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险峰
辽宁省沈阳市在后进村整顿建设工作中,深入贯彻“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要求,创新推出“率先转化典型谈转化、强化部门帮扶促转化、外出学习考察看转化”三项举措,全市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成效显著。
2011年以来,沈阳市按照全市行政村总数10%左右的比例,共确定119个后进村党组织。市委对全市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目前全市119个后进村党组织已基本甩掉后进帽子,步入健康科学发展的轨道,更有部分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村。
沈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姜宏说,后进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不能解决,将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工作基础,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沈阳市委高度重视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将其作为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整顿转化,全市后进村新班子涌现出新生机,老班子迸发出新活力,村党组织抓机遇、求转化、谋发展的内在动力得到了普遍增强。
配好班子强堡垒
“村里换了新班子后,不但修了8公里半的村路与3公里长的排水沟,还把稻田里的作业路修好了。以前收割后车子进不去,一亩稻子运费就得70元,去年修完路后30元就行了,可以搞机械收割,三四天工夫全村的稻子就收完了。新班子得民心。”沈阳市苏家屯区王纲街道大庄科村的村民马祥伟对记者说。
长期以来,大庄科村班子弱、民心散、管理乱、经济落后,就连组织党员群众开个会都开不起来,上访不断,是全区乃至全市有名的后进村。自去年开展后进村整顿建设工作以来,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就使全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不怕是个烂摊子,就怕没个好班子。”大庄科村支书孔宪虎告诉记者。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们村由街道干部主政的时间就有4年多,剩下的5年时间里由4名党员“轮流坐庄”,村“两委”班子长期不和。在转化工作中,他们吸取这一教训,从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入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民主生活会。
考虑到村里现有的“两委”成员年龄老化,知识水平不高,干工作有心无力等问题,他们通过街道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和接收大学生村官的机会,分别充实了一名副书记和一名“第一书记”,极大地激发了村班子的活力与战斗力。成功地扭转了以往村“两委”班子一盘散沙、软弱无力的局面,有力地确立了村“两委”班子的核心堡垒地位。
辽中县肖寨门镇三南村原来的村班子不团结,整顿后进村后镇里下派干部姚洪礼担任村支书。在参加完村支书培训后,姚洪礼对发展中草药产生了兴趣,多次带领大伙去盛产中草药的辽东山区清原县学习。去年“十一”期间,他自己又到清原县学习了四天。他们将中草药确定为主导产业,今年已种植到800亩。
姚洪礼对记者说:“我们村干部每天的工作就是服务群众,种地不用我们管,腾出时间带头示范搞产业,一心谋发展,想办法让村民们挣到钱。”三南村村民潘恩保告诉记者:“新班子来了之后变化很大。他们能给大家办实事,能够代表群众的利益,重大事情都交由群众讨论,群众拥护这个班子,从他们身上看到希望。”
通过整顿,后进村班子建设得到强化。沈阳全市119个后进村,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的有23个,占19%。各区、县(市)普遍采取“换、选、育、荐、派”等方式,调整充实村级班子,其中新调整村党支部书记13名。有的县区还通过下派领导干部任“第一书记”、“副书记”,选派“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强化村级班子建设。
各村“两委”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村级班子公信力、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得到明显加强。在强化班子的同时,各村还着眼长远,认真做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全市后进村新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80名,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556名,新发展党员118名,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
记者手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组织是村里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抓好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就是抓住了后进村整顿帮扶工作的关键。在整顿工作中沈阳市对于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坚决地对村党组织班子予以调整。并举办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综合能力。
找好路子强经济
康平县委书记王一兵说,他作为康平县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整顿转化工作中从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入手,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动他们谋求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村,坚持富民强村并举,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一村一业”,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增加收入。
康平县北四家子乡程家村原来发展思路不清晰,没有主导产业,人们的思想守旧,仍然以传统的玉米种植为主,靠天吃饭的经营模式裹足不前。全市后进村整顿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县乡两级帮扶,增强了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
程家村村支书王军告诉记者:“我村充分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多方争取确立为养猪专业村,全村生猪养殖超百头的已超过70户,全村生猪存栏达到1.2万头。种植业以设施农业温室大棚为主,新建两个棚菜小区共计100栋大棚,农民增收格局初步形成。”
辽中县城郊乡卡北村村支书刘伟是从外面招聘过来的,他刚来时村部是“有炕不能坐,有灯点不亮,有喇叭不响,有电话不能打(欠话费)”。卡北村因为靠近辽河岸边,地下水位低,容易涝。他想发展棚菜提高村民的收入,搞普通大棚不行,刘伟领着村干部到外面考察后,先期试验了两个棚,成功越冬后,决定在村里建设全部是钢筋骨架的大棚。
搞设施农业相当难,村民手里缺资金,贷款也要等到建好后才能贷,有些村民还不理解。刘伟克服种种困难,求关系、找路子,自己先到外面赊料建好了30栋大棚。邢春江原来是村里最穷的人家,扣上棚后走上致富之路,他特意买烟送给刘伟表示他的感谢之情:“我们盼着来了你这一位好书记,刘书记你可别走了啊。”如今卡北村还要加大发展棚菜力度,让更多的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村有86个,占后进村总数的72%。各村按照产业兴村、富民强村的目标要求,认真分析自身优势,理清发展思路,确立主导产业,制订发展规划,并积极争取上级党委和包村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整顿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后进村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70个,新发展设施农业3.2万亩,新建大棚2170栋,新建畜牧小区44个,有力地推进了“一村一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手记: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在转化整顿中,沈阳市以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为重点,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抓住后进村的自身优势,理清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引导村干部党员带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结好对子强民生
4月26日,记者来到沈阳市原来后进村之一的苏家屯区白清街道和顺堡村采访,支书孙国波对记者说:“我们村经济底子薄,三个自然村居住分散,去年与区统战部结成帮扶对子后,他们帮我们重新做了规划,利用我们村山林多的优势,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在区统战部有关部门协调下,帮我们村修了1.7公里的柏油路。现在正在进行自来水改造,正常一户要花300元,统战部协调扶持每户只要150元,全村百姓都受益能吃上放心水。”
孙国波说在区统战部的帮扶下,他们去年从山东引进芦花鸡养殖项目,一只能卖到130元,纯利润50元,效益很好。为引领更多的村民致富,利用村民家家有山林的优势,可以散养芦花鸡,现在村里已成立沈阳市和顺生态养殖合作社,在村里建起芦花鸡生态养殖基地,目前存栏2000只芦花鸡。
深井子街道国公寨村是浑南新区唯一的一个后进村。浑南新区举全区之力综合给力帮扶,全区17个部门帮扶一个后进村,区水利局列支30万元资金帮助村里翻修了9.6公里的两条主干道,区城管局帮助村里新建垃圾集中处理站,区民政局帮助村里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村民文化广场。国公寨村党支部书记张军说:“如今国公寨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新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开始树立起来,从一个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的后进村变为班子团结、民心思定的和谐村。”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任务落实,沈阳市所有副市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后进村,每人联系帮扶后进村的一户贫困家庭,纷纷进村入户,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走基层,认“穷亲”。
沈阳市副市长王翔坤说,沈阳市把整顿转化后进村作为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集中力量、合力助推促转化,坚决打赢整顿转化的攻坚战。
记者手记: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是整顿转化的重要任务,也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得实惠的实事。沈阳市有136个区、县(市)直部门结对帮扶119个后进村,帮助后进村新建村部51个,维修村部27个,新修村路376公里,新修农田作业路12万延长米,清理排水沟27万延长米,新栽植树木22万株。通过解决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赢得信任,凝聚民心,维护稳定。