芝不顾高原高寒缺氧和变化无常的恶劣气候,平均每天工作17个小时,白天和医疗队奋战在救灾一线,晚上时常急救病人到凌晨3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他因此瘦了10多斤。他率队为救援部队和灾区群众巡诊1.3万余人次,从死神手中夺回59名危重高山病患者的生命,使救援人员的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从救援初期的80%下降到2.6%,实现了救援部队官兵零死亡的目标。

    “只要西藏军民需要,我愿意一直干下去”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荣立一等功一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多年来,李素芝取得了众多令人羡慕的科研成就,也获得了诸多耀眼的殊荣,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可他把这些看得很淡,相比自己的成就,他觉得如今西藏军区总医院人才济济给力西藏军地医疗卫生事业的融合式发展才是他最大的骄傲!

    担任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16年来,李素芝培养和引进博士后4人、博士19人、硕士57人。医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10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仅他就带出127名医疗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为西藏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李素芝采取基地化培养、派下去帮带、走出去示教的办法,为驻藏部队培养全科医生476名,解决了边防医疗保障难题。为促进西藏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李素芝组织医院采取地方人员到总院临床实践、医疗队科技下乡、总院定点帮带三位一体的办法,为地方培养全科医生4700多名,实现了“小病不出乡、中病不出县(区)、大病不出藏”……

    新年刚过,李素芝又与自治区卫生厅签订了《医疗合作意向书》:总医院为那曲、阿里、山南等地区医院实施医疗支援、智力支援;每年为区内医院免费培养卫生技术人员……“送医送药,只能解决群众的一时病痛疾苦,不是长久之计。送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为藏区培养一支不走的医疗队,辐射高原,才是百年大计。”李素芝说,只有从硬件软件上同时支援,增强军地基层医疗机构自身造血功能,面向基层培养造就一大批“多面手”医生,才能使他们真正担负起造福西藏军民的重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李素芝培养的军地全科医生已独当一面。李素芝亲手培养的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内科医生边巴,内外科兼修,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全科医生。2010年藏历新年值班时,在没有外科医生的情况下,他成功抢救了一名遭遇车祸的骨折病人。

    李素芝已经在西藏工作了36年,记者问58岁的他还要在西藏干多久?他说:“只要西藏军民需要,我愿意一直干下去。”记者又问:“当年放弃上海的工作,后悔过吗?”他没有正面回答,却掷地有声地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来西藏!”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24/18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