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学得好干得好还要说得好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5-08  互联网

    本报记者 申保珍 王玉琪 吴佩

    台上的演讲者沉着、冷静,侃侃而谈,4名专家坐在一旁仔细倾听。演讲结束,专家进行点评,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不是一场正规的演讲赛,这是4月11日记者在陕西省基层农技员省级培训班上看到的场景。台上那些谈吐得体的演讲者都是来自基层的农技推广员,他们进行的正是培训课内容的一部分——农技员培训论坛。

    开展农技员培训论坛,让基层农技员有机会上台展示风采,接受专家的现场点评,这是2012年陕西省开展基层农技员培训的一项全新内容,而这样的创新之举在今年的培训中还有很多。

    为全面提升基层农技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陕西省将2012年定为全省农技体系培训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逐渐形成了“纵横联动、教训结合、论坛讲评、技能比武、交流协作、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力争到今年年底培训3万名农技员。截至目前,陕西省仅省级培训农技员累计已达1630人,市级培训农技员780人。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杨效宏介绍说:“今年全省以农业科技上抓培训为主色调,以农技体系培训年为契机,采取省市联合、上下联动等形式,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大培训,以统一的培训模式,将全省104个农业县的所有县乡两级农技员全部轮训7~15天,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这样的培训课,一次可听不够”

    4月11日,在位于泾阳县的陕西省农业干部学校内,记者见到了来自眉县畜牧兽医站的兽医师薛海婷。这一次培训机会,是她自己争取来的。

    “我去年12月参加了一次培训,这次我又争取过来再听一听,多学一学。这几天,我不停地记笔记,几支笔很快就都写完了,还是记不够,听不够。”薛海婷说她感到自己面临着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迫切需要系统学习,而为期7天的培训刚好给了她这样的机会。

    宜川县农技员丁景民也表达了同样看法:“我工作了32年,原先学的那些东西在今天很多都落后了。农业技术在更新,病虫害也在不停变化,这要求我们农技员不断更新知识。这次培训,对我回去开展工作帮助很大,一次可真是听不够!”

    近年来,尽管陕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日益健全,但是基层农技员素质偏低、服务能力不强、不适应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多样化需求等问题依然存在。调查显示,一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基层农技员5年内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数不足1/5。如何通过培训有效提高基层农技员的服务水平成为了一个问题。

    “基层农技员是农业先进技术的传播者,也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者,因此,开展针对基层农技员的系统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陕西省农业厅科技教育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与往年培训不同,今年陕西省开辟了专项资金,除了中央安排的资金外,还专门安排2000万元用于基层农技员培训,首先在资金上保证了系统培训的顺利进行。同时,省农业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陕南、陕北、关中等不同地域的农业特点,组织600名专家教授于年前撰写完成400多万字的农技员培训讲义,发放到每个学员手中。而在具体培训过程中,陕西省以省、市、县三级体系为重点,围绕青年骨干农技员学历、农技师资、骨干农技员、普通农技员、非农专业农技人员和特岗农技人员等6个层次结合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开展培训,省、市、县三级分别培训7000人,1万人和1.3万人。     

    “今年的全省农技员培训力度大、针对性强,既有学历培训,也有技术培训;既讲理论知识,也讲实用技术;既联系当下形势,也服务当地产业。此次培训,对普通和骨干农技员的技术培训占大部分,因为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解决一个实用技术比写一篇论文更为重要。”拥有多年培训经验的陕西省家畜改良站站长侯放亮感慨道。

    “既要培训技术,也要提高他们的素质”

    “你觉得自己讲得怎么样?”

    “俺有点紧张,着装也不咋地,打70分吧。”

    “你讲的实用技术很好,表达也很清晰,70分低了,至少85分。”

    在畜牧一班的农技员培训论坛上,宜君县的高级兽医师李铁旺的演讲获得了专家的好评。而同样上台发言的农技员赵晓宁、裴淑英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获得了当期的“明星学员”称号。

    “农技推广是一项体现综合素质的工作,农技员不仅要干得好,还必须说得好,而‘说’恰恰是他们的短板。‘干得多,说得少;干得好,说不好’的情况比比皆是。”西安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曹斌云说,“农技员要把农业技术传下去,必须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必须要懂得如何表达。而论坛的举办恰恰为农技员搭建了这样的平台,给了他们锻炼的机会,可以说,培训论坛是一种创新。”

