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疏通渠道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5-08  互联网

    莫开伟 

    农民贷款难现象并非个案,在全国具有普遍性。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已成当务之急,直接关系到政府各项惠农政策贯彻实施及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那么,如何破解农民贷款难题,笔者认为应转变“四种观念”,创新“四种机制”,疏通“四条渠道”:

    转变农民信用观念,创新信用激励机制,疏通诚信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根本点在于激励农民提高自身信用观念,彻底改变过去存在的欠贷等行为,消除银行放贷后顾之忧。同时,县、乡两级政府和村委会当好信用中介人,直接为农民与银行牵线搭桥;结合创建信用乡村等活动,构建农民信用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农民信用档案信息平台;县财政设立信用专项奖励基金,对按时归还贷款的农民(涉农企业)实行奖励,实施贷款与各种惠农补贴直接挂钩的办法,用制度约束手段增强农民信用观念,为顺利贷款筑牢信用屏障。

    转变农民生产观念,创新经营激励机制,疏通发展渠道农民贷款难的瓶颈在于农业生产分散和抗风险能力脆弱,而破除瓶颈靠转变农民传统生产经营观念,在鼓励生产联合、推出公司加农户、专业生产合作社等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加灵活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民整体抗风险能力。为此,县、乡两级政府应有所作为:一是构建农业生产激励机制,鼓励种植养殖专业能手扩大农村承包规模,并对发展农村经济做出贡献的农民进行奖励,发挥好示范激励效应。二是搭建农业信息平台,充当好市场引路人,实现农民生产与市场对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针对性;鼓励发展优质特色产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顺利贷款筑牢生产屏障。

    转变银行信贷观念,创新信贷服务机制,疏通产业渠道改变农民贷款难,关键在涉农银行确立社会大局意识,转变信贷支农无所作为观念,树立战胜农业信贷困难的信心,大胆创新信贷管理模式:一是在农业小额信贷管理上有新突破,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合审贷委员会,提高乡村干部贷款审批上的话语权,增强贷款地缘性,实现贷款调查、审批、发放全程公开透明,减少银行贷款盲目性。并落实贷款责任制,增强乡村干部贷款审查责任感。二是实行贷款动态发放模式。即在农户信用评级基础上,按信用等级授信,在授信额度内经审贷委员会同意,简化手续,可随时贷款,减免一切收费;实行利率激励政策,对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民实行优惠利率、定期提高贷款额度,对不讲信用农户实行浮动利率,削减直至取消贷款额度;对遭受天灾人祸的农民贷款减免利率并延迟还贷时间。三是加大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支持优质特色农业、农产品改良,对农业专业生产公司进行重点支持,提高农业信贷规模化效益,疏通农民信贷渠道,为顺利贷款筑牢产业屏障。

    转变社会支农观念,创新支农服务机制,疏通扶持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是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涉农银行努力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需要社会各界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从撒“胡椒面”式的盲目支农向重点地区、产业、农户转变,从情感救济式支农向产业扶持式转变,从资金直接给予式支农向农业生产保障式转变。一是财政部门创新支农服务机制,用活用好各种惠农政策资金,把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财政补贴分开使用,确定合理比例用于农业生产保险,提高农民生产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推进农业金融服务。主要加快金融机构覆盖建设,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设立政策性农业信贷银行,将目前县以下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转入农业信贷银行,由农业信贷银行专门负责对农民小额信贷的扶持,对农民贷款实行最低利率;建立农业政策保险机构,设立农业保险基金,将农业生产全面纳入政策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三是加大社会扶农力度,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农村投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鼓励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建立农民困难救助基金,对遭遇天灾人祸的农民实行救助,提高经济补偿能力,疏通扶持渠道,为顺利贷款筑牢社会屏障。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08/18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