    在采访中,参加培训的学员们也向记者表达了对培训形式的肯定,薛海婷说:“我们来参加培训,不但要学实用技术,也要学老师的授课技巧。有时候,我们在下面做技术指导和推广,就是因为少了点讲课的技巧,效果就差很多,有时刚开个头,农民就不爱听了。对于我们农技员来说,除了会做,还要会表达,会讲技术,举办培训论坛,我们非常欢迎。”

    今年陕西省开展的基层农技员培训,创新地采用了“3+2+1”全新模式,即在7天的培训周期中,3天由专家进行课堂授课,讲授重大农业实用新技术、现代农业理论等内容;2天带学员在全省300多个实训基地内进行现场观摩和操作,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1天组织学员开展论坛讲评,让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交流和分享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这一全新的培训模式打破了传统农技员培训中“只上课没交流”或“只上课没实践”的常规,让农技员既能学知识,也能增眼界,更能锻炼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陕西省奶牛养殖中心是实训基地之一,在这里有从国外引进的国内最先进的自动挤奶设备。经过严格的消毒,记者走进挤奶车间,看见奶牛按照指令从一个入口走上自动挤奶圆盘,一圈以后完成挤奶,再从另一边走下圆盘。一位农技员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开展实训活动,我们这些基层农技员哪里有机会到这样的地方参观学习,开阔眼界?”

    在培训班的课程安排表上,记者还看到有内容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心理课和团队拓展训练。陕西省农业干部学校校长吴加波解释道:“今年,我们首次在培训中增加了心理课和团队训练,请专门的培训师来给基层农技员培训,帮助他们消除工作中的烦恼,更好地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

    据了解,除了“3+2+1”的培训模式,陕西省还开创了“技能比武”、“三位一体”等培训形式,同时,课下建培训QQ群,搭建虚拟交流平台,既方便了学员之间的交流,还能随时向专家请教。他们还将全年的培训内容刻录成光盘发到农技员手中,供农技员随时观看学习。

    “我希望以后这样的培训能越多越好,今年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好!我们回去后,也要这样来培训农民。”富平县畜牧兽医局技术员李芳娥说。

    “没想到,俺一个农民也能走上培训的讲台”

    48岁的泾阳县云阳镇花马村农民王娟是远近闻名的种植户,也是农民身边的“土专家”。今年,省里新一期的蔬菜培训班打算请她上培训讲台,为来自蔬菜大县的基层农技员们上一堂课。

    王娟说:“我能有今天的水平,能够发家致富,可多亏了蔬菜中心技术员的指导,多亏了专家们的培训。”

    王娟口中的技术员正是泾阳县蔬菜产业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翁爱群。多年来,翁爱群几乎天天泡在田间地头为农民做培训指导。不久前,她参加了基层农技员蔬菜班的培训,上了一个星期的课,学习了前沿的实用技术,一回到县里,她就跑到农户的大棚里,手把手、面对面地把新技术教给他们。截至目前,她已培训了106名农民技术员。“农民需要培训,我们农技师也需要培训。我们可以把培训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农民,培养农民身边的技术专家。”翁爱群说。

    省里的专家为基层农技员做培训,基层农技员参加培训后,又立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农民,将他们培养成农民身边的专家。如今,在陕西省,越来越多的翁爱群回到乡里培训出了越来越多的王娟,使这种培训的新模式自上而下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效应。

    记者了解到,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贯通了自上而下的培训路径,不但保证了农技员培训的效果,也打通农业技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涌现出不少农民身边的“土专家”和农民技术员。更为难得的是,随着培训效果的逐渐凸显,像王娟这样的土专家还能有机会被请上培训讲台为基层农技员讲课。正如王娟所说:“上省里的培训讲坛,俺可从来没想过!”

    陕西省农业厅厅长王宏说:“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产业是今天,科技是明天,人才是后天。”他表示,今后,全省还要继续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基层农技员系统培训,继续深化探索基层农技员培训的陕西模式,加快培养一支理论素养强、业务素质高的农技推广队伍,让陕西省的农技推广队伍焕发活力,让更多高素质的农技员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08/183